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轻微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小动作引发大误解)

起因

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而神经内科也是异常忙碌,从病房到走廊排满了住院看病的患者,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患者大多都烦躁,可护理人员的心里却很平静。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心境自然凉吧。

中午十一点三十点右,正是药液换瓶的高峰期,责任护理小李为13床家属换药时,本来已经开启了丁苯酞注射液,突然低头一看发现治疗车上还放着一瓶已经加药的舒血宁组液体。考虑舒血宁组液体已经加药,如果先输丁苯酞注射液会延长舒血宁加药时间,怕影响药效。所以最先给患者挂上舒血宁组液体。考虑到丁苯酞注射液已经开盖,责任护士小李便用碘伏棉签消毒后贴上了瓶口贴。这组看似平常的动作,似乎也没有什么大问题。谁知往往最平静的时刻,接下来要接受的始终是暴风雨的席临。

中午13点10分左右,正当中午班护士忙到焦头烂额的时候。13床铃响了需要换瓶。中午班护士小赵便开启了瓶口贴,用棉棒在瓶口处消了消毒。谁知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引起的家属的顾虑。患者家属当场提出对丁苯酞组液体有异议。原因是患者入院14天病情未见好转,理由是以前护士都是在床边开启瓶盖,这次直接开启之后拿过来的。肯定是给我们把药换了。

解析:这场不良事件,究竟责任在谁?

从患者的角度上来看

1医院毕竟是正规二甲医院,应该有个正规的操作流程,今天你们在我们床头开启把瓶盖,明天直接开启瓶盖后再来给我们换药,为什么同在一家医院,操作流程会不一样。中间事情谁能说清。

2患者入院14天了,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那个丁苯酞一瓶300多,不可能没有效果,你们得给个说法。

从护士角度来说

1,神经内科工作确实忙碌,给患者换药的时候都是小跑,确实有时候细节问题注意不到。

2,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都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像这种偷换药的事情是万万不敢做的,这是一名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

3,患者入院后,医生尽心尽力治疗,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你都看不到,你看到的却是我们的盲点,听着确实很心寒。

常见的轻微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小动作引发大误解)(1)

护士应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在发生的本次案例中,即使护士有再多委屈,再多理由。患者投诉是事实,当班护士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担下。

内科患者老年居多,内科护士工作繁忙。可这不能成为犯错的理由。本次案例中,患者虽说故意找事,护士也必须笑脸相迎,调节此事,说白了就是护患之间的信任度不够,沟通不到位,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我们要更多的优化细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了解患者心理。以达到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常见的轻微不良反应及处置方法(小动作引发大误解)(2)

本次案例虽然不大,却能给大家警示。每件案例,都是前辈们用泪水与苦恼换来的经验与教训,请大家能够引以为戒,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