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1)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2)

(图片来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官网)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3)

(图片来源:网络)

访谈嘉宾:柯小刚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对我来说,学问和教育从来是同一件事情

1

提问:柯老师,不知道您对“国学”作何定义呢?

“国学”这个词仅仅产生于近代特殊历史时期,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再用。

孔子编六经,不称之为国学;诸子百家,不称之为国学;司马迁作史记,不称之为国学;汉唐注疏经典,并不称之为国学;李白写诗苏轼写词,不称之为国学;宋明理学,不称之为国学;乾嘉考据,不称之为国学。

同样,释迦牟尼说法,不称之为印度国学;苏格拉底对话,不称之为希腊国学;牛顿力学,不称之为英国国学;黑格尔思辨,不称之为德国国学。

古今中外,除了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中国近代史的短暂时期之外,从来没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会有“国学”这样的奇怪称呼。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4)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5)

柯教授读《易》和书画心得笔记

(图片来源见水印)

2

提问:柯老师,我们了解到您在“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很好奇,您认为“诗”在国学教育中是怎样的地位呢?

孔子说“兴于诗”。诗一方面联系着最具体的日常生活、最细微的生活感受,一方面开显着最广阔的世界、最遥远的道路。诗教向上可以兴发志意,向下可以接触事物。诗教本诸一己身心,推而至于仁民爱物,由近及远,下学而上达,最适合教育的初始阶段,也适合终身涵咏,功莫大焉。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来说,基于身心感情的诗教比起其他教化方式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6)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7)

柯教授读《凯风》笔记

(图片来源见水印)

3

提问:您近年来在学术方面颇有建树,我们深感敬佩。请问您认为自己在国学教育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呢?

对我来说,学问与教育从来是同一件事情,密不可分。在教育中,即使是面向社会公众的通识教育,我也努力尝试一种既不降低学术要求又能兼顾听众接受能力的教学方式。在学术中,即使是最专业的课题,我也很注意其教育意义。在我的自媒体公众号中,我常常有意让教育和学术的方面相互促进。在我创办的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和新无锡国专,社会学员的学术阅读和研究能力令人惊讶。让学院学术接地气,让社会通识教育提高学术水平,是我近年来比较注意的一件事。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8)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9)

柯教授读《雄雉》笔记

(图片来源见水印)

4

提问:站在学者角度,您认为接下来的国学教育的发展会有怎样的趋势?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呢?

我认为会逐步走向良性化发展。譬如我以前批评过的野蛮读经问题,现在各地的国学私塾和书院都在反思调整,很多问题得到了纠正。不过,各种类邪教“国学”还会长期存在。对此,学者应该长期保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承担学者应有的社会责任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10)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11)

东林书院会讲现场

(图片来源见水印)

5

提问:柯老师,作为一名前沿学者,请问您认为学者在当下社会的国学热潮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我认为应该主动走出象牙塔,接地气,积极奉献,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好的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同时,对于“国学热”中的负面现象(野蛮读经、伪女德班、伪易经、伪中医等),要敢于发出批评的声音,起到引导作用。对于片面歧视传统文化的观点(常见于学院学者和大众媒体),也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柯小刚访谈(访谈柯小刚)(12)

6

提问:柯老师,最后很冒昧地说,我们认为您平时的衣着很有特色,不知道您可否分享一下,服装或者某些仪式(如祭孔)在国学教育中有什么功能呢?

服装是性情和人格的外化,也是现代社会崇尚个性的表达。平素穿改良汉服,可以让人散怀抱;祭孔礼仪中穿传统深衣,可以提高诚敬之心。所谓“言传身教”,服装是身教的重要方式。

文字:柯小刚 付尚春

排版:付尚春

相关单位

主办单位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丨上海市儒学研究会 沧浪国学社

媒体支持丨思庐哲学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思庐哲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哲学T恤首发,限时送出10余套!

点击【阅读原文】,抢购限时打折哲学T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