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窗光映床前(家有夜哭郎)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管中药师 黄勇梅


夏至到,蝉始鸣。蝉“知了——知了——”的叫声,是炎炎夏日里不可或缺的一道交响乐。

蝉属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卵至若虫,经数次蜕皮,不经过蛹而变为成虫。而蝉的一生可谓“凄惨”,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黑暗的地下生存,待到最后一次蜕皮时才钻出地面,蜕皮成功后便开始为这个夏天而歌唱,直到生命的尽头。而蝉变为成虫时脱去的那层壳就是蝉蜕,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夜半窗光映床前(家有夜哭郎)(1)

本草记载

蝉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蝉若虫的全虫,记为“蚱蝉”:“蚱蝉气味咸寒,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蝉蜕药用则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记为“枯蝉”:“壳名枯蝉,一名伏蜻。主小儿痫,女人生子不出”。

《本草纲目》云:“治头风眩晕,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能发汗,善解外感风热,为温病初得之要药。又善托隐疹外出,有皮以达皮之力,故又为治瘾疹要药。”

来源功效

蝉蜕,又名蝉退、知了皮、蝉衣等,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收集。

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证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克,或单用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解痉则需大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夜半窗光映床前(家有夜哭郎)(2)

现代研究

1、蝉蜕的化学成分:主要含甲壳质、蝶啶类色素、异黄质喋呤、丙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等蛋白质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酚类化合物等,并含可溶性钙。

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蝉蜕具有抗惊厥、镇静止痛、镇咳、祛痰、平喘、解痉、抗感染、抗氧化、抗肿瘤、抗凝、对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等。

3、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破伤风、荨麻疹、角膜翳、咳喘、咽炎、肾炎、经行头痛、小儿夜啼、小儿抽动症、产后尿潴留、面神经麻痹、失眠等疾病的治疗。

成药制剂

1、湿毒清胶囊

成份:地黄、当归、丹参、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黄芩、土茯苓。

功能主治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主治血虚风燥所致的风瘙痒,症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4粒,一日3次。

禁忌: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孕妇禁用;已知有本品或组方药物肝损伤个人史的患者禁用。

2、黄氏响声丸

成份: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

用法用量一次6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注意事项:畏寒便溏者慎用。

3、小儿七星茶颗粒

成份:薏苡仁、稻芽、山楂、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

功能主治开胃消滞,清热定惊。用于小儿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烦躁易惊,夜寐不安,大便不畅,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3.5~7克一日3次

禁忌: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药膳小方

俗话说家有“夜哭郎”,父母愁断肠,这时不妨用一下蝉蜕来帮忙。取蝉蜕7个(去头爪),炙甘草15克,加水250毫升左右,煮沸后慢火煮约10分钟,取液150毫升左右,1天分2~3次服完,每日1剂,可连服2~3剂,对小儿因惊恐引起的夜啼效果最佳。若连服2剂无效,应考虑小儿夜哭与其他疾病有关,最好到医院看病就医。

夜半窗光映床前(家有夜哭郎)(3)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药师 王若伦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