狂犬病的排行(狂犬病分析)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V)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传染病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躁、流涎和意识丧失,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典型的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脑炎、在神经细胞胞浆内可见内基氏小体(NegriBodies),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狂犬病的排行?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狂犬病的排行(狂犬病分析)

狂犬病的排行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V)引起的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直接接触传染病。临床表现极度兴奋、狂躁、流涎和意识丧失,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典型的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脑炎、在神经细胞胞浆内可见内基氏小体(NegriBodies)。

[病原]RV在分类上属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核酸型为单股RNA。经中和试验究证实,该病毒群有4个血清型。

RV可被日光、紫外线、超声波、1%~2%肥皂水70%酒精、0.01%碘液、丙酮、乙醚等衣活。对酸、碱、石炭酸、新洁尔灭、甲醛、升汞等消毒药敏感。RV不耐湿热,56℃15-30个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但在冷冻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保存。RV能抵抗自溶和腐烂,在自溶的脑组织中可保持活力达7~10日。

[流行病学]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RV易感。犬、猫等宠物对RV高度易感,应及时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

RV主要存在于患病动物的延脑、大脑皮质、海马回、小脑和脊髓。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出体外。主要通过咬伤的皮肤黏膜感染;也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人误食患病动物的肉或动物间相互残食可经消化道感染;在人、犬、牛及实验动物也有经胎盘垂直传播的报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季发病率稍高,可能与犬的性活动以及温暖季节人畜移动频繁有关。本病流行的连锁性特别明显,以一个接着一个的顺序呈散发形式出现。伤口的部位越靠近头部和前肢或伤口越深,发病率越高。年龄与性别之间无差异。

[症状]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14~56日,最短8日,最长数月至数年。犬、猫、人平均20-60日,潜伏期的长短与咬伤的部位深度、病毒的数量与毒力等均有关系。病型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

犬:狂暴型分3期,即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为1~2日。病犬精神抑郁,喜藏暗处,举动反常,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喜吃异物,吞咽障碍,唾液增多,后躯软弱。

兴奋期为2~4日。病犬狂暴不安,攻击性强,反射紊乱,喉肌麻痹。狂暴与抑郁交替出现。

麻痹期为1~2日。病犬消瘦,张口垂舌,后躯麻痹,行走摇晃,最终全身麻痹而死亡。

猫:多表现为狂暴型。前驱期通常不到1日,其特点是低度发热和明显的行为改变。兴奋期通常持续1~4日。病猫常躲在暗处,当人接近时突然攻击,因其行动迅速,不易被人注意,又喜欢攻击头部,因此比犬的危险性更大。此时病猫表现肌颤,瞳孔散大,流涎,背弓起,爪伸出,呈攻击状。麻痹期通常持续1~4日,表现运动失调,后肢明显。头、颈部肌肉麻痹时,叫声嘶哑。随后惊厥、昏迷而死。约25%的病猫表现为麻痹型,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日内死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