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西厂和东厂之间的权力斗争。西厂是锦衣卫,东厂就是太监,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1)

所以,东厂的掌权人自然就是宦官了。

难以置信的是,明朝的宦官权力竟然能如此之大,可以说是权倾朝野。我们来说回历史,明代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宦官掌权的时期,并且,对明代的政治影响深远。这里,有两个方面是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内阁的架空”和“厂卫的操纵”。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2)

首先,我们来说说把内阁架空这件事:

朱元璋在国家建立初期,国家的政治体制仍然沿袭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三个部门,这些部门的职能又是负责分管全国的政治、军事、监察这三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部门就是中书省,丞相是负责总的处理国政,丞相又分为左、右丞相,丞相之下又设有六部。负责训练军队和在战争时统领军队时的官员是大都督,大都督也分为左、右手,属于正一品官职,全国的卫所都由其统领。

中央部门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也分左、右,属于从一品官职,他们负责的就是监察下面的各个地方的小衙门,社会纲纪的维护人,同时,也负责领导各个级别的御史。中书省的职务是领辖六部,负责统领各个地方的军政事宜。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3)

明朝的三省六部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是从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和地方的行中书省都是手握很大的权力的。尤其是中书省,掌握的权力十分之大。丞相是最先接触奏章的人,把奏章分为急事和不急的情况,然后,再呈给朱元璋,由朱元璋做最后的决定批示。

但是,朱元璋生性多疑,加之,他一心只想建立专制的封建主义制度,他对丞相这样总览大权的行为是很不满。除了对丞相的权力过大的不满之外,他还对三省制度的独承大权也很有意见。朱元璋认为,元朝覆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把权力分给大臣。

最终,使得皇帝被其蒙蔽,权力被削弱。朱元璋还扭曲秦朝以来的历史,说:“历朝灭亡的原因都是没有把秦朝设立宰相的事引以为戒。”因此,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开始对宰相这个职位先下手杀鸡儆猴。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4)

在之后,朱元璋下令让自己的两位亲信大臣凌驾在三省机构上,次年命令众臣奏事不用再通过中书省。这样宰相就成了一个虚位,权力就被架空了。其后,宰相胡惟庸被扣上谋反的罪名治罪问斩,乘机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

从此,中书省和丞相被废除,中书省的权力也被六部瓜分,加上,其他的权力机构也都是由朱元璋直接管理,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只留置中书舍人。就算这样,朱元璋还不放心,他认为:虽然,表面上这些大臣忠心于自己,但是,却不知道他们背地里会搞什么花样。

于是,便是设立了特务组织——锦衣卫。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5)

派锦衣卫被派去监视那些大臣,他们的职权很简单,就是对于那些对朝廷皇上不满的人,他们有权利动用私行,且不受命于任何人,直接受皇帝差遣。并且,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这个组织在自朱元璋设立以来就一直存在了很多年。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朱棣之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且,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自此,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但是,朱棣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有时候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所以,在他心目中还是觉得宦官比较可靠,而且他们身处皇宫,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于是,朱棣一反太祖关于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禁令重用宦官,自此,“东厂”出现了。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6)

其实,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也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但是,随着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隐约间超过了皇帝,这也致使在宦官中诞生了很多臭名昭著的人,比如:像魏忠贤这样的大臣,甚至,被称“九千岁”,几乎到了可以和皇帝平起平坐的地步。

可以说,在魏忠贤专权时,厂卫特务更是空前嚣张无人敢管。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7)

其实,作为皇帝,拥有独一份的权力也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他们不用再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别人夺取,但是自己一个人处理朝中大小事务,更使得皇帝感到身心疲惫。据记载,洪武时期多如牛毛的奏折都是朱元璋亲手处理的。有统计,八天之内,朱元璋平均每天都要处理二百多个奏章,四百多件事,不管是大事小事朱元璋都要经手。

显然,皇帝不是机器人,哪来那么多时间处理朝中如此多的繁琐之事,必须要有人帮忙才行,于是,朱元璋又设立了殿阁大学士。这些人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逐渐的参与到决策之中,这就逐渐形成了明朝早期的内阁制度。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8)

明朝始开内阁于文渊阁,此后权力逐渐增大,之后,形成为明朝的行政中枢。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都一代雄主,自然明白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难。所以,所有的内阁臣子都是没有实质参与权的,只是徒有虚名的顾问,奏章仍是由皇帝亲自批示。

但是,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时期,他们的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权力亦可压制六部。

但是,后来又衍生了一种票拟制度。

这种制度就是,内阁的人员在小票上贴上自己对奏章的意见,并贴在奏折的封面上呈给皇帝。皇帝看后,再让身边的太监用红笔批注。这一制度表面上看,是皇帝为了减少自己的负担,但是,慢慢的就带来了严重负面的影响。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9)

宦官干政由此开始,皇帝下达的命令是经过宦官再下达给大臣的,明末的史书中也有记载,奏折经宦官之手后,这些太监是最先知道奏章中内容的人,而且,内阁的文件也是经过司礼监的批阅后,把可行的文件呈给皇帝的。

显而易见,这些宦官对皇帝的影响很大,他们可以凭借这些“大权”随意玩弄权势,发展到后来,时常会出现宦官直接批示奏折的事。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宦官有了这些权力,肆意恣睢,甚至,还有乱批奏折,假传皇帝旨意的事情发生。

朱棣的胆子在哪里(朱棣设了一特殊机构)(10)

就这样,宦官架空了内阁手握大权,其结果就是让朝廷陷入腐败之地。这些宦官的专权最终造成许多内阁大臣被宦官诬陷入狱,而另外一些谄媚、附庸宦官的人却可以飞黄腾达。

参考资料:

【《锦衣卫与东厂》、《内阁与大学士》、《中国的宰相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