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教案中的教学体会(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熊翼

摘要:向量是目前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数学内容,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重要工具.从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构成的五个方面: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对“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一课进行思考和剖析.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预案措施和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研究向量概念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体会数学概念的研究过程,旨在达到获得研究其他新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的目的.

关键词:平面向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4》(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属于概念性知识.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是向量知识体系中的起始内容,起着为其他知识学习奠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它能为其他向量知识的学习奠基,通过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的含义及几何表示等内容,奠定学生学习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它能为学习新的数学对象奠基,学生通过认识向量,形成向量相关概念的过程,可以获得认识其他数学对象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可以为学习和研究其他数学对象奠定方法的基础.所以,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作为向量的起始课及概念型课,其教学必须要有“交代问题背景、引入基本概念、渗透研究方法、构建研究蓝图”的大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设计意图】

(1)作为对一个新事物的形象表示,教师有必要做准确的陈述,并加以强调.

(2)结合学生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适时拓展,得到向量的多种合情合理的表示.

(3)在教师引导下,理应有学生可以想到借助于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教师借此机会进行表扬,称赞其想法与大数学家牛顿的想法不谋而合,赞扬学生的同时,渗透数学史的知识.

师:(追问)向量AB与向量BA是一回事儿吗?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时刻注意向量的方向性,得到了向量的常见表示方法之后,通过类比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向量的特殊性,从而加深对向量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四)认识特殊,辨析升华

师:现在我们会表示向量了,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研究它,我们自然可以想到先从特殊入手,那么,在向量这个大家庭中,你认为哪些向量特殊呢?

【设计意图】能够表示向量之后,自然会想到对向量展开研究;研究新对象时,自然能想到先研究其中的特殊成员,教师的过渡语旨在进一步渗透研究数学新对象的基本套路.

教学预案:

(1)若学生不能回答出特殊的向量,教师可激发学生思考研究实数的基本套路,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的观点来突破对向量的研究.

(2)若学生能够发现特殊的向量,不管是回答的零向量、单位向量或是平行向量……首先引导其归类,然后将学生的思维往“关注大小”去引导,最后追问学生:“你为什么认为它比较特殊?”

师:(追问)我们已经知道了长度为0的向量是零向量,那它的方向呢?

【设计意图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向量的重要且容易忽略的要素——方向,并再次渗透规定任意方向的合理性.且用类比的方法,突破单位向量的方向问题.

有了单位长度的刻画,我们才有度量向量大小的标准.

平面向量教案中的教学体会(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

指出图1中各向量的模,其中有没有单位向量,有几个?

【设计意图】

(1)旨在通过习题,立即反馈所学内容,加深对向量的模及单位向量的理解.

(2)通过以上图形,为平行向量(共线向量)的引出做铺垫.

师:从方向上看,图1中,向量与向量之间形成了怎样的特殊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启发,由学生归纳出平行向量的定义

师:平行向量是从方向上对向量关系的刻画,与他们大小有关吗?

【设计意图】适时提醒和加深学生对向量的两个要素的认识.

师:在这几组平行向量中,有没有更特殊的?

教学预案:学生回答向量AB与向量EF方向相同,长度也相等.

师:我们可以给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再下一个定义——相等向量。

【设计意图】(1)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定义过程,使概念成为学生观察、概括之后的自然产物.

(2)不仅关注概念的产生结果,更要注重概念的产生过程.尤其要重视学生用向量的概念去思维的过程.

师:两个向量是否相等,与他们的位置有关吗?

教师归纳,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以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说明同一向量是可以平行移动的“自由之躯”.

【设计意图】反复渗透向量具有两个要素,相等向量说明向量可以“自由平移”,这为以后解决问题带来极大方便,也为共线向量的自然引出做好铺垫.

平面向量教案中的教学体会(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

这节课我们对现实世界中的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一种量(向量)进行了数学的归纳、抽象和定义,并围绕着这个基本概念,探究了它的表示及特殊向量——零向量、单位向量,特殊关系——平行(共线)、相等.实际上,今天我们不仅仅是在探究向量体系的基础,也经历了建立一个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即“归纳共性—抽象定义—形象表示—认识特殊—研究一般”.

思考问题:继续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的观点,以及延续本节课研究向量的基本套路,你预见我们还可以研究向量的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1)本节课花了较大的精力去抽象定义,形象表示,认识特殊。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探索过程的价值;另一方面,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经历多个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蕴涵的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从而得到研究新事物的基本套路.

(2)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深度、理解水平以及继续激发与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引导学生预见继续研究向量知识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章建跃,陶维林.概念教学必须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J].数学通报,2010(1):25~27.

[2]章建跃.数学教学目标再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7/8):3~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