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1)

孙大侃 丨作者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2)

常言道,大部分老成都人分不清楚方向,问一下路就知道了!但奇怪的是,老成都人见面有个习惯,就是喜欢问对方哪个门赶过来的!为何那么多门,实际在大街上一个也都看不到,路牌除外!因为成都有两千余年建城史,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成都的城门与买房的关系!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3)

东南西北门的来龙去脉

✍ 老成都人常说:“成都四大场,东门牛市口,南门肖家河,西门茶店子,北门青龙场。”为什么老成都人喜欢这样不精确的方式来指向地点呢?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4)

秦朝时期的成都城

据相关记载,秦代时成都老城可能有六道城门,从上面这张秦朝时期的地图上,可以看到那时的成都城范围基本位于现在成都的市中心区域,在城墙内还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侧的大城为“政治中心”;而西侧的少城为“商业中心”。

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性大都市,是全国六大都市之一。这一时期成都酿酒、铸币、织锦等产业也极为发达,三星堆也出土了大量酒器就更见证。

到了汉代可能有十三道城门,唐代有八道城门,明清大城就只有四道城门了,而且晚上还要定时关闭。城门减少的原因是为安全,所以清代两百多年基本上是平安祥和的。

到了民国时期,成都增加到了八道城门,大大方便了市民的交通出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全部拆除了两千多年来用于阻隔内外、晨启夜闭的城门。

但是,老成都人在日常生活中,估然喜欢用城门方位来表述,比如“我住在西门”、“今天到南门吃饭”、“约朋友去北门喝茶”、“今天去了一下东门”……

01 ▍东门及新东门、东门大桥

东门大桥始建于公元591年,现在仍为古五孔石板桥。清代时,成都东门的名字叫迎晖门,寓意迎接阳光,但生活中人们只称为东门,其位置就在今天东大街快到东门大桥的地方。从地图上看,东门的位置很特别,它不在东面城墙的中部,而是几乎靠近城墙的东南角。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5)

和西门(清远门)也不对通,西门和东门连线大概有一个35度的斜角。这种建筑格局在全国城市中是绝无仅有,可能是源于秦国建城时的布局。

由于成都的东门位置太偏南,新东门于1914年开通,这以后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时拆除,把加宽的道路与天涯石北街直接连接了起来,就是今天的武成大街。

02 ▍南门及新南门、老南门大桥

✍ 成都的南门是成都几道城门中历史最悠久的城门。历史上无论成都城的格局如何变化,南门地位一直很稳。以万里桥为例,从秦朝建桥,一直到清代,南门的位置也就一直基本未变。

南门一直与著名的万里桥相邻,出了南门就是万里桥,所以南门也就被叫作万里桥门。就在今天南大街的锦里东路与滨江西路相接的位置再偏向北一点,如今已经是在高架桥下了。

可以说,万里桥见证了成都的落寞和繁荣,其历史发展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到三国时,已成为成都南门十分繁华的水陆码头和交通要口。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6)

上个世纪的成都万里桥(今老南门大桥)

因为都江堰工程,就有了郫江、检江的开通。传说,当时李冰为对应天上的七星,在府南河上修建了七座桥,此桥为七星之首,1988年维修此桥时,曾经在水下发现了秦汉时期的砖砌文物,及成排的木桩孔网。

三国时期,蜀国费祎出使东吴前,诸葛亮来到这里为他送行,费祎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矣!” 有情有景,“万里桥”又比“长星桥”叫得响亮,就这样叫开了。康熙五年(1666年),“万里桥”刻石于旁。

1939年因下游建了新南门大桥,万里桥就俗称老南门大桥。这座古老的桥梁,历经了蜀地的历史巨变,凝结着成都2000多年的烟火气息。万里桥的历史志籍记载颇多,其名声和历代文人短诗长赋无尽的咏叹有关。

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刘禹锡: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薛涛: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

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田澄: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

吕大防: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兴堤平

王光裕:武侯祠畔路迢迢,迂道还从万里桥

陆游:成都城南万里桥,芦根苹末风萧萧

陆游好像写得最多,也最细致真切,在诗里可以看到宋代万里桥边的风景人物,有花有竹,有车有马,有船有帆,有翠径有银烛,还有热闹的鱼市……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

由于城市化的步伐飞速,这座千年古桥于1995年被拆且重建,2003年在大桥的上空又建成了雄伟的高架桥。桥南岸有海洋巨轮式样的建筑,叫“万里号饭店”。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7)

现在老南门大桥及高架桥(修时有难度,修建后有观赏度)

1937年东南方向新开了一道城门——新南门,但1951年就被拆除了,但是作为名称一直使用,于是后来就有了新南门汽车站及旅游集散中心、地铁站等,一直是成都市中心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03 ▍西门及新西门

西城门即清远门位置偏于西北角,而清时的满城(即少城)因西城门开在满城处,实际上成了满人的专用进出通道,汉人无法使用。人们若要是去青羊宫赶花会,或去去郫县、灌县等地,都要从北门或南门绕道,上面有首诗也写到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民国以前,成都的南门与北门的外面要比西门外热闹得多的原因。比如青羊宫,不但有盛大的庙会,每年还会举办一次热闹的“赶花会”,花卉缤纷,演出、美食构成人间烟火,1962年,第一届官办的灯会也在西门的青羊宫举行。

为了方便通行,1913年四川督军下令在西较场向青羊宫方向新开一城门,取名通惠门。老一辈的成都人都称之为新西门,1981年改名为通惠门街(路)。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8)

04 ▍北门

成都城的北门与南门都是多年来方向基本未变的城门,因为从经门向北而去即可至秦国的都城咸阳,所以又叫咸阳门。秦汉时,北门在青龙街左右,唐代城墙已经临近府河,但是成都人一般都把它叫作北门大桥,就是在“好又多”超市北门店那个地方。

清代的中央官员从北京来成都都是从陕西入川,沿“官道”(即今天的川陕路)从成都北门入城。新中国以后,铁路大军入驻北门,这也是成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最红火的地方,加上超级批发市场荷花池的加持,就是相当今天的春熙路了。

这主要是因为盆地的地形原因,当时只有铁路才给成都带来发展,出川太难了,这也为后面高铁、双国际机场发展埋下了伏笔。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9)

在成都买房的方向

从地形上看,历史上的成都发展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的,而是偏西南,历史上是有说法的。但新中国后,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天府广场为中心的人民南路中轴线开启了成都新的发展方向,中轴线号称“天府第一路”,整整六代人的记忆,从最早形成800米长的人民南路一段,到今天向南延伸超过100公里,真了不起!

  • 1958年,人民路正式开建。当年在修建人民南路之时,时任市长和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力排众议,坚持要有远见,不能太窄,要向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看齐,终于修成了宽度为70米的大街,可以说是整整六个时代人的记忆。

为什么找到正南方向,如果按原来南门大桥过了浆洗街、永丰就是创业路了 ,高新区就是从这里起步的,但往南下就会遇到太平寺机场,走不通了,再往下,又是双流机场了……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10)

上图灰色部分就是机场

首先,从成都城建的投入来看,大部分是南边。北门与西门,除了民生投入,其他较少,当然也有朋友说北门变化也大,那是因为任何事物(所有城市)都在发展。但四个方向的发展速度和侧重点完全不一样。

北门也涌现诸如凤凰山体育公园、露天音乐公园等新型地标建筑,还有北沿线,其他看不到大的城建项目,火车北站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成都市中优“十四五”规划,两大城市主中心和7个城市副中心(城北占了两个席),拭目以待……

  • 事实上,凤凰山外面成了广场舞、迪吧场所(最近听说有人投诉这种行为了),其他地方是图书馆,篮球网球等。我没有看不起的意思 ,但总感觉差距有点大……

成都天府之国历史变化(成都为何先发展南门)(11)

其次,从产业的布局来看,仅从科学城来看,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由“一核四区”构成。“一核四区”通过数字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与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相嫁接,开辟科学城发展的拓展空间。

“一核”成都科学城(天府新区直管区)

“四区”新经济活力区(高新南区)

天府国际生物城(双流区)

未来科技城(东部新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高新西区)

尤其是新经济活力区,是成都精华中的菁华,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涵盖瞪羚谷、骑龙湾、AI创新中心、中国—欧洲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天府软件园等产业社区。

  • 活力区范围:东至锦江和成自泸高速路;南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及双流交界;西与双流、武侯交界;北至一环路南三段及火车南站。

在活力区范围内买房的朋友,一定有所有感受,也可以这么说,无论硬件与软件都是成都一流的,当然个别拆迁及安置房除外,但有多套安置房的也是人生赢家哟!

总之,虽然成都东南西北的城门早就没有了,现在只是称呼习惯而已。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买房的方向一定要有。

比如,成都往南到秦皇寺、科学城,就很少有人再称呼那里是南门了,距离确实太远了,但这可能会成为未来另一个中心区域。

原来成都有说“东穷西贵南富北乱”,其原因很多朋友都知道,这里就不写了,从历史上看每个门都有过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东门、北门才是高人一等的地方,”成都人"的说法也由此而来;但改革开放后,西门、南门又是好地方;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按照规划至2035年来算,一定要抓住城建,特别是跟着产业布局的方向走。站在人类历史长河里看,每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唯有跟上可以实现的规划才算成功吧!

▌ 声明:内容来源公众号【城市动态】,不作投资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