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讲天命哲理语录(经典文言文赏析)

文言文讲天命哲理语录(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景公之时,雨①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④,坐堂侧陛⑤。晏子入见,立有间⑥。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⑦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涂⑧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⑨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⑩月,疾者兼岁。

注释
  1. 雨(yù):降下,落下,作动词。
  2.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3. :同“披”。
  4. 狐白之裘:用狐腋下的白毛皮制成的衣服,既轻软又暖和,非常珍贵。
  5. :宫殿的台阶。
  6. 有间:有一会儿。
  7. 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
  8. :同“途”,道路。
  9. :同“巡”,巡视。
  10. :加倍。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连下了三天还没有转晴。齐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大堂侧面的台阶上。晏子进宫拜见,站了一会儿。

齐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三天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齐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能察觉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了却能察觉别人的寒冷,自己安乐了却能察觉别人的劳苦。现在您没有了解别人啊!”

齐景公说:“说得好!我接受你的教导。”

齐景公于是下令拿出皮衣和粮食,发放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饥民,不必问他们是哪个乡的;在乡村见到饥民,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饥民数量,不必记下他们的姓名。士人已经任职的发放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放两年的粮食。

文言文讲天命哲理语录(经典文言文赏析)(2)

文言知识

文言文讲天命哲理语录(经典文言文赏析)(3)

说“雨”:“雨”有二个读音,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见释义。

1、读yǔ,作名词。

  • 指“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如“秋风秋雨愁煞人”,“风雨交加”。
  • 比喻密集。如“雨矢”指箭矢像雨一样落下。
  • 比喻离散。如“雨散云收”比喻亲朋离散。“雨迹云踪”比喻往事。

2、读yù,作动词,本义指下雨,引申指

  • “降下,落下”。如上文中的“雨雪三日而不霁”。
  • “滋润,灌溉”。如孟郊的《终南山下作》:“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
人物故事

齐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时期齐国国君。

早年的齐景公非常勤政,善于纳谏,梦想着能光复齐桓公的霸业。在他的治理下,齐国得以强盛一时。

文言文讲天命哲理语录(经典文言文赏析)(4)

后来的齐景公开始贪图享乐,不再从谏如流,他既需要晏婴、司马穰苴为他治国安邦,又离不开梁丘据、裔款的阿谀奉承。

《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这就是对齐景公的评价。

齐景公还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同性恋”的实例。

抱背之欢

根据《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面容姣好。有一天,一个小官来拜见齐景公,当场就盯着齐景公看呆了。

齐景公察觉了,就对身边的人说:“问问他,为何这样无礼地盯着我看?”

这小官回答说:“反正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我觉得您长得很美。”

齐景公听后非常生气,说:“你怎么敢对我有非分之想!”然后就要处死这个小官。

晏子此时恰好入宫,齐景公就对晏子说:“此人对我抱有非分之想,我要杀了他。”

晏子说:“我听说拒绝欲望有违天道,厌恶爱慕不吉祥。这个小官虽然冒犯了您,可是根据法律他并没有犯死罪。”

齐景公听了,说道:“虽然令人厌恶,但你所说也是对的。那么如果我沐浴,就叫他来给我搓背吧。”(原文:若使沐浴,寡人将使抱背。

出处

《晏子春秋·卷一·内篇》

启发与借鉴

文言文讲天命哲理语录(经典文言文赏析)(5)

齐景公身披名贵的皮裘,在安逸之余竟然感叹“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不禁令人想起晋惠帝的那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还好有晏子的及时劝谏,使得齐景公认识到国内存在的问题,将齐国百姓妥善安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但是为人处世不能只追求自身的满足,因为你喜欢的并不代表别人也喜欢。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同理心,考虑自我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理解别人的立场和感受。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