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哪首最霸气的诗(李白最豪迈的一首诗)
李白的诗篇中,很多地方都流传出豪放的气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流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诗句中不仅写出了侠客的气势,也写出了李白的抱负。
不过,这些诗中的豪迈,离不开李白当时所处的背景。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的盛唐时期。当时的唐朝人都充满着自信。在当时人们的眼中,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做不到的。一向被认为认为是老实人的杜甫,也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充满了自信的诗句。
当然,这种豪迈也跟李白的性格和经历有关。他是一个非常外向的人,喜欢结交朋友,为人爽朗,性格大方。
所以,李白后来被唐玄宗赐金还乡以后,就拉着杜甫、高适两个人去寻仙访道。找了两年没找到,杜甫就写了一首《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事实上,李白的这种豪迈,跟一般人不同。寻常人处于人生顺境时,常常意气风发。可是,稍有逆境,就垂头丧气,锐意尽失。李白却不同。他即便在经历重大挫败后,依然仍保持一份豪迈,没有一丝愁云惨雾的心境。
在李白的诸多诗篇,最能体现他的豪迈气概的,莫若《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如果单从诗句的意思来看,《早发白帝城》所表现的气概,似乎比李白另一首《将进酒》要弱一些。可是,如果从李白当时所处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就会懂得这首诗背后的含义。
李白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路上。在此之前,他还是一个被朝廷下令,需要流放到边远地区的犯人。李白一生,以诗歌闻名。他一直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才能,曾以一首《蜀道难》打动贺知章,受到举荐,成为唐玄宗身边的御用笔杆。
在他风头最盛时期,宫廷当中无人可以遮盖他的风采,即便是皇帝亲信太监高力士,也得低眉折腰。
不过,宫廷当中,既是最富贵辉煌的地方,也是最肮脏的场所。李白风头太盛,很快遭到他人诋毁。他自己也厌倦那种谄媚权贵的宫廷生活,所以才有后来跟杜甫、高适两人一起访仙炼丹的经历。
安禄山起兵后,李白曾加入永王幕僚,协助朝廷,一同平息叛乱。当时战乱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后,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将中原交给几位皇子领兵处理。所以,这也造成了后来几位皇子暗自争权的情况。
到了唐肃宗登基,那些曾经有过夺权意向的皇子,都遭到清算。永王也在其中。他曾做出过东巡的举动,被认为是一种逾越。而李白作为永王的幕僚,也遭到牵连。所以,才被下令,流放到夜郎。
唐朝的夜郎,也就是现在贵州一带。当时属于没有开发的地区,十分荒芜。被流放到这里的人,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尤其是北方人,因为当地湿气瘴气很大,往往很难习惯,容易生出疾病。
当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千里流放,可能就是一去不复还。李白开始踏上流放的路途。如果不是因为关中发生重大旱灾,朝廷颁布大赦,李白可能就一去不复还。
他原本是对朝廷有功的人,现在却卷入权力斗争而受到牵连。可是,在接到朝廷赦免后,李白对于自己过去那些经历,那些坎坷和困苦,用一种很淡然,视它们如等闲一般。他在诗中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又何尝不是在说自己的一番人生经历呢?
所以阅读诗歌,一定不要忽视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
很多读者曾经问我,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学会历史,读懂诗歌。我都会告诉他们,每一首诗歌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跟作者当时的心态、环境有很大关系。也只有在安史之乱时,杜甫才会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的诗句。只有通过历史,才是更好读懂诗歌。只有通过诗歌,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历史。
今天给大家一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巧妙结合的好书——《这才是大语文:跟着古诗词学历史》,它将历史穿插在诗词中。
从《涂山歌》里的大禹、《赤壁》里的赤壁之战、《夏日绝句》里的南宋、《遏金门》中的近代中国。五千年历史,如同一张画卷,伴随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以更多纬度,将历史和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孩子不用机械记忆。避免将这些原本有趣的知识变成孩子讨厌的内容,增加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失去兴趣。
这本书的每一首诗都可以将孩子带入历史,它带有故事、插图、互动、注解,给孩子一个全新的角度看诗词,读历史,让孩子更多读懂中国传统文化。
《这才是大语文:跟着古诗词学历史》选择的诗词,也是根据最新教材编纂的内容,切合孩子们的实际需求,随书还赠送有诗歌视频,140 必考知识,200 古诗词习题辅助阅读学习。
在阅读中积累自己的所学、所思,既能丰富知识,也能满足应试需要。
这个寒假,给孩子屯下这本书,当然是父母最好的选择。原价156,现在我们跟出版社联系后,以最网最低的团购价,只需59元,即可购买入手。现在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入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