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格魅力(重看孔子的游于艺)
有着百年历史的上海朵云轩首次自主策划的年轻中国画家群展 “文心游艺”海上青年画家五人展正在朵云艺术馆(上海市南京东路)举行。2月25日,朵云轩艺术馆邀请知名文艺评论家、画家谢春彦,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及当代古琴制作家、演奏家、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致俭及两位参展者就“游艺:中国人的文化态度与生活艺术”等进行了主题讲座与对话。
谢春彦:游艺背后的精神境界与性情挥洒
百年老字号朵云轩首次自主策划年轻中国画家群展,并且以“文心游艺”作为主题,是一件让我非常感动的事情。说到画画,我小时候就完全一是种兴趣,而且小时候没有老师教,在纸上涂抹的,从最本质上来讲,有很多小孩子,五六岁以前,没有学过笔画,也没有听到什么理论,但你给他一支毛笔,可以发现他的用笔绝对是对的。这让人想起人类童年时代的岩画。本来所谓的这个“游于艺”,讲的是六艺,单就艺术而言,从每一个个体的艺术家来讲是一个个体行为,也就是说儿时对于艺术的态度是最纯的。
朵云轩这次“文心游艺”展览,展出朱忠民、顾村言、甘永川、牛孝杰、徐旭峰五人的作品,我认为这样的主题在当下是很需要的。分析“文心”和“游艺”的关系,,实际上“文心”是一个出发点,“游艺”实际上是具体做什么的态度。一个是出发点,一个是切入点。
知名文艺评论家、画家谢春彦在发言
非常惭愧,我也画了很久的画。但是越画感觉到越难画,越不敢画。两个月以前我的脚骨折了,就不出门了,在家看书,看了很多的书,有现代的,有古代的。最近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后,在报上读到很多诸如此类的文章,我在生病无聊的时间,就把我从前看的古书拿出来看看。我想这个“游”字,有很多含义在里面。我看前几天有一个解释,说就是游戏,我想当然有游戏成分在里面,但是不能等同于游戏。有一位书画家,跟老一辈的书画大家都很熟,常说与老书画家交往“白相”到一些画了,我那时候很反感,因为艺是根据游—要游到你自己和别人能够承认的水平上。尤其是中国”五四“前后的100多年来,社会的风风雨雨,不可能不反应到艺术上来。更加不可能不折射到影响到你的书上来。我们年轻的时候,对艺术怀着比较虔诚的态度,我画那么多年画,梅兰竹菊画得少,顾村言曾画过一幅题自作诗的梅花赠我,这就不是“白相”,我心里是感动的。对文化还是应该有一种情怀在里面。
“文心游艺”展览中的参展作品《屈子行吟图》局部(顾村言)
“游于艺”是孔子讲的,他有几个条件,他讲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然后再讲“游于艺”。这是文化和文人的概念,实际上,孔子里讲的“游于艺”是六艺。从前中国长期以来的科举制度,让每一个中国的读书人,都有希望——这个希望就是要有修养。最后要有家国情怀。因为我们在古代讲,文人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辞章之学,我想这个辞章之学就是现代我们讲的艺术的概念是比较接近的。而经济之学,就是至少你要考什么进士,你要对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状态你要提出方法。
所以我说,五四前后,那时候中国薄弱在现实当中抵抗不了列强。所以那个时候要想来改造,就是要西学中用。我们走了很多的弯路。当年康有为到了意大利,去看了“文艺复兴三”大家的作品,他非常感叹,他觉得中国的画要赶超。他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作品里,看到了跟宋代的东西有些接近的。但是我们把这个东西可以说各种历史条件下的,那时候包括徐悲鸿也好等等,他们所提出来的治国平天下,包括治文化的药方,给中国本身的文化和规划,态度是比较消极的。
最近,央视的诗词大会热之后,反思当下的年轻人,也确实应当要有琴棋书画的修养。今天参加展览的五位年轻画家提出来“游艺”的观点,这说明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对从前激进的,比较轻慢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很大的转变。这是值得庆幸的。但是我也很担心,尤其是这几年,中国人有钱了,常常有另外一种思潮,认为所有全世界的东西都不如中国的好,这种盲目的想法,与之前的文化虚无主义都是应当值得警惕的。
我觉得今天他们五位,虽然他们不是经常在一起切磋。有一点是共鸣的,就是对中国艺术这个“游”的态度,有一种非功利的超脱态度。一个人要画好画是非常难的,如果说你画好画,还有一个问题,你要走向市场,要把你的艺术做得更好。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拿什么支持?但最重要的是你得喜欢,孟子讲过“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其事,不如好其人”。真的喜欢了,你才能下功夫,你才能抵挡住诱惑。我们很年轻的时候,作家柳青在《人民日报》发了一篇他创业时候的体会,他讲了一句“选择从事文艺工作,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说到画画,真正画好的人不多,但是说很多人都没有花工夫吗?其实也下过功夫,可能下的方式不对。所以这个“游”是很值得研究的,他既要全身心的投入,由内往下,比如黄宾虹先生,到了眼睛几乎失明的时候,还是义无反顾的“游”下去。还有我比较熟悉的刘海粟先生,到了九十几岁,近一百岁的时候,基本上他还保留了这样雄强之心。对于艺术,无往而不前的精神,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他有一次,给人题字,他写了四个字“真气流衍”,不论你画那个画派,包括画西洋画。中国画也好,西洋画也好,但是你从更大的眼光去看,都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信息。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把自己的内心,倾泻在纸上。所以我觉得“文心游艺”这个切入点怎么个“游”法?是很值得探讨的。前一阵在春节前,据说北京举办过一个名声很大的画家展览,据说买画者通宵排队——在北方有雾霾又是气温零下的情况下,数百人在排队买价格不菲的某人的大作。我觉得也是一种(炒作的)乱象。因为画画到这种程度,就跟初衷有悖了。就像杨致俭先生是制琴操琴,再高雅应该也是与心灵相通的。
这个“游”,又要认真对待,孔子当时讲的前提有三个:道,德,仁。在这三个前提下,孔子说“游于艺”。到那个时候的艺,提出了六艺是很全面的,不仅仅是文艺,所以,要真正做到,游于艺,游得好,在这样游的状态下,能够做出成绩来,都很不简单。
20多年前,林散之先生100周年,我不认识他,机缘巧合主办方让我来给他做100周年的展览。当时我写了一篇《林外观林》。当时我提出来,就是20世纪有三个大书法家,使我触动的。一个是毛泽东,他是政治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在写字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什么可以击败他的。后来我听老大哥作家白桦先生讲(因为他跟毛泽东的女儿很熟),就问他毛泽东怎么写字?他说毛泽东写字大部分是写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信纸上的。我们后来看到的放大十倍几十倍一百倍,却仍然使我们感到有一种精神在。这可以看到,中国的书法家,在“游于”书法的时候,即使像毛泽东那样,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把他拘禁的。
我根据自己的体会,中国的书法跟绘画是非常紧密的。你思想再解放,你要画中国画,你没有书法的种种规律用笔,你无法画。我们看到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字写得还可以,画也可以,但是我体会到,中国书法的笔划,可以说是一直变的。他这个游戏规则毕竟是非常完善的,但是每个朝代还是有不同的写字。如果我们不是画中国画的,也不是写书法的。比如说现在提倡读诗读词,(但也不要绝对化),我那天讲,比如说读唐诗宋词,托尔斯泰肯定没有读过唐诗宋词,你能说托尔斯泰没有修养吗?
“文人”是一个很长的,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的概念。近代学者陈衡恪曾提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不管是“文人画”还是“新文人画”,作者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画面文气、雅正,有知识含量,有读书人的情怀,有对传统文明的独到见解,“画中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
比如说到评论,在《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的评论是脂砚斋,脂砚斋因为他太了解曹雪芹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脂砚斋也是一种知心的评论。我觉得因为游于艺的创作者,他也是社会当中的一份子,对于艺术来讲最早是由于他的爱好,实际上他慢慢的又变成了有很多社会意义在里面,那么你不能不考虑在“游”的时候,他的社会影响力。所以要雅要正,我想就是应当相对来说有一个,带有社会性的艺术标准了,这就是“游于艺”的人,他不可躲避的责任,对中国人来讲家国情怀。所以我们在孔子所说的,“道德仁”的前提下“游艺”,我们需要约束自己也要放慢自己。因为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画出来都一样的话,也没什么意思。生命是不应该重复的。如果中国画,还算一种文化的话,我相信应该有一种精神在,应该有一种家国情怀在,要把自己的性情挥洒到纸面上来。这种“游艺”的态度,可能是艺能够成为艺的非常重要的前提。
“文心游艺”展览中的山水画作品局部(朱忠民)
肖谷:游艺也包括游于自己的内心
刚才谢老师比较宏观,从历史上包括他对“游艺”这两个字的文化分析。这个题目叫“文心游艺”,我想讲讲这个“心”字,游艺,其实是有前提的,那个前提是来自于心。你心有多大,你的游就会有多广游得多深。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这个心是一种当下性的,我们是当下活的、跳动的、有生命力的。这个心还有一种过程,这个游三点水非常好,代表了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都有了,心就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东西?可能有三种重要的文化组成核心:儒教、道教、佛教。为什么说这三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呢?这三种文化正好代表三种不同观点,比如说道教,道教其实最重要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儒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佛教是讲的人与心的关系。
肖谷发言
我们在山水画里面,实际说我们今天画的多数是山水画,中国画过去表现也比较多是山水画,反观刚才我说的山水文化,实际上当中有两种内心的东西,也是反应文化关系,比如说水,水在我们中国绘画当中是非常讲究的。瀑布、水塘、小溪、流水、大河、大江,所有不同形态的水,在中国文化里是有讲法的。水随着我们失去,它的流淌,令我们的思维会生得很远,甚至是一种远方。石头也是有讲究的。所以山水里面的山与水实际上是有这样含义的,山水里面会反映树。其实树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是有讲究的,至少有三个关键词。首先树作为现实或者自然界存在的植物,实际上首先是要有形状,这个形状是怎么个形状?不同的树有不同树的形状。第二个,树有枝,它从形往上走。本身树的姿态,还有文人心中的姿态。第三个要有势,这种势是一种文化趋势。所以每一个艺术家不同的修养,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形,不同的形、枝、势。有这种感受,在我们的山水里面,山水的表现就有“文心”,接下来是“游艺”。
其实游,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很有讲究的,“游”字除了历游大山大水之外,实际上还有游艺于自己内心。中国画里面有一种手卷,我们过去叫卧游,不出门房,但是走遍天下。有内心的远大情绪在里面。这种卧游,包括了所有对自然,对自己内心以及对文化的追求。
我之前大概花十几年功夫在研究明代沈周的《东庄图》,沈周把他家乡东庄各种各样的景色,画了24幅,送到了京城。吴宽每每到了心烦意乱的时候,需要宁静的时候,就打开。称之为《卧游于东庄》。这个作品最终的完成,在画面上的审美完成,应该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完成,我们能感受到艺术家所表现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对于我来说又能感受到,也是我所希望的。这些东西都取决于心,我的心要是毛了,我心要是不安宁了,我的画一定会出现。所以这个心实际上在整个人类文化史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你有什么样的心,人家就会感受到你心理的情绪。
所以“文心游艺”有递进关系,首先是文,这个文不是其他的心,是文心,有了文心以后才可以游,可以游艺。所以“文心游艺”这当中,四个字里面,就是游字是一个动词。这里面,这种游显得包容性很大。所以我虽然不画国画,但是我在看这些画时候,我就会把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作品所体现的气息,我会对照观察。我刚才说了,清代早期的四王,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了解,而且这当中对自然的描述,那种和自然的感应,实际上非常到位,所以他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刚才谢老师说了,康有为见到了文艺复兴三杰作品,有很多感触。我对中国文化的表述或者造型的原则、审美,我觉得和西方人的审美相比,我很长时间都在做这样的比较,我认为西方的这些造型原则和审美,其实是不艺术的。实际上离艺术是很远的,因为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所形成的造型原则是很主观的。比如说三维空间,其实是很主观的东西,应该是不艺术的东西,因为三里空间所说的近大远小,实际上自然界没有近大远小,他完全是根据人的眼球构造来验证自己认为的法则,满足人眼球结构的造型。所以感觉很舒服,其实自然界不是这样的。这样一来带来了什么问题?就带来了造型上的原则,因为有这个原则,所以他在西方绘画中,他必须按照这个原则来做,超过这个原则我们就认为他不对,这样一来,因为麻烦人们眼睛的需要,而和自然不一样。其实这么多年以来,几百年以来,实际上是一种很大的错区,对于人本身审美其实是一种冲击。刚才谢老师说了,小孩子写书法,他没有那种观念,这就是最根本的东西,中国绘画是什么?中国的是亚洲的,我们的造型原则,我称之为是两度半空间。亚洲的造型文化最重要特点是,它的深度不像欧洲人的深度,他有一个强制性的销售点,是人为的。这种深度是根据艺术家需要来做的,我觉得他多深,我就多深,要多浅我就多浅。一个强制性的和一个艺术家可以控制,哪一个更艺术呢?
第二个,中国绘画,我们称之为散点透视,比欧洲的三度空间,某种角度来说,我觉得是中国绘画是四度空间,或者是三度半空间。游是靠时间的,只有时间点才能完成游艺过程。中国绘画的艺术性,他的审美的宽度要比欧洲审美宽度大多了。到了这样的程度以后,科学发达以后,照相机发达以后。欧洲艺术家就认为,我们过去做的是非常局限的,这不是艺术,或者说这种艺术是不能发展的。因为那时候所有绘画只有一个调子,我们称之为酱油调子。色彩的观察反应更加多的时候,比如说印象派出来了,依然是三度空间的做法。最后整个西方的欧洲史的发展,大家可以看,不断打破三度空间的做法,所以后来又各种各样的流派出来了,不受三度空间的做法。这就是称之为艺术样式越来越多,艺术表现的个性,每一个人不同的情怀。所以艺术发展,从西方史和中国当代史,其实都有弊端。所以现在说,某一张画,画得像真的一样,我听到这个画,根本上觉得这幅画肯定是有问题的,所谓的有问题,基本上不算是真正的艺术品。
我说的这些,都是我对于绘画的感觉,或者说我研究的小成果,今天我参加朵云轩“文心游艺”展览,其实都在不同程度上,我感觉到他们都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养料。中国文化,或者发展过程中,其实最最有生命力的,就是要有鲜活的东西,有当代的感受的东西。对于展览,也想提一些建议:有的画里面,还不够静,有点散,画整体来说还不够硬,虚和实还不够,但有一点很好,尺寸很好,中国画的尺寸这样比较好,有很多画,尺寸非常大,这都是当下为展览做的作品,我称之为是“展览画”,以为是越大越好,这是个误区。画不管多大,实际上就这么大小,一样能让观众反应。
“文心游艺”展览中的山水画(牛孝杰)
杨致俭:琴棋书画,都是文人修养
我来之前,我觉得我今天来有两个身份,第一个身份是学生,因为我小时候学过书法也学过绘画。第二个身份是客人,这次是海上青年画家展览,古人说琴棋书画,虽然说都是文人修养,都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情怀。毕竟这儿是书画展。但是我来了之后,觉得真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不少感受。
杨致俭(左)演奏古琴
中国的古琴一般有两个“3000”来表达,3000年的历史,3000种琴谱。古琴一般有1米多长,古人认为是3尺6寸6,代表一年有366个周天。琴宽是多少?20公分左右,什么意思呢?古人认为6寸,代表东西南北上西的六合。琴面弯弯拱拱的有点圆。琴上还有13个圆点是古琴的音阶。为什么是13个呢?中国的古人,认为一年有12个月。所以呢小小的古琴,大家可以看到,确实是跟自然沟通,跟天地交流的。琴棋书画之所以都是文人的修养,我相信书法绘画其实也是这样的。刚才谢老师提到了毛主席的字,那么奔放是因为政治家的高度在那里。中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大画家都是高级文人。比如说像王羲之,打个比方,这些人如果要他们去填一个简历的话,难道他们一定会填书法家吗?他们一定认为自己的文学修养,认为自己的国家抱负是第一位的,之所以放在一起称为琴棋书画,个人修养个人文化,整个文化造成的烙印是最厉害的。我女儿有一次开玩笑,他说爸爸你最开心了,你只要做你开心的事就行了。她说你不用上班,我说最辛苦了,做书法家也好古琴家也好,做艺术家是最辛苦的事情,但也是最开心的事情。要成为艺术家得从小有机会跟最好的老师学,就像谢老刚刚说的,年轻的时候跟那么大大家接触,第二个,老师肯教,把最好的版本教给你。第三个是,经济条件要好,艺术家最要考虑的是格局、情怀。
最后我通过今天的分享谈谈体会,我想用九个字说说今天的体会。
始于好,开始一定是因为爱好,才会喜欢、入门,才会接触。
经于勤,要精进一定是千锤百炼。
成于文,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文学底子,没有修养教养,就不会最终成功。
“文心游艺”展览中的同名书法作品
朱忠民:艺术是一种生活与艺术的态度
今天谈这个话题是很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生活在当下,从事艺术也好,从事其他样式也好,都是生活状态。我们的展览名称叫“文心游艺”,也是展示当前生活态度和艺术的态度。所以我们多次把自己对当下的思考体会展现给大家。今天在这里交流,其实我好像也是专业的画家,这种讲法也不一定正确。我们状态不是专业的,但是从事书画的状态是专业的,因为全部精力时间都放在上面。游艺,对画画的人来说是一种状态,看到美好的东西会向往,这就是一种状态,一种追求的东西。
顾村言:诗文书画是一种内在的需要
今天这个讲座与对话的标题叫“游艺”,其实说的是中国人的文化态度和生活艺术,也是表明我们对于艺术的态度,是一种追求。孔子讲的“艺”是六艺,包括礼乐书数等,其实说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综合文化修养,我们取其狭义的一面,就艺而言,当然也包括琴棋书画,还有一句叫“文之极则画”,对于艺术有着一种超脱于功利之外的喜爱,而且,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我觉得这更能接近艺术所带来的自在的心性。比如,就我个人而言,读书游历与写字画画,就是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内在的需要,而与别的没什么关系。按照孔子的解释,游艺的前提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我觉得这样的解释对于中国人是得重新审视与反思,这是古人对于艺术的态度与前提,孔子说的其实也是一种人格的涵养,即艺术并不仅仅是艺术,也是一种培养人格的方法,里面有一种士人的情怀与担当。中国画的笔墨在宋元及以后,理想的如同禅宗所言的“直见本心”,也就是说通过笔墨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与人格,一件作品是不是看得到画家的真诚、初心甚至挣扎,都是重要的,这是生命的印迹。所以,中国的艺术讲究“雅正”之道,讲究抒写性情,中国艺术最后发展出写意画与东坡所言的“士夫画”都不是偶然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