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于哪本经典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应当精进努力,及时行善积德,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世间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以及子孙后代都能过上好的生活,除了平日里的坚持勤恳工作,努力奋斗,更为重要的是要多积阴德行善事。
孔子也力倡“仁者爱人”,孟子也呼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奔走实践“兼爱”思想,古人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都有行善、进取、利他的内涵。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心向善,命运就向上提升!时刻存着一颗利益他人的心,坚持行持下去就能积累福报。
所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人唯有深厚的德行,方能承受住所拥有的财富地位名声等等,否则如果是德不配位,那么灾祸肯定就不远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很多人喜欢谈风水,但是却不知道风水随着人心转,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境随心转,相由心生,人的善念善行真的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自佛经。三岁小孩知恶和善,八十的老翁也不能够做到。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铁定的因果定律。
在这里,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妇人,每次给家人做饼时,都会多做一张,放在窗外,留给需要的人。
有一个年老驼背的乞丐,每天过来取饼时都会咕哝一句话:“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日复一日老乞丐始终没有说一句感恩的话,妇人对他越来越厌恶。
这天,妇人又像往常一样,为家人做饼吃,做到最后一张饼的时候,妇人在饼里下了毒。当她正想把毒饼放到窗外的时候,突然想到自己不能这么做,于是,她放下心中的嗔恨,把毒饼投入到火里烧毁了,又重新做了一张饼放到窗外。
老乞丐又像往常一样,取走了饼,嘴里依旧说着那句一成不变的话。
就在当晚,妇人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来了。儿子告诉妇人:“自己在外面遇到了危险,饿得晕倒了,是一个驼背的老人把他的饼给了我,我才能安全的回到了家。”
妇人听后,脸色苍白,心想:多亏自己把毒饼烧毁了,不然见到的就会是儿子的尸体。这时,她终于明白了老人家常常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
这个故事得救的尽管不是那位夫人,而是她的儿子,但免去这位妇人的丧子之痛。这同样是“所做之恶留在身边,所做之善回到身边”的因果道理。
世人不明因果,贪得,嗔恨,嫉妒,巧取豪夺……哪知道这些机关算尽,最终算计的只能是自己,对他人的嗔恨嫉妒也会回归自身,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今生做的恶,等因缘成熟一定会报的,这正是善恶不相抵的道理,所以想要拥有平安幸福的生活,就要不断地种下善因,让善果成熟或是推迟恶果显现。
当你明信因果,种下的每一个善因,播下无私利他的每一颗善种,必能会为自己收获丰硕的善果!
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个真理,叫做“邪不压正”,在任何时候,邪恶终会被正道所压制,即便是在一时之间邪恶占据了上风,但是从长久的一个角度来看,善良才能够永远的居于高位。
很多人在这一个浮躁的时代,逐渐的迷乱了心性,因为他们总是信奉着物质为上的道理,为了达到自己内心的欲望,于是不择手段,采用了一些卑鄙的方式来获得利益,但是最后的结果也是给自己招致灾祸。
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之中,哪怕命运不堪,只要他内心遵守着正道,一切秉持善良光明正大,最终都能得到他人的帮助,最终事业有成。
只要内心向善,遵循正道,用光明正大,来实行自己的言行,那么就一定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
正所谓有这样一句话,叫做“顺天者生,逆天者亡”,顺应天道,自然有天帮助。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管做好事,不要问以后的前程,如何做好事不计较回报,才是真正高尚的境界,前程自然不会差。
我们就要明信因果,大悲为本,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把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甘愿做众生的服务员。
人们总以为做了坏事再做好事就能将功补过,或者将功折罪,其实善恶根本不能相抵,也互相消融不了。
说能相抵,就违背了因果律,因为因果是如影随形,丝毫不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种善因就会结善果,种恶因就会得恶果,大至宇宙,小至一微尘、意识,万事万物都在因果网络里。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恩家庭幸福和谐厚德载物!
感恩万佛之祥光照耀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