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黑科技(汉字探源没有我)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成,形声字。从我、从丁,丁又表声,本义用餐具“我”舀汤、叉肉块(丁)等食物。
《说文解字》认为,成字是形声字(从戊丁声),本义是“就”,“古文成从午”。此解是从小篆字形解读,因此有误。《新华字典》(网络版)认为,成字从丨(即杵),认为“‘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释读更是错误。《字源》认为,成字是指事字,从戌、从丁,本义是完成,也是误读。
成字演变(《字源》)
成字甲骨文有两种字形:一是餐具和块状食物,两个部件部署可左可右;二是餐具和流质条状食物。本义用餐具盛块状或流质食物,表示在做盛食物的动作。
成字两种甲骨文字形
成字的组成部分之一餐具就是甲骨文的我字 ,食物部分则是甲骨文的丁字,表示块状食物,而流质食物散落的样子就变成了个字。
成字本义就是盛食物
成字的金文字形大部分把块状食物写作条状食物,少部分则只有餐具“我”,表示正要盛食物但没有盛到食物,而春秋晚期|的“沇兒鎛”中的成字金文字形中丁字讹变成似午字。
成字的金文字形
经过战国时期简帛、秦小篆,成字字形固定下来,隶变后,楷书写作成。有的篆文字形中把成字中的丁字讹变为个字,还有的把丁字讹变为午字。这就是《说文解字》说的“古文成从午”的原因。
成字的本义早已消失,人们另造盛字表示成字的本义,或者说,成字是盛字的初文,而现在成字的所有义项都是其引申义,但都与盛装食物有关。古文中,成、盛甚至郕(成邑的合写),都是通用的。
盛字的演变
1、把食物装进碗里,盛装的动作结束,表示做好,做完,完毕。(1)《荀子·修身》:事虽小,不为不成。如,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家,成人之美。(2)争议结束,和解。《左传·隐公六年》:(隐公)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鲁隐公六年春季,郑国人来鲁国要求弃怨结好,为的是重新和好)。(3)使乱局结束,平定。《左传·桓公二年》:(鲁桓公二年)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鲁桓公二年三月,桓公与齐侯、陈侯、郑伯在稷地会面,谋划平息宋国之叛乱)。
2、用食物把碗装满,表示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1)表示人长到成熟的年龄。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要行成年礼,男子加冠,女子加笄。《仪礼》开篇就是“士冠礼”,指男子成年礼,非常复杂。《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如,成年,成人。(2)表示动物长到成熟的时候。《国语·鲁语上》:鸟兽孕,水虫成。如,成虫。又表示动物长得肥壮。《孟子·滕文公下》:牺牲不成,粢[zī]盛不絜[jié](祭祀用的牲畜不肥壮,祭祀用的谷物不洁净)。(3)表示植物长到结籽并籽粒饱满的时候。《吕氏春秋·明理》:五谷萎败不成。后引申为成色,分为十等,十成为满。一成,相当于10%,十成就是100%。进一步引申为树木从树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吕氏春秋·季春·先己》:松柏成,而涂之以人已荫矣(松柏茂盛了,行路的人就在树荫下歇息了)。
3、空碗里的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直到装满,表示事物变化过程完结。(1)《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2)确定,定型。《左传·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现在已经定下计划了,何不乘他们没有下手而抢先下手)?(3)既定的,已有的。《后汉书·皇后纪下》:(汉献帝)初平元年二月,葬弘农王(汉少帝刘辩)于故中常侍赵忠成圹中(汉献帝初平元年二月,把弘农王、被废黜的汉少帝刘辩草草埋葬在死去的中常侍赵忠现成的墓地里)。如,长成,变成。
4、把碗盛满食物,表示完满,使完满。《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5、盛装食物进大碗,需要一次一次的盛,食物也表现出层层叠叠,或食物黏稠,盛在碗里会形成一层一层的,形容重叠,层级。《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有娀氏有两位荚貌的女子,给她们造起了九层高台)。引申为堆积。《史记·李斯列传》: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路上行人一半是犯人,刚杀死之人的尸体每天都堆积在街市上)。
6、食物装到碗里,越装越多,引申为大。《左传昭公五年》:韩赋七邑,皆成县也。褚遂良《请废在官诸司捉钱表》:成海取乎细流,崇山由乎积壤。
由于成字被引申义专用,于是人们就另造盛字表示成字的本义。盛字甲骨文字形左右结构,左为做饭的器皿,器皿四周有四个点,表示盛饭时有食物颗粒掉下来;右为盛饭的餐具。周代金文字形改为上下结构,上为餐具我,下为做饭的器皿,表示要从饭锅里盛饭。战国时期盛字发生变化,上下结构,上边的餐具我演变为成(用我盛饭),下边是做饭的器皿。经过秦小篆的规范,隶变后,楷书写作盛。
盛字的演变
《说文解字》认为,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声。”把盛字与祭祀相联系可以,但不是本义。
我字演变(《字源》)
从以上情况看,成字与我字的关系就是,成字由我和丁构成,没有餐具“我”,就没有成。没有“我”,就没有办法把食物装进碗里,真是一事无成。
丁字演变(《字源》)
由此可见,“我”字本义是餐具,而不是什么武器戊或戌。只不过,我这种餐具的形状与戊或戌这些武器的形状有一些相似罢了。特别是写成文字,作为一种二维图像,加之无论事物大小,都要写成同样大小的文字,导致后人对我字产生误读和误判,也是情有可原的。
手拿餐具要吃饭——饿了
陕西人把“我”读作ngè[ŋè],把“饿”读作ngē[ŋē],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佐证我字本义是餐具。人饿了就要吃饭,吃饭时就要人手一把这种竹质餐具,久而久之餐具就变成第一人称代词。由于竹质品不能长期保存,餐具“我”由于被其他形状和材质的餐具取代,且因“我”作了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本义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