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平静后再去沟通(才能为下一次沟通保持机会)

等平静后再去沟通(才能为下一次沟通保持机会)(1)

人和人相处,兵戎相见的时刻并不多,而小的摩擦却经常存在,很多时候就体现在不能好好说话上。

对着身边最亲近地人发泄,是人性与生俱来的懦弱。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好好说话了,因为这时候你的表情可能没有平时和善,语言生硬,只会把你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别人。

好好说话,既尊重了别人,也尊重了自己。

关于“好好说话”,二哥这里有四点的诀窍,希望会对你有帮助。

第一:不急不躁,莫抢话

我们常说和某人聊天很躁,躁的意思,就是抢话。尤其一群人的聚会和聊天,倘若发言者没有把话说完,千万别打断,这是很没礼貌的行为。安静聆听,是开放胸怀包容别人的表现,允许对方将话说完,是一件很本分的事。

在这里,有两种“自觉”:倘若对方观点与自己格格不入,且影响了整个对话的节奏,请举手示意,并说“对不起,不好意思,打断你一下。等得到对方允许后,才发言。

而倘若意识到自己的发言有点冗长,也请尊重对方,和身边人说一声:对不起,我的发言可能有点长,我尽可能抓重点。

我每次发言都会提前告诉对方我大概占用彼此多少时间,原则上,个人发言不适合超过三分钟。

第二:问而不答,为装 逼

当别人发言完,轮到你说话时,故作深沉而吞吞吐吐,就是装 逼。尤其是当他人明确征询你的观点时,你知而不答,就叫zuo了。

在这里,提醒各位一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可以直接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明白,请允许我多思考几分钟。

而如果你心中有答案,却故意扭扭捏捏而不直接回答,则会很影响情义。这样一来会让人觉得你心中有小算盘,不真诚。

这一点也是很让人讨厌的,无法坦诚相待。

第三:没有分寸,为瞎 逼

我们说一个人胡说或者瞎说,就是没有分寸乱说话。这里指的是不尊重对方的隐私或者忌讳,未考虑对方的难言之隐。

而一个人狂妄自傲地滔滔不绝。传说中的“没有眼力见(架)”说的就是一个人没有见识而不懂深浅,反应迟钝而无法感知对方的情绪,目光短浅而过于妄自菲薄,不懂察言观色而无法辨别,没有边界而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

我其实特别不认同,什么亲密的朋友之间就可以相互开玩笑。我觉得,越在意一个人,越应该感同身受。说话的时候不要刺激对方,且不说别挖苦彼此。在某些重要的关键时刻,要替对方挡刀和保护对方。

第四:及时停止,为识趣

当彼此观点、认知不同缺乏共识,且谈话没有趣味时,简单说也就是对方听不进去时,就闭嘴。

有一个词叫自取其辱,说的就是,你努力去说,别人只会将你的话是放屁。在这时刻,你要马上做个判断,是对方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

如果是对方的问题,不如给对方一点时间去消化和思考。继续强调自己的观点,就是过了。所谓的循循道来说的就是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给对方一点时间,莫急。事实上,很多问题没有答案,在那个时间,无需争个对错。

而如果是自己的问题,那就更应该闭嘴了,当双方没有共鸣,彼此没有画面感的时,一定要适可而止,及时的停止,就是失去。

你识趣了,才能为下一次沟通保持机会。

以上四点为沟通的分寸尺度,也是交流的法则。在日常生活中不妨严格遵循,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事半功倍。当然越高智商的人,也懂得沟通的成本与效率。

毕竟,牛逼的人从不内耗,更不会撕逼。

等平静后再去沟通(才能为下一次沟通保持机会)(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