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前沿(你的课题从哪来)

看了上篇的工具介绍,是不是跃跃欲试准备大刀阔斧的干一番科研事业呢?别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工具有了但少了原材料啊。

你有课题吗?这绝对是让放养型博士秃头的一个灵魂拷问。如果你刚入学就已经被老板分配了课题,那么恭喜你,可以划走这篇文章了。如果你只能干瞪眼,倒吸一口凉气,然后可怜巴巴的说“没有”,那么不妨继续往下看。

课题是你以后研究的方向,是你接下来近3年要打交道的东西。这玩意儿就像行军打仗的地图,就像丛林探险的指南针,或者,就像轮船返航的灯塔,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寻找自己的课题呢?

在我看来,课题来源针对不同人群可以这么分类,包分配和非包分配,非包分配又可分为经费充足和经费不足。包分配自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咱们主要看看后两者该如何自我救赎吧。

借用酸菜老师的六字真诀来说,那就是“要么筛要么猜”。大白话讲就是土豪筛,穷鬼猜。你是土豪还是穷鬼从你选导师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好了,就像投胎一样没法改了,哈哈。那具体怎么筛猜呢?请听下回分解,不好意思,是下文分解。

经费充足

如果经费充足,恭喜你难度又小了一大半。因为没有什么是一沓钱不能解决的事情,如果有,那就两沓。怎么说呢?对于财富自由的小伙伴来讲,最简单粗暴的课题来源那就是测序了。首先根据自身专业,选定一个疾病,疾病有肿瘤的专业可以取患者的组织标本、体液标本,也可以用小鼠建立疾病模型后去标本送测序。而如果像我这种心内科的,取标本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除了外科换瓣,所以送测序要么就是取患者血液标本要么就是小鼠造模取标本。具体是测功能基因还是LncRNA/miRNA或是m6A甲基化,就看你选择了。

送完测序等待结果,一般测序公司会给出生信分析。如果你刻苦,那么在等待结果过程,就可以学习生信分析了。等结果一到,直接一通操作,各种看起来高(mei)大(luan)上(yong)的图片一堆,按差异基因-功能聚类-交互网络-临床意义一套,后期加上一点实验验证,反正保证我毕业是没问题了(可是为什么我醒悟的这么晚,哭晕)。有了基础实验验证,那么你后续真正的基础课题就可以步入正轨了。怎么样?正式的实验还没开始就有一篇生信保底毕业,完全打消了延毕的后顾之忧了,是不是爽的不要不要的。

科研课题前沿(你的课题从哪来)(1)

生信工具

更重要的是,一次测序就有成百上千个候选差异基因可供选择,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以后课题组的课题分子可以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获取。一次测序,课题无忧,哈哈。当然,生信毕竟是生信,有很多分子在基础实验中是验证不出的。那就看你挑分子的人品了,建议一次挑选好几个分子,同时验证,以通量解决概率,总会有合适的分子的。

经费不足

经费充足确实解决了很大的问题,那如果有同学咽了咽口水站起来说我没钱怎么办。这位同学请你坐下,如果没钱送测序,那就用别人测序结果发自己的文章。目前已经有很多数据库,肿瘤就不用说了,oncomine、TCGA等等,如果非肿瘤,那么GEO就是你的数据库。选定一个疾病,在GEO搜索数据集,如果有合适的数据集,恭喜你,如果没有呢,那就换一个疾病。因为GEO是别人的数据,你得看看别人有什么,你才能做。简言之看菜吃饭。比如心梗找不到合适的数据集,那换个肥厚性心肌病呢?

科研课题前沿(你的课题从哪来)(2)

GEO数据库

找到数据集后,学习GEO数据库使用,如果数据集已经被整理好了,可以直接用GEO2R分析,那就学习下无代码生信分析,很容易上手。我就是通过无代码分析,不到一个月就把图做好了。如果数据集没有GEO2R,那就要学习R语言了或者找公司帮忙分析吧,不过又要一笔钱。这里提醒一下,如果要在GEO下载测序原始数据,一定要在清晨7点前下载,一定要在清晨7点前下载,一定要在清晨7点前下载。不然下载速度太慢,会中断下载。没经验的我就这么苦苦下载几天无果,后来听人建议在清晨下载,结果速度贼快,十分钟左右就好了。再次证明有人指路是多么的重要,而我趟过所有的弯路,这也是我写公众号的意义吧,不求超车,但愿让你们少走弯路。

生信分析好了,后面就可以和土豪们并肩了,利用挑选的靶基因做验证,然后开展正式的基础实验。

如果你觉得生信分析不靠谱,不想学生信(希望你不会被打脸,反正我的脸肿了)。大多数师兄师姐会这么教你,去相关领域的顶刊浏览文献,看相关的热点或新颖的分子,然后选一个不同的角度去做。或者关注近3年的国自然标题,看看各位大佬在研究什么,然后跟着热点做。然后通常还会叮嘱,看文献看文献看文献,还附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当年好像就是这样吧。看顶刊和国自然蹭热点确实没错,但是对于科研小白来说,通过看文献找课题那就相当于无头苍蝇乱飞,大海里捞针啊。小白对科研套路都没有认识,一上来看顶刊,绝对绕晕在厕所。而且对热不热点没有嗅觉,看多了文章会自我感觉这个好像可以做,那个好像也可以做,就像我当时做外泌体的想法。必须要明白之所以会成为热点,那是因为研究的人多,而研究人多了,越做越深,门槛也相应提高了。对于热点,不是小白想蹭就能蹭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学习三十六策,如果觉得后面的套路太复杂,那前20策一定要学完,这样对于3分左右的文章可以应对自如了。如果只想自己看文献领会套路,那至少要明白RESCUE策略怎么做。明白套路后已经看了不少文献,根据看过的文献选定一个3分左右的目标去设计课题吧。不要好高骛远,没学会走路就想跑。

以上是针对基础科研的同学来讲的,那么临床型研究生呢?

同样分为土豪和打工人。土豪指自己课题组已经建立好相关疾病的数据库,只要调取数据 就可以分析,这种让人嫉妒恨的对象我们不讨论。打工人则需要自己建立数据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其实也简单,现在很多医院病历系统可以直接调取数据。想简单点的那就调取某一时间段某疾病的患者信息,然后利用当前炸子鸡临床诊断预测模型,发个3分左右没问题。如果想做预后预测模型,那就对这些病人做随访,这个着实麻烦,估计没人愿意做。

如果有同学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些数据也不愿收集,或者就想做预后模型,那么请你站起来,然后给我出去。其实也有办法,就像测序一样,也有收集临床患者信息的数据库,肿瘤专业的可以挖SEER数据库,网上早就有教程。非肿瘤有MIMIC数据库,不过申请数据需要一些手续,MIMIC数据库需要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可以申请数据。不过这些都有教程,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而拥有这些数据库的使用权,那就像拥有一座金矿,可以无尽地开采SCI。有一位同学已经利用类似的公共数据库发了5篇文章,而且分值都不低,实名羡慕。而了解到这些的我眼泪掉下来,为什么我总是后知后觉。

科研课题前沿(你的课题从哪来)(3)

科研课题前沿(你的课题从哪来)(4)

科研课题前沿(你的课题从哪来)(5)

临床数据库

好了,这篇文章的分享就到这了。

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这条原则在科研界也非常适用,哈哈。如果你和我一样,那就赶紧通过学习来变异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