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如何弘扬传统家风(蕴涵中华传统基因密码)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千百年来,人们重视家庭教育, 把先人的世系事迹、家训家风等记录下来传给子孙。“家”文化谱系里蕴涵着怎样的优秀中华传统基因密码?当今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何仍需重温家谱家书?我们如何传承、重建家风家训?

当代如何弘扬传统家风(蕴涵中华传统基因密码)(1)

“家以及家族的传承,是古老的话题。在农耕文明近万年长河中,家也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承担了生产劳动、家族繁衍、教育后代、保护家人安全等的社会职能,所以家族传承、家风家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一整套系统理论。”上海文史资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祝君波评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家族传承》一书结合理论和案例,主张“传承无限,止于至善”理念,颇有创见,是家风学习教育的生动读本,对新时代家族传承理念有一定启示。

“看家谱很长知识,能知道祖宗的起源、前辈的事迹、家族的传统等。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在上海社科院图书馆《家族传承:佳佳说家文化》首发式上,作者陈佳佳谈到,家谱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变迁,家谱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比如宋代家谱主要功能在于德育、教育;明代家谱功能逐渐转化为宣扬“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清代家谱则注重尊祖、敬宗和德化功能。而家书体现了家中骨肉亲情,是思想的延续,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在作者看来,“好的家风家训带给我们的是种厚重的底色,唤起后代何以立身齐家的人生认同感,找到内心的归属和安宁到底在何方。”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长佘凌谈到,《家族传承》书中既有对于家风建设、治家原则的解读和多年家族传承教学实践经验,也有对古今中外名门望族的经典案例剖析,诠释了中国“家文化”精神内涵和核心原理。(郭影)

当代如何弘扬传统家风(蕴涵中华传统基因密码)(2)

现场图

祝君波

当代如何弘扬传统家风(蕴涵中华传统基因密码)(3)

家以及家族的传承,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从恩格斯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大家大体知道家比国家的历史要长久的多、普遍的多。国家二字,在今天是一个词,在古代中国却是两个词即家庭和国家。在当时这是完全并列的概念。今天,国家的重要性当然毋庸置疑,我们都认同有国才有家,从而形成了国人从古到今的家国情怀。

在农耕文明近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家、家族,也一直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它承担了生产劳动、家族繁衍、教育后代、保护家人安全等的社会职能。所以家族传承、家风家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并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这是我们民族一笔巨大的财富。

随着农耕文明的解体以及工业文明的进步,社会的生产劳动以及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农村走向城市,由农民变为市民,家族概念解体,家庭存在方式也和晚清民国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单位、社区的作用强化了,而家庭、家族的作用大为弱化了。

改革开放是一次社会结构的调整,随着非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家族财富得到了很大的积累,随之而来的家族财富传承也成了一个现实的话题。由于政策的调整和观念的更新,本人观察到近些年一些富裕家庭的第二代、第三代人数也得到了较大增长。于是,我们有关家族财富传承的教育机构、出版物、讨论会和研究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个热门的课题和活动。

本书作者陈佳佳女士比较早关注了这一社会现象,曾组织过七届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研究项目,成立了创合汇新商学《家族传承道与术》研习社。在与授课教师以及学员的交往中,掌握了大量的素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写出了这本有见地的书。

本书虽然也涉及家庭实体财富传承、传承中的法律等问题,但更注重于家族精神、文化品牌的传承,这是其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部分。其次,叙述时注重挖掘古今中外名门望族关于家族传承的经典案例,在排列组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普遍性、启示性的思想和理论,给读者以更直观的启示和教育。三是将家文化分解成教育、家书、家业、家道、家谱、家训等篇章层层深入细述,使家族传承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清晰的呈现和逻辑深度,也体现了作者的深度思考和写作技巧。

由于作者上几代为名门大族,有家族传承的实际生活感受,加上近年大量的教学实践、对当下生活的积累和思考,使本书言之有物,生动有趣,融知识性、文化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具有相当的出版价值。同时,本书作者主张家族传承领域“传承无限,止于至善”的理念,以“尊严 慈善 传承”为核心的思想,还是很有创见的。

家族传承在近年是一个时尚的新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外模式的相互借鉴,一定会有更丰富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我们相信今人一定能创造出源自传统又有新时代特点的家族传承新模式和新理念,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引言

陈佳佳

当代如何弘扬传统家风(蕴涵中华传统基因密码)(4)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一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就如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如同古董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题记

我爱扬州,那里流淌出了一条既逶迤宛转又跌宕冲折的历史之河,那里亦有我奶奶的故乡和她出生的老房子“冬荣园”(东关街98 号)。现在,就让我帮你推开一扇扇厚重的大门,走进那一桩桩尘封的家族往事吧!

彼时,扬州冬荣园还是陆公馆,它是一座盐官老宅,园主人陆静溪曾经供职于两淮盐运司,而冬荣园是陆家的读书处。在园子的角落里,曾经摆放着积满灰尘的“肃静”“回避”执事牌。冬荣园高大的门楼,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几代沧桑,却依然兀立,现存建筑面积1692 平方米,如今建筑大多已经被改建,不过保存较为完整。

园主人陆静溪育有两子一女,陆端甫排行老大,陆英排行老二,陆政甫排行老三。长子陆端甫的大女儿就是我的奶奶陆榴明,陆家在宝应和扬州黄家园、个园附近都有房产,冬荣园只是其中一处,系买自张氏。这个张氏就是合肥张家,后来奶奶的二姑陆英就做了张家的媳妇,陆英亦是后来文学界大名鼎鼎的沈从文的岳母。

“冬荣”这两个字,出自屈原《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曹植也有“秋兰可喻,桂树冬荣”的句子,都是赞美桂树不畏严寒、保持常绿的风姿。陆静溪以“冬荣”名园,表达的是一种志向,一种品性,一种桀骜。

冬荣园高大的门楼,经历百年风雨,依然兀立,如今更多的人来了解陆氏家族两淮盐官的家族史,也是为了拓宽合肥张家的历史脉络。我小时候,奶奶常常教我哼唱扬州小调,她从出生便融入了繁华的扬州生活,家里长辈女性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一直拨款捐助慈善机构崇节堂。奶奶也经常以她的二姑陆英为荣,她为冬荣园增添了太多佳话。

我爸爸陈致远是家族同辈里最小的,提起家族史,他会如鲠在喉地不自在,习惯性地回避。

因为爸爸那辈是最后一代在冬荣园里生活的,幼年时经历了特殊年代的风雨坎坷,眼看着家里收藏的扇面、书画和红木家具被没收摧毁,眼看着独特而精致的家园被荡平,眼看着家族成员一个个搬离出生的祖屋,分居世界各地。

我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奶奶常常会念叨她的二姑陆英,以她为荣。陆英待人接物,理财办事,周到妥帖,长辈、同辈、幼辈无不佩服。她为冬荣园增添了太多佳话与文化内涵。

陆英的先生是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张武龄,他一生拒不做官,却倾其所有家产,甘之如饴地大办学堂和公益教学。当时的人们都说他太傻了,有钱不知道留给儿女们花,正是他对教育的开明理解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过是懂得向内去寻找。家风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在于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他与陆英一起生育了九个孩子,其中四个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姐妹们的美是冥冥尘世中最明亮的殊色,这美也经由血脉的融合,化作言行举止里的点点滴滴,成就了她们各自人生的美满姻缘。玉树临风的昆曲名家顾传玠,学贯中西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大名鼎鼎的多情才子沈从文,风度翩翩的汉学家傅汉思,四位夫婿,也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奶奶二姑的四个女儿“张氏四姐妹”虽然各个才情横溢,觅得佳婿,但都各自饱经沧桑,历经磨难:

大姐张元和,本是嫁夫随夫、夫唱妇随,孰料丈夫五十六岁因病去世,此后元和半个世纪身处异国他乡,八十岁还和曲友登台义演。

二姐张允和,1952 年离开公职,回归家庭,自称“做了四十六年标准的家庭妇女,真正成了一个最平凡的人,也是一个最快乐的人”。

三姐张兆和,和丈夫沈从文可谓劫难重重、聚少离多,但即使是被下放和挑粪种田,但仍表现出让人动容的坚强与平静。

四姐张充和,国学功底深厚,对昆曲有着极高造诣,却云淡风轻、淡泊名利,以一种“游于艺”的态度,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耕耘一生。

四个姐妹,离世时分别为九十六岁、九十三岁、九十三岁、一百零二岁,不得不说,高寿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和心态。

我们的家族离开传统定义的“世家名门”还很远,但是我们历经五代的传承,应该能称得上是“书香门第”,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书香门第”有这样的解释:

书,是指这个家族的孩子都要读过“四书五经”。

香,是指这个家族有宗庙和祠堂,时时刻刻在敬天、祭祖和上香。

门,是指家族门当的大小,古代门当的大小展现了一个家族的势力和财力。

第,是指“状元及第”的意思,是指这个家族近百年出过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我慢慢领悟到:斯文家风,是我们这个家族最大的不动产。书画与昆曲是我们传承深远的家风习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已经渗透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我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斯文”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们心灵。

家族的长辈,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一个君子,不仅要内心光明坦荡,也要外表得体大方,也就是内外兼修。从大处讲,是否确立和推崇君子人格,直接关系到整个文化生态的健康有序,甚至关系到民族存亡和国家兴衰。从个体生命来讲,只有做个君子,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恒久力量、安宁和喜悦。正所谓“君子固穷”“君子坦荡荡”。在面对人生的困境乃至于绝境的时候,唯有真君子才能有所坚守和秉持,淡定坦然,如松柏屹立不倒。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烟花三月的扬州,一座富含底蕴的深宅,我奶奶家族里曾经走出过多位出类拔萃的才子才女。古城的经年岁月,不仅要记录在这样的文字里,更要传承在镌刻着先人生命信息的家族精神里,有家风可以触摸,有音容可以追忆,有感情可以寄托,有历史可以凝望。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该如何理解家文化呢?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找到一些痕迹。在接下来的篇章里,我将与大家分享更多世家望族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家文化传承密码,让新时代迷茫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文化的智慧,积淀家文化的馨香,让每个家庭都散发出由内而外的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