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有多少种(伤别300余年蚵仔煎)

老字号如果自持“我是老号,酒香不怕巷子深”,固步自封,那么老店传承将成空话。

1

福建泉州有种小吃,叫做蚵仔煎(闽南语读:o-a-jian)。蚵仔的学名叫做牡蛎,普通话称蚵仔煎为海蛎煎。

相传是郑成功的发明。

1661年,荷兰侵占台南,郑成功(国姓爷是泉州南安人)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地。郑军势如破竹,荷兰军队败退,荷军一怒之下把米粮都藏了起来。

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了一道美食。

蚵仔煎有多少种(伤别300余年蚵仔煎)(1)

▲蚵仔煎

但蚵仔煎可不是台湾独有的,在闽南、潮汕等地自古就有了,据说是贫苦社会下民众的一种创意料理,用来替代粮食的。

2

11月30日,我们到泉州参加“2015海上丝绸之路美食盛宴”。

到达的第一天晚上,欢迎晚宴现场见到了正在炒制的海蛎煎。

平底锅里,一锅黄绿相间的海蛎煎冒着热气,滋滋做响,煞是诱人。

小份的海蛎煎端上来,绿绿的是青蒜,黄色的是蛋糊,里面隐约透出的是白白的蛎肉。咬一口,蛎肉没有一点腥气,那丰美多汁的嫩滑与青蒜的气息融合在一起,感觉好极了。

这小份的海蛎煎,显然让人意犹未尽。

蚵仔煎有多少种(伤别300余年蚵仔煎)(2)

会议结束,去寻找街巷中最有名气的海蛎煎老店,网上扒拉加沿路咨询当地居民,得知中山南路436号有一知名老字号。

我们从西街钟楼开始走(具体路程可以百度地图),一番苦寻,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中山南路436号。

店面不大,十几平的样子,里面摆放着六七张桌子。店铺的名字叫做“群众牛肉小点”。

蚵仔煎有多少种(伤别300余年蚵仔煎)(3)

进得店里,墙壁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第一道菜就是蚵仔煎。

店中服务员都是五六十岁的阿姨,当时是下午,没到饭点,店中只有一个年轻人吃东西。几个阿姨坐着聊天,我们听不懂,她们说的是闽南语。

古语说得好,大隐隐于市。

中山南路够繁华,绝对称得上“市”。在如此繁华的地段,见了这么一个小馆子,而且大家都强烈推荐,自然是隐于市的高手。

一阵兴奋,拿起相机,准备拍门店照片,服务员阿姨却告知,不准拍照。

尽管有些扫兴,还是很兴奋地等待即将上桌的蚵仔煎。

终于,蚵仔煎上来了。

吃上一口,确实口感鲜嫩,内馅香滑。也许,对这道菜的期望太高了,和想象中有些差距。

吃过之后,想问服务员阿姨一些问题,比如店什么时候开的,老板是谁,咱们店主营什么,有什么历史可讲等等。

但是,遗憾的是服务员阿姨都不知道。

3

店铺的厨房临路,站在路上就可以看到阿姨们做蚵仔煎的情形。

蚵仔煎有多少种(伤别300余年蚵仔煎)(4)

食记君还是忍不住举起相机,做菜的阿姨看见,张张口,想制止,犹豫一下,却没有说话。

厨房门口坐着一位老伯,问我们来意。

听完我们介绍,老伯说:“这家店铺没有老板,她们是雇来打工的。好像是……某个餐饮公司的吧,我也说不清。”

做菜阿姨往平底锅里打了五六个鸡蛋,用锅铲搅和了一下;往鸡蛋上加了两勺海蛎肉,翻炒一会儿,将带着蒜苗的稀面糊倒了上去。

蚵仔煎有多少种(伤别300余年蚵仔煎)(5)

蚵仔煎有多少种(伤别300余年蚵仔煎)(6)

蚵仔煎有多少种(伤别300余年蚵仔煎)(7)

▲右下角桶内是混合着蒜苗的稀面糊

食记君问:“阿姨,为什么不用韭菜?海蛎煎不是要用韭菜吗?(海蛎煎通常用韭菜)”

阿姨说:“这个季节,哪有韭菜。”

又问了好几个关于做这道菜的问题,阿姨似乎都无意回答。

见再无收获,结账出门,一股莫名伤感涌上心头,不为寻访无获,而为去哪感悟那300多年前的海蛎煎。

4

食记君后来走访了一些泉州当地餐饮人,得知“群众牛肉小点”原是国营,改制以后,承包给了个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公私合营,让绝大多数老字号成为国家所有。90年代改革开放,一些老字号后人重新注册品牌,所以即使同一个产品的老字号,有一些也有了国营与民营之分。前者也有做的非常好的,后者也有做的走样的。但更多的情形是,前者的固步自封,盲目自大,让慕名而来的吃货们,感到了深深的落差。

这种“我是老号,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优越感,对老字号的传承,也许是一种不小的伤害。

文|张冬冬

编|张慧子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好食记”,搜索关注微信号haoshiji001可以查看更多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