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湘纪念馆馆长(忠诚之路⑫陈树湘飞霞山下英雄长眠)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86年前,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近日,笔者整理了铁血师长陈树湘在湘江战役中的十三大地点,与读者朋友一道学习英雄、崇尚英雄,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烈士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用奋斗收获幸福,用奋斗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

1934年12月18日,陈树湘烈士在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断肠明志、壮烈牺牲后,敌人将他的遗体抬到道江镇齐家湾,让别人看,还照了相,并将他的警卫员也残忍杀害。他们将陈树湘的头割下,在道县县城示众一天。12月20日下午2时,敌何键的“追剿总司令部”将陈树树湘的首级悬挂于长沙小吴门外中山路口的石橙柱上,并于其旁张贴布告……

1952年3月23日,原道县保安团长唐季侯在被审讯记录中供述:陈树湘红军师长由江华退下来,在牯子江过河负伤。上面要我派部队追击,我就派何湘营长带一营去追击。结果把红军师长陈树湘在插花坪(富足湾)俘获,另捕了他两个通信员。后抬到西门外已死了(因陈树湘在江华被打伤了),后将陈树湘割下头来,连那两个通信员人头一起送到伪省政府去。结果省府偿(赏)了一万元,道县五千元,江华五千元。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道县群众感念红军的恩德和陈树湘的英雄气概,冒着生命危险将陈树湘及警卫员的遗体安葬于道县县城潇水河畔、上关桥头的飞霞山下。

飞霞山原为古代刑场及乱坟岗,山北有古道州开元观,为道州八景之“开元胜游”。民国29年拆道观建学校,曾几易校名,1978年更名为道县第二中学。道县二中东面围墙外即临潇水河西岸,南面围墙临原县大米厂,陈树湘烈士墓在两单位围墙交界处外面道路右侧。如今,陈树湘墓葬附近已经是道县县城的繁华区域。滨水路与河面之间的河堤上,1934年至2019年,红五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在此长眠85年。墓地距道县上关大桥约100米,墓地前的广场200平方米左右。坟头周围绿树环绕。道县县委、县政府在烈士墓前立了“陈树湘烈士之墓”的石碑。每年清明节,当地党员干部、学校师生、群众都会自发来此拜祭。2019年4月,陈树湘烈士墓迁移到道县陈树湘烈士纪念园。同时,在原墓地上,建起了一个陈树湘烈士纪念亭。

陈树湘纪念馆馆长(忠诚之路⑫陈树湘飞霞山下英雄长眠)(1)

道县潇水河畔的陈树湘烈士纪念亭。周镜忠/摄

陈树湘战友、时任红34师一〇〇团团长、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韩伟将军的后人韩京京,他20多年来追随父辈的战斗遗址和脚步,在闽西、桂北、湘南、道县一带寻访,整理红军长征历史,发掘红34师绝命后卫事迹。韩京京将自己和爱人的绝大多数收入都投到重走父辈长征路上的事业上,他们照顾在世的老红军,为红34师六千将士立“无字碑”,为师长陈树湘塑像立碑,为的是将红军长征精神传给下一代。

陈树湘是对党忠诚的楷模,党和人民永远铭记。如今,英雄离去已过八十六载,英雄故事却始终被人铭记,英雄壮烈一直在被人传颂,英雄忠魂始终活在人们心中。2009年,陈树湘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陈树湘纪念馆馆长(忠诚之路⑫陈树湘飞霞山下英雄长眠)(2)

道县干部群众和学生祭奠陈树湘烈士。周镜忠/摄

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强调“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2019年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联组讨论会上,提到了一部名叫《血战湘江》的电影,以及这部电影的一位主角陈树湘。

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提到了许多青年英雄。在讲话中指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辈出……红34师师长陈树湘牺牲时是29岁。(周镜忠 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