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大个子(角斗场的图兰朵)

图兰朵大个子(角斗场的图兰朵)(1)

发掘了大量小说家的文学杂志《收获》,也有散文栏目。好 几本爆款成文学现象的散文集,都是《收获》的编辑慧眼识珠地一篇篇首发在杂志上后集结出版的。近两年,《收获》开设了一个名叫“生活在别处”栏目,常有精品刊出,所以它虽不是《收获》的主角,却是我每期必读的,有时候还成了我迫切等待下一期的原因。

2021年第5期,“生活在别处”出现了一位新作者,田浩江。

爱上古典音乐有些年头了,但始终不那么喜欢歌剧,不过,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活跃着一位从中国走出去的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我还是知道的。所以,面对2021年第5期《收获》的目录,我盯视着“田浩江”三个字猜了好一会儿:此田浩江是彼田浩江吗?

非专业写作者一旦有心拿起笔来写写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感悟,常有出人意表的表现,像画家黄永玉先生、吴冠中先生以及黄苗子先生等,他们暂时搁下画笔完成的大著,都是常读常新的佳构。

出现在《收获》目录上的田浩江果真就是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这让我毫不犹豫地放下同期杂志里那些专业作家创作的小说,先欣赏一位歌唱家的文笔。

那篇题为《散记佛罗伦萨》的长篇散文,虽也写到了佛罗伦萨美丽的风景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但更多的篇幅作者用来记录他以歌剧演员的身份在佛罗伦萨的遇见。文章的倒数第二小节题为“各位晚安”,文中田浩江写道,当他陪着太太在一家朝南的小店里挑选精致的棉织品时,与坐在光亮里的五六个意大利老妈妈闲聊起来。老妈妈得知与她们聊得正欢的中国男人正是昨晚在歌剧院演出《塞尔维亚理发师》的演员后,非得让田浩江露一手,“当我一张口唱出巴西里奥那著名的高音E‘各位晚安’时,全屋的老妈妈们马上异口同声地跟我一起歌唱,唱得兴高采烈,屋子里的阳光都晃了起来。”读到这里,我为开始读这篇文章前的一厢情愿感到羞愧,那会儿我觉得田浩江应该利用工作之便逛遍佛罗伦萨的博物馆,然后将自己的所见一一记录下来。一个写作者最可贵的是什么?是他能否写出独一无二的东西。田浩江将其独特的职业生涯化入字里行间,难道不比走马观花博物馆更具唯一性?

读罢《散记佛罗伦萨》,我便开始急切地等待下一期《收获》。《保罗·寇泰》(成书后改名为保罗·科泰)是田浩江发表在2021年第6期《收获》上的文章,仅看标题就知道,这一次田浩江记录的是一个人物。那么,谁是保罗·寇泰?他是田浩江的第一位经纪人。在保罗·寇泰的帮助下,田浩江在美国的歌剧舞台站稳了脚跟,但是,歌剧的大本营在欧洲,已在美国熠熠闪光的田浩江想在那里得到角色,保罗·寇泰虽也赞赏田浩江的勇气,却没有能力帮助自己的签约演员登上欧洲的歌剧舞台。如此境况下,田浩江只好告别友好合作了多年的保罗·寇泰……如果没有保罗·寇泰,自己的歌唱生涯恐怕会早早折戟,这一点恐怕田浩江比谁都青春。距离这篇文章刊登在《收获》上,田浩江告别保罗·寇泰已经20多年,而时过境迁这个词并不适用每件事,今天我们跟着田浩江的笔触回看当年他辞别自己第一个经纪人的往事,会不会有人因此指摘田浩江的忘恩负义?尤其是告别保罗·寇泰后田浩江闯荡成了世界著名的歌剧演员。想给这个站在舞台追光灯下的成功者贴上负心汉标签的人,大概会有的吧?他们才不管当年假如跟定保罗·寇泰,田浩江的歌唱生涯也许会早早萎靡的可能性。避免被指责的最好办法是回避此事,漫长的演唱生涯中遇见过那么多有趣的人,就选不出一个替代保罗·寇泰的吗?但是,田浩江非但大块文章地写了保罗·寇泰,写到离开保罗·寇泰后还不收手,添加了分手多年后与保罗·寇泰在加油站巧遇的那一段。田浩江是要告诉我们时间让保罗·寇泰捐弃前嫌了吗?不。“只听保罗对着天大喊一声‘见他妈的鬼了!’ ”该怎么理解田浩江非得在文章末尾赘上保罗·寇泰的这句美国国骂?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从中读到的是作者不因成名而伪饰从前的坦诚,这是写作者俘获读者的必杀技,让我愈加急迫地等待他的下一篇。

接踵而来的《收获长篇小说2021秋卷》一下子刊出了5篇田浩江的文章:《角斗场上的<图兰朵>》、《石灰岩上的歌剧院》、《大师小泽》、《山楂树》和《路易斯与奈特》。要问这5篇中哪一篇最耐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因而,得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田浩江的《角斗场的(图兰朵)》后,我迫不及待地核对了目录,发现《收获》只选登了该书所收文章的三分之一。要不要完整地读一遍这本书?但手边堆放的那么多待读新书让我犹豫:我是不是已领略了这位歌剧演员跨行而为的最佳表现?然而,一想到他笔下著名的小泽征尔那些不为公众所知的可爱,一想到他笔下不 为我们所知却因为歌剧而别样迷人的伉俪路易斯和奈特以及马耳他戈佐岛上神奇的歌剧院,便情不自禁地捧读起厚厚的《角斗场的(图兰朵)》。

幸亏完整地读了一遍。

当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陆续刊登在《收获》上时,我误读了,觉得这些独立成篇的文章都是作者的生活散页。将20篇“生活散页”汇聚到一本书里后,我们就能读到,有心的作者在其中暗藏了一条时间线,亦即从1983年背井离乡抵达丹佛学习歌唱的穷学生到成为世界闻名的歌剧演员的三十余年里,作者遇见过的人和事,这其中,有友善的歌剧夫妇路易斯与奈特夫妇,也有傲慢的歌剧指挥米开朗琪罗·威特利;有用温暖的阳光欢迎来自中国的歌剧演员的佛罗伦萨,也有以冷雨静候田浩江的波恩。至于在过去30余年里与田浩江合作过的世界各地的导演、指挥、演员和工作人员,他们面对田浩江时的反应,就更难以一言以蔽之了。

当小泽征尔、帕瓦罗蒂和多明戈将田浩江视为朋友时,证明田浩江已从一个北京男孩华丽转身为世界顶级歌剧演员。结果完美,但是,被田浩江写进书里的那些生活散页告诉我们,中国人要跻身西洋歌剧舞台并以自己的专业能力赢得尊重,有多不容易。惟其如此,我们通过田浩江的书看到他们努力的同时,是否应该倍加珍惜他们的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