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嘴里起奶泡和鹅口疮(宝宝嘴里的奶块)

原本热爱吃奶的小婴儿果果,最近总是一吃奶就哭,渐渐地竟然拒绝进食。妈妈掀开他的嘴巴发现,果果的口腔内有一大片白色“奶块”,可是,无论用纱布还是棉签,都无法将“奶块”擦掉。带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果果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患上了鹅口疮。

啥是鹅口疮?得了鹅口疮该咋办?河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裴蓉、新生儿内科护士长卢瑞存一起带您了解鹅口疮,并教给您正确的护理常识。

几大症状让你认清鹅口疮

婴儿嘴里起奶泡和鹅口疮(宝宝嘴里的奶块)(1)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宝宝口腔黏膜,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属霉菌感染。”裴蓉主任介绍,小宝宝很容易长鹅口疮,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尤以新生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最易中招。

鹅口疮的几大症状有: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与奶块很像。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没有明显痛感。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哭闹、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婴儿嘴里起奶泡和鹅口疮(宝宝嘴里的奶块)(2)

4.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会不断扩大,严重的会蔓延到支气管,引起食管炎或肺念。

小宝宝咋会感染念珠菌?

很多家长会奇怪,这么小的宝宝,咋会感染念珠菌呢,其实,白色念珠菌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它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但对于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常过量繁殖致病。

以下几种情形,常导致鹅口疮:

1.宝妈孕前阴道存有念珠菌,未经治疗而怀孕,分娩时胎儿经产道遭受感染,约99%的新生儿鹅口疮出于此。

2.宝妈乳头不洁,或者手指触摸宝宝口腔、宝宝玩具、毛巾、奶瓶、奶嘴等,均会将霉菌带入宝宝口中引发鹅口疮。

3.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病或长时间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都,容易让鹅口疮有机可乘。

预防鹅口疮, 做好这些

家庭护理很重要

婴儿嘴里起奶泡和鹅口疮(宝宝嘴里的奶块)(3)

卢瑞存护士长提醒家长,宝妈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卫生,重视乳房清洁,每次喂奶前都要清洗双手和乳头,但是不要用消毒巾;同时要做好宝宝口腔卫生,喂食后再喂些温开水。奶具、水杯、餐具等用完要及时清洗,做好严格消毒,煮沸5分钟;不要用不洁的东西擦洗宝宝口腔,更不可用嘴给宝宝喂水和食物。

另外,宝宝体弱或患有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疾病,应及时进行正规治疗。不要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以防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反倒让真菌趁虚而入。

马一禾/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