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

文/子泓

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1)

瑞鹤图 宋徽宗

康王赵构自从逃到了南方,就落下了病根。

有一次正在后宫不可描述时,听说金军攻来了,吓得裤子都没穿跑了出去,一下子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让赵构很苦恼。

皇位总归是要有人继承的。

没办法,只好从民间皇室子孙里寻找个接班人吧。

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2)

01

经过初赛复赛,层层筛选,最终走入决赛的只剩下两个小男孩儿,一个胖子,一个瘦子。

大家纷纷觉得那个胖子比较合适,因为具有帝王像,瘦不拉几的长得就不像。

欲给瘦子二百两黄金作为奖金打发了,哪来的回哪去。

二百两黄金,实在是沉,对于一个小男孩儿来说,抱不动哈,怎么办?

只好请求那些官员来帮忙,言辞恳切,非常懂礼貌。

话说赵构虽没有攻打金国的心思,但“朕还要回汴梁呢,朕的家和祖坟都在那里,整天窝在杭州像什么话。”

姿态摆出来,称杭州为临安,临时安顿的意思,

因此,都城宫殿也不好意思修缮太好,这导致了诸如乌鸦啊野猫啊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非常不错。

这天正巧,有一只野猫跑到了朝堂上,到了小胖子跟前。

小胖子不讲武德,抬腿就是一脚,将猫踢飞了出去。

赵构一看,你说那猫又没碍你啥事,你踢它干嘛啊?心里很不高兴。

转眼再一看小瘦子,彬彬有礼,虽然长得不像皇帝,但是干的都是人事。

就当场宣布,决赛延长,两个孩子都留在宫中,决定胜负。

02

期间大小考验不断。

终于,赵构要放出大招了。

有一天,他分别送给两个参赛者十名美女。

小胖子一口气就将这些美女全部享用了。

瘦子心眼多,觉得事情不可能那么简单,就没敢动这些妹子。

过了几天,赵构派人过来检查,发现送给瘦子的美女全部完好如初,而胖子那边就…

瘦子完胜。

之后瘦子更是处处谨慎小心,伺候这个有疾病的父皇。

...

最终,得到了皇帝的宝座。

史称宋孝宗。

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3)

《宋孝宗坐像轴》宋人绘

光从这个庙号来看,就能看出孝宗皇帝的特点,就是孝顺。

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对于这个跟自己血缘关系非常淡薄的父皇也是非常恭敬,甚至做了几年皇帝后,觉得父皇禅位给自己,自己所幸也别干了,让儿子们去折腾吧,便也效仿父皇,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赵惇,为宋光宗。

03

赵惇即位之初也是雄心勃勃,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可不幸的是,娶了个好媳妇,非要为他分担劳苦,想效仿武则天,让老公在床上躺着,自己出去执政。

有一天,赵惇洗手,看着为自己端盆子的宫女,不禁夸了一句:“好白。”

第二天,皇后便体贴地命令太监给皇帝送来点心,赵惇好奇打开一看,一对洁白的双手。

太监解释道:“皇后说了,您不是说这个手好看么,给你,吃吧!”

赵惇一下子吓出了精神病。

从此以后,国家大事就全都落在了媳妇李凤娘的手上。

风娘这人可谓“最毒妇人心”的典范。

她不光给老公吓疯了,还瞅自己公爹孝宗不爽。

一次,太上皇后(孝宗媳妇)对她的行为实在看不下去,出来好言相劝。

李凤娘回道:我与皇帝是结发夫妻,况且嘉王又是我的亲生儿子,所以我不管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太上皇后并非孝宗皇帝原配,再加上孝宗也不是高宗亲生儿子。

这话将二人气的够呛。

孝宗便想废掉李风娘,可是碍于大臣们坚决反对,致使废后不了了之。

04

又一次。

孝宗接连几天没见到儿子,就召见李风娘询问情况。

风娘说你儿子体弱多病,要不然咱们立我儿子当太子吧。

孝宗一听,皇帝刚刚即位,就要把国家大事交给太子,成何体统,便拒绝了此事。

谁知风娘回到宫中给老公吹耳边风,说孝宗可能对辞职这件事有点后悔了。

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4)

《宋光宗赵惇坐像轴》宋人绘

赵惇一听,气的不再朝见孝宗皇帝,甚至直到孝宗驾崩,作为儿子都不去主持丧礼,仍在宫中吃嘛嘛香。

大臣们不干了,纷纷上书给赵惇,意思很简单,你要是能干就干,不能干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了,把皇位传给你儿子得了。

这样三番五次地上书劝谏后,赵惇琢磨琢磨,便说我确实也不想干了,累得慌。

其实这话也就是客套一下,只是先用来堵住大臣们的嘴。

再者,也没有说具体什么时候辞职不干。

不过,作为臣子,您既然说不想干了,那我们马上就能帮你满足心愿,于是便开始操持有关赵惇同志提前退休相关事宜。

让谁来主持呢?

赵惇肯定不能,他连他爸丧礼都不主持,更别提主持自己辞职典礼了。

但如果没有一个老赵家人出来主持的话,那就不叫禅让,叫政变了。

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而且这个人绝对够分量。

05

那就是太皇太后吴氏(高宗老婆)。

可是,还有个问题,派谁去请呢?

思来想去,有了。

当时负责礼仪的一个小官,叫韩侂胄,是太皇太后吴氏的外甥。

不料吴氏很反对,她说我一个女人家不能掺和朝政,你们别来找我,我可不想落个晚节不保。

韩侂胄就这样被赶了出来,在宫门走廊上,他想到自己这个可以一飞冲天的机会就此消逝,不由感叹难过,甚至哭了出来。

这时候,有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问,大哥你哭啥?

韩侂胄心想老子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你在这瞎问捣乱什么,便不想说。

可是小太监十分想为韩哥分忧,甚至指天发誓自己就是听听什么事,绝对不会说出去。

韩侂胄一肚子苦水,也有心找个人倾诉倾诉,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对小太监说了出来。

小太监听完,哈哈一笑,说,大哥,这事交给我了。

于是他便走入吴氏宫里,哭泣着对吴氏说,现在外面宫里已经没剩几个官员了,大家都辞职回家了。

吴氏一听大惊,忙问:为什么?

太监说因为皇帝总生病,大臣们就劝皇帝安心去养病,辞职养老,皇帝也说了确实干这行累得慌,但现在差个主持人,没人主持,皇帝就得一直干下去,那些劝皇帝辞职的大臣们害怕哪天皇帝收拾他们,所以都跑路了。过几天还会有一批人辞职,到时咱们集团估计就得宣布破产了。

吴氏一听,就答应了。

在孝宗皇帝灵柩前,吴氏宣布赵惇因身体原因自己辞职,并亲手给嘉王赵扩披上了龙袍。

赵扩虽然表面好像挺不愿意当这个皇帝,但身体很诚实。

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5)

《宋宁宗赵扩坐像轴》宋人绘

即位后赶紧任用韩侂胄、赵汝愚等这些从龙功臣。

因“翼戴之功”,韩侂胄也开启了从一个掌管礼仪的小官员,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升级之路。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事和辛弃疾有什么关系呢?

06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国占领。

他父亲本来也想跟着宋朝政府一起逃亡南方,但无奈家里平时不注重计划生育,人口太多,只得选择在金国当个公务员,赚赚金国的钱,变相为祖国效力。

在这种因果下,父亲便常常希望辛弃疾可以有机会代替自己拿起武器与金国决一死战。

机会来了。

那时候,金国有一个著名皇帝,海陵王完颜亮。

他的前一任是金朝第三任皇帝金熙宗,也是个被泼辣皇后逼疯的疯子皇帝。经常动不动就杀人,是非不分,亲疏远近也不分,连太后都敢杀。

看着领导每天饱受着疾病的折磨,完颜亮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心想不如自己做个好人,送领导一程,咱哥们儿来生再见,你走后,就让我一个人来帮你扛下这一切吧!

就这样,完颜亮夺过熙宗手里的接力棒,成了金国第四任皇帝。

由于帝位来的不正,大家只是觉得他贪恋皇位才弑君,却不了解他内心的苦楚,这让完颜亮很苦恼。

很苦恼,就杀人吧。

在位期间,完颜亮对宗室同胞们高举屠刀,但杀完又有点后悔,觉得他们的家人没人照顾,大发慈悲,将他们的妻子都接进后宫,自己代为照料。

完颜亮是个有追求的人,他一共有三大理想:第一是国家的所有大事都归他管理;第二是带军队攻打别的国家,把对方国家的君主抓住审判;第三是天下所有的绝色美女都成为他媳妇儿。

第一个小目标已实现,还差两个等待他去完成。

这时,想瞌睡便有奸臣来送枕头,有个人跟他说,咱们南边那个国家,就是整天到处乱窜的那个赵构,有个吴皇后,长得那叫一个可人,妙不可言,咱们后宫现在那些货色根本跟人家没法比。

完颜亮听后眼睛一亮,心里盘算着,如果把吴皇后收进后宫,一下子就可以完成剩下的两大理想。

这件事,要做。

再加上恰巧又读到了柳永的那首词:

《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没想到江南哪都美,人美,景也美。

不行,得过去瞅瞅去。

说走就走。完颜亮举全国之力进攻南宋。

据说连给吴皇后准备的宫殿都建好了,就等入住了。

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6)

完颜亮雕像

07

打仗自然就要花钱,花钱当然就要加税。

完颜亮:“你们努努力,哥再去给你们娶个嫂子...”

汉人们纷纷不买帐,揭竿起义。

辛弃疾也在这时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起义军队,并在里面做上了秘书的职位。

汉人不买账,金人也不买账。

完颜亮刚到前线,后面就重新立了个皇帝,宣布完颜亮被大金集团正式开除。

士兵们一听,你都被开除了,就别指挥我们了,拿你人头还能得个赏,便叛乱将完颜亮给杀了。

辛弃疾们刚想起义,结果大金将对外矛盾给解决了,看看自己这点儿人也不好干什么,去南方活动活动吧。

活动活动,就出事了。

等辛弃疾回来,发现自己的老领导耿京,让一个叫张安国的叛徒给杀了,大家凑在一起是想聚义,结果这小子在这跟他们玩无间道。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很生气,带了五十多个士兵就去了。

瞅见张安国正在请客喝酒,也不废话,直接把张安国夹在胳膊下绑在马上,旁边士兵也不敢动,加上都是老同事,就这样,一万多军队在辛弃疾的号召下,一起跟随他来到了南方。

赵构听到这消息,吓坏了,以为辛弃疾是来干他的。

发现原来不是,只要不是来打自己的就行。

“你以前不是做秘书的么?继续干你的老本行去吧。”

但这不是辛弃疾的目标,他想要上战场杀敌,与金国决一死战,所以他经常上书表决心,分析形势以及有关北伐的建议,赵构也每次都是夸赞辛弃疾这小伙子确实优秀,勇气可嘉。

下面呢?下面没有了。

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7)

辛弃疾

08

当时南宋给像辛弃疾这种人一个很容易让然骂娘的称呼——“归正人”,意思再直白不过,你们本来是金国人,现在已经重回正确怀抱了。

你不是想打仗么?先治理治安吧!

治安就治安吧,小辛同志在治安时毫不手软,只要抓住作奸犯科者,连审都不审,觉得没必要进行审判了,这道程序太麻烦,直接杀掉。

他对官吏要求也很高。

比如曾经有一个卖茶的小贩,想起义造反,后来又后悔,在朝廷已经承诺不杀他之后投降。

但倒霉落在了辛弃疾手里,辛弃疾毫不留情地将他杀掉,这让朝廷很是没有面子。

朝中很多人弹劾辛弃疾。

这时辛弃疾已四十一岁,仍旧看不到上战场杀敌的希望,有意归隐,便开始了闲居生活。

过了几年,好友陈亮冒着大风雪跋涉八百里来找辛弃疾,已经将近五十岁的他,回想起二十多年前,那年自己风华正茂,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想想小时父亲常在耳边诉说的期盼,上阵杀敌,可是转眼间便年华老去,写下了两首传唱千古的词: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喝醉后的我,和着灯光下把玩宝剑,依稀中梦里又回到了那个军营之中。在那里我们与士兵们共同听着号角声分吃牛肉,每到秋天,都会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仿佛惊雷一样震耳。一心想要为君主收复国家失地,上场杀敌,为自己身后留下美名。可惜迟迟没有这个机会,我现在早已满头白发!

宋朝最硬核的古惑仔(大宋第一古惑仔)(8)

09

辛弃疾六十四岁那年,机会来了。

前面说过,韩侂胄成为从龙功臣后,通过各种手段,将凡是不服从自己的人都打趴下,一个人把持朝政,权势熏天。

但他觉得自己的官还不够大,起码也应该封个王爷当当。

可是异姓是不能封王滴。

不过也有例外。

除非,你对国家有过大功勋。

那如何有大功勋呢?

思来想去,就是打仗。韩侂胄不禁又把目光瞅向了金国。

韩侂胄先追封岳飞为王爵。

今天说岳王爷岳王爷,其实岳飞在活着的时候不是王爷,是死韩侂胄追封的。

并剥夺秦桧官爵,改谥号为“谬丑”。

秦桧之前谥号是“忠献”,两者对比,高下立判。

然后,启用以辛弃疾为首的主战派。

这时候,北方更北的荒漠草原上已经崛起了另外一个部落——蒙古,这个部落不太听话,时常攻打金国。

当时金国皇帝比较昏庸,军事早已荒废。

辛弃疾仔细分析形势,认为这个时候攻打金国正是最佳时机,金国必乱必亡。

同时辛弃疾也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应冒然轻敌。

听到了前面的“金国必乱必亡”,后面的话没听进去,韩侂胄便准备攻打金国,建他个不世功勋。

韩侂胄又知道辛弃疾这人比较个性,颇为顾忌,只把他留下后方坐镇。

这让此时已六十四岁高龄的辛弃疾同志很难过,在一次登临北固楼后,情绪爆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虽然现在已经年老,可是就如同当年的廉颇将军一样,我仍然可以继续战斗,只不过朝中某些奸臣小人恶意诋毁,使我只能受这憋屈气!

果然,一切都如辛弃疾所料,战争刚刚开始,南宋就一败涂地,不得不派使者去乞求和平。

金国那边的需求很简单,增岁币三十万,一次性给予金国三百万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还要主战派头子韩侂胄的头。

韩侂胄当然不同意,便想征兵再战。

这次他知道了要重用辛弃疾,可惜天不假年。

辛弃疾已然不能赴任。

患病而死。

临死前仍大呼“杀贼!杀贼!”

这一年是1207年。

10

这时,南宋主战派和主降派便又开始了激烈争吵,主降派觉得不就是要韩侂胄一个人头嘛,那还不简单,他们在韩侂胄上朝路上设下埋伏,将韩侂胄杀死,取下人头,送到金国。史称“函首安边”。

用一颗脑袋来换取边境的安宁,这个想法很幼稚,可南宋朝廷确实这样做了。

朝堂上的某个微小决定,放入民间便会成为惊涛骇浪。

这场运动最终以韩侂胄退出历史舞台而告终。

另外一场更加剧烈的政治运动正在以史弥远等人的登台而悄悄开始。

不过,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