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是重要的节点,他是由时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任命的。此前,镇压了孙中山“二次革命”的大总统袁世凯志得意满,在所谓各方的拥戴下,接受皇帝的尊号,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蔡锷等人在云南发起“护国战争”,得到了广泛相应。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只当了83天洪宪皇帝,在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复民国,6月便蹬腿了。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1)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2)

袁世凯死后,原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此后,因"二次革命"流亡在外的革命党人陆续回国了,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颇具影响力的《新青年》杂志。

民国看似恢复了秩序,可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的“院府之争”起来了。《觉醒年代》中交代了因为民国最高学府北大出了丑闻,黎元洪撤掉了段祺瑞的亲信校长,再三请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3)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4)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5)

蔡元培来到北京,与外交官员汪大燮交谈。蔡元培说他行前专门拜访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希望他扭转北大校风,创建世界一流学府,树起中国现代教育的旗帜,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蔡元培表示: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正是他追求的理想。接着,汪大燮谈起了陈独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和高擎的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断言普及科学和民主根子的在教育。

之后,便是蔡元培在1917年1月就任北大校长,发表就职演讲,“三顾茅庐”,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将《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6)

《觉醒年代》简述了短命的张勋复辟,没细说的是孙中山发起的“护法运动”。原来,张勋进京后逼黎元洪解散了国会,在1917年7月上演了复辟丑剧。段祺瑞驱逐了张勋后,黎元洪辞职,副总统冯国璋进京就任代大总统,实权还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

而段祺瑞主张“再造共和”,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为此,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1917年8月,一百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与北洋政府展开了“护法战争”。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7)

在《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到上海迎接归国的胡适,与老朋友邹永成和易白沙相见。他们说在军阀眼里,中山先生就是一个摆设。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孙中山在“护法运动”中的困境,他当时依靠的是西南军阀,但这些军阀参加“护法运动”的目的是争夺权力和地盘。他们排挤孙中山,表示拥护北洋政府,建议孙中山去游历各国,办理外交。

1918年5月,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8)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当了几年 了解觉醒年代的时代背景(9)

在北京,“院府之争”再起。在段祺瑞操纵下,选出了皖系占多数的“安福国会”。1918年9月,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冯国璋和段祺瑞双双下野,实际北洋政府还在皖系掌控中。

一方面是政坛风云变幻,一方面是有志者继续探索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在蓬勃开展。随着《觉醒年代》的持续播出,我们将看到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