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里有隐血咳嗽有痰(痰液尿液大便)
如果痰液或排泄物颜色发生变化,可能与一些疾病相关,需要引起重视。
洗手间 曹子豪/摄
查痰色
专家: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丁惠珍
1、黄色痰液
一般情况下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慢性炎症都有可能导致黄痰,有些黄痰中还带着轻微的绿色,一般颜色越深往往代表呼吸道炎症越重。
也有可能是因为长期痰液积聚导致的,可能是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多种慢性炎症。
2、灰色痰液
长时间在户外活动的人群容易出现,在灰尘较大的环境中生活时间长,肺部的痰液也会黏附大量灰尘,导致痰液的颜色发灰。
尤其是习惯用嘴巴呼吸的人,灰尘无法经过鼻腔黏液、鼻毛的阻挡,直接进入肺部,更容易导致痰液颜色发灰。
3、铁锈色痰液
这种痰液通常是因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大叶性肺炎。一般情况下,部分急性肺炎以及大叶性肺炎,更容易让患者出现此类颜色的痰液。
4、红色痰液
通常说明患者痰中带血,有部分是痰液中夹杂血丝,有部分则是红色痰液。肺结核、肺癌等疾病更容易出现痰中带血,严重的可能出现咳血。
如果患有长期肺炎,久治不愈,炎症损伤肺部毛细血管,也有可能导致痰中带血的情况。
专
家
提
醒
痰液能够黏附和带走肺部的污垢,因此可以通过痰液的变化观察肺部健康。一般情况下健康人体产生的痰液大多数是透明或者淡白色。
痰液的主要作用是湿润肺部,温暖气体减少对肺部的刺激,而经常咳痰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如果肺部健康通常情况下咳痰相对较少。
查便色
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余湘南
1、黑色大便
食物可以导致黑便,例如猪血、鸭血等;某些药物也可以引起黑便,如胃药中的铋剂、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的铁剂、炭粉、某些中(成)药等。
如果没有食物和药物的影响,一般是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有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胃炎和胃癌。
2、红色大便
鲜红色或暗红色大便多为中或下消化道出血。大便中混合着血,常见于肠息肉、结肠癌、炎症性肠病、肠套叠等。大便外层有血,则常见于痔疮和肛裂。
某些血管性疾病和血液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友病、白血病等,也可导致血便。另外,食用过量的咖啡、巧克力等也可使大便呈现暗红色。
3、白陶土样便
大便灰白色、较松散,像白陶土,因胆道内腔受阻或外壁受压,胆黄素不能通过胆道进入肠腔将粪便染黄所致。常由胆道结石、胆道内肿瘤、壶腹周围癌等疾病引起。
4、绿色大便
首先食用了大量含绿色素的食物,或肠内酸度过高时,大便可呈现绿色。排除这些原因后,绿色便可以由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菌痢引起。
此外,腹部大手术后或接受广泛抗生素治疗的病人,如果突然出现带腥臭味的绿色样大便,并有灰白色片状半透明蛋清样伪膜,提示可能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如果发现了上述颜色的大便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是食物的影响,如果不是,尽早就医。
如果有头昏、心慌、乏力、出冷汗、心率加快等症状,这说明可能存在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一定要在家人或朋友的陪护下就医。
大便其实蕴含着疾病的信息,我们平时要养成观察自己大便的习惯,及时发现异常,尽早治疗疾病。
查尿色
专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大外科兼泌尿外科主任粟宏伟
1、无色尿液
如果尿液像白开水一样无色透明,先想想是不是水喝多了,如果是,那还是健康的。如果饮水不多,就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前兆,需到医院检查。
2、乳白尿液
可表现为三种现象:
脓尿,颜色好比淘米水,并常有絮状物悬浮,若同时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多种症状,可能是肾结核、肾积脓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
乳糜尿,颜色比脓尿更浓郁,像牛奶一样,偶尔出现可能是劳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所致,若反复发生或者持续存在,则需进一步诊治;
结晶尿,像石灰水,偶有肾绞痛发生,此情况关键要多喝白开水。
3、深黄尿液
如果是喝水少了,尿液呈啤酒黄,算正常。但如果尿黄跟浓茶似的,且近几天没有吃胡萝卜、橙子这类黄色食物,就要考虑是不是肝脏或胆囊出了问题。
此外,如果尿液是黄色混浊的脓尿,就可能是泌尿系统严重感染的表现。
4、棕褐色尿液
尿液如同酱油一样的棕褐色,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大面积烧伤、溶血性贫血等,甚至剧烈的运动后,尿液都可似酱油色。
另外,因饮食或不良生活习惯所致的尿道炎症,尿液也会呈棕褐色。
5、红色尿液
首先看最近是否吃过甜菜、苋菜等颜色的食物,如果没有,那就是尿血了。比如泌尿系肿瘤,各类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炎,膀胱、尿道结石等都是常见引起血尿的原因,甚至可能是铅或汞中毒的表现。
如果发现自己的尿液变了颜色,首先不要过于紧张,回想一下近期有没有服用过什么特殊药品或者吃过什么食物,停用后再观察一下是否恢复正常颜色;
再回想一下近期有无外伤(尤其是腰部的外伤)、做过较剧烈的运动、有与特殊物品和特殊环境的接触史。
如果找不到原因,且尿色未恢复正常,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最好拿出手机拍下照片,帮助医生判断。
来源: 健康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