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螳螂为什么会被母螳螂吃掉(母螳螂转头要吃掉)
文|整点科普
螳螂属螳螂目螳螂科动物,头部呈三角形,眼睛如明珠般大且透亮,颈部非常灵活,能够180°自由转动。
其种类多达2400种,我国目前已知的就有147种,体长一般在55mm-105mm,最主要的特征是两条大大的前肢,宛如两把大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螳螂主要生活在非洲。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生物,其雌性在自然界却被称为“黑寡妇”, 因为它们总是在交配结束之后就将“丈夫”吃掉,极其残忍!
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面对母螳螂的攻击,公螳螂既不反抗,也不逃走,反而心甘情愿地在原地等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交配时,母螳螂转头就将“丈夫”吃掉
动画片《黑猫警长》中,一对螳螂夫妇结婚后,第二天公螳螂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发现是被母螳螂吃掉了,堪称是毁童年的经典之一。
但是,这样的剧情设计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母螳螂确实会吃掉公螳螂。
螳螂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性食同类”,指的是雌性动物在交配前、中或者后将雄性动物吃掉,反过来即不成立。
这种行为在螳螂的交配中普遍存在,目前已被记录的有38种,只有7种不发生性食同类的现象。
一般来说,在交配之前雄性螳螂会主动找到雌性螳螂,随后进行交尾,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假如在交配的过程中,公螳螂的上半身被母螳螂抓住,很有可能会被吃掉,反之则能逃过一劫,所以站位是很重要的;
有数据显示,在交配时不被吃掉的公螳螂概率只有不到5%,下次极其惨烈;
而且,有的母螳螂并不是交配结束后才转头吃公螳螂,而是在交配的过程中从头到尾一点点将公螳螂蚕食,等结束后,公螳螂基本上也没什么影子了。
母螳螂为什么要把公螳螂吃掉?
母螳螂在交配中将公螳螂吃掉,主要有两个原因:
饥饿:
母螳螂的体型比公螳螂要大,需要的能量也会更多一些,长时间交配会消耗掉极大的体能,后面的产卵也需要能量支撑,而公螳螂的营养非常丰富。
在饥饿的状态下,母螳螂会将公螳螂吃掉补充营养一点也不意外。
繁衍后代:
雌性在自然界中的责任之一是繁衍下一代,母螳螂也不例外。
有数据显示,若在交配中将公螳螂吃掉,母螳螂的产卵量能够增加20%,而公螳螂身上的营养物质被母螳螂吸收后会流入卵中,除了能够补给营养,还有利于产卵顺利,并为后续抚养小螳螂做好充足的储备。
本能:
螳螂是一种肉食性动物,猎食周围的生物是本能。
一般来说,母螳螂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分不清眼前的是“丈夫”还是食物,作为一种肉食性动物,母螳螂会将附近的公螳螂当成猎物,所以也有一些聪明的公螳螂交配结束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面对母螳螂的攻击,大多数公螳螂为什么不反抗也不逃走?
其实,公螳螂面对母螳螂攻击并不是不想逃,而是当时的情况已经骑虎难下,想逃也逃不了;
而且,繁衍后代是每一个种族的本能,公螳螂找母螳螂交配主要的任务也是为了扩大种群数量,所以即便知道会有被吃掉的危险,也还是会不断地寻找新的配偶,直至打不过或者跑不了被吃掉。
不过,也有一些公螳螂会做出反击,甚至还会将母螳螂揍得头破血流。
2021年1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Nathan Burke和Gregory Holwell两位教授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生物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表明公螳螂使用武力强迫母螳螂进行交配,而公螳螂是否会被吃掉则取决于是否赢得了胜出。
假设公螳螂打赢了母螳螂,就能够避免被吃掉;如果公螳螂输了,交配结束后则会成为母螳螂的盘中餐。
数据显示,有40%左右的母螳螂不会在交配结束时吃掉公螳螂,某些聪明的公螳螂会在交配时用一些食物来分散母螳螂的注意力,存活的机率能够达到78%,比较凶残的公螳螂则会用前肢划伤母螳螂的腹部,身负重伤的母螳螂自然无法做出攻击行为。
不过,这样做公螳螂是活下来了,但母螳螂很有可能会死掉,也就无法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了。
其实,螳螂的世界并没有人类所说的“配偶”概念,它们的任何行为完全受小脑袋中的神经抑制系统的控制,吃掉雄性同类完全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就如同人类为了生存而吃其它动物的肉是一个道理。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