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登高望远赏秋景(最是双九秋色好)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易经》中写道“以阳爻为九”,故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或“重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九九重阳登高望远赏秋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九重阳登高望远赏秋景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易经》中写道“以阳爻为九”,故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或“重九”。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高祖时,宫中在九月九日都会“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可见,一些流传至今的重阳节习俗,在西汉时期就已有雏形。
登高佩茱萸:九月九日风色嘉,满头争插茱萸花
在重阳节有关的诗词中,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与远在家乡的兄弟彼此挂念,写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登高是重阳节流传至今的民俗之一。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晏殊亦有词云,“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登高远眺,大雁飞过,勾起词人无限思乡之情。
茱萸是一种味道浓烈的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逢凶化吉。宋代宋祁在《九日置酒》中写道,“溪态澄明初毕雨,日痕清澹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明代诗人申时行也在《吴山行》一诗中描绘了百姓在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情景,“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胜事俗相夸。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纷如麻。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跃然纸上。
赏菊寻秋韵: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重阳时节秋意渐浓,菊花盛放。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写道,“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从这封信中可知,重阳赏菊习俗由来已久。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文中对菊花的反复吟咏,也对重阳赏菊风气的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连初唐诗人王勃也有诗云,“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杜牧也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唐代诗人卢照邻曾作《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将菊花酿成酒,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西京杂记》中写道,“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宋代《东京梦华录》、明代《遵生八笺》中均有类似描述,体现了先民祈求延年益寿的淳朴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据《旧唐书·王勃传》中记载,《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写成的。文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写景名句,将江南秋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饮酒品美食:九月登高例吃糕,楼登丹凤上层高
说到重阳节饮酒,或许大家都会想到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唐代诗人孟浩然也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糕诗酒帽茱萸席。算今朝、无谁不饮,有谁真得。”宋代词人魏了翁的这首《贺新郎·九日席上呈诸友》展现了重阳节的又一民俗,即吃重阳糕。上文中也提到,九月九日要“食莲饵”。杨雄《方言》中说:“饵,或谓之糕。”隋代《玉烛宝典》云:“九月食饵,饮菊花酒者,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唐宋时期,重阳糕做得更有讲究。《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在重阳节“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吕原明也在《岁时杂记》中写道,“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清代诗人杨静亭诗云:“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记载了重阳节制作花糕的过程和食材。《上海县竹枝词》中也写道,“九月登高例吃糕,楼登丹凤上层高,几家赏菊朋高会,几供黄花百种豪。”可见重阳节吃重阳糕已成为深入民心的节俗。
及至当下,重阳节逐渐淡化了古代驱疫避邪的神秘色彩,将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融为一体,让人感受秋意渐浓的自然风光,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老敬老观念。今天,让我们体会传统韵味,感悟先人情思,过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与温暖亲情的重阳佳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