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教育(我们的教育.庄子)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庄子 教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 教育(我们的教育.庄子)

庄子 教育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这段文字有两个重点,一是"指"、一是"马"。首先提出"指"和"马"的是名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其在《指物论》和《白马论》中提出了"指非指"和"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指"和"马"也因此成了当时各大家论辩的重点。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物"是客观的存在,"物莫非指"的"指",用作名词是手指;用作动词意思是用手指某一个东西,我们常常会用这个那个来称谓某一物。世上万物都是由人的认知来反映指称的,但反映物的认知并不等于认知所反映指称的物。"白马非马","马"是对一切马的通称,包括公马、母马、老马、小马以及不同颜色的马,甚至包含不同品种的马,因而“马”具有普遍性。但是"马"的共性与"白马"的共性又有所不同,"白"作为一种颜色是纯粹的、绝对的但又是普通的白,而当"白"的共性体现在马身上时,它就变成了白马的白,这个白与其它物类的白,如白纸、白花、白雪无任何的关系,因此不再是共性的白了,"白马"就从泛义的即抽象的马中分离出来,所以说"白马非马"。这是公孙龙的形名分离说,说的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庄子是怎么看待"指"和"马"的呢?庄子以为以指喻指来说明抽象的指不是个别的指,还不如不用手指作比喻,或许更能让人明白。用马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马不是个别的马,不如不用马作比喻,更能让人明白一般抽象的马不是个别真实的马。庄子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了惠子与公孙龙的批评,这个比喻不好,喻指又非指,非指又喻指,喻马又非马,非马又喻马,让人不明其真实的含义,属于引喻失义。

那么,庄子的引喻究竟失义不失义,好像有点儿,至少让人费解。"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如果没有一些大家的解读,还真的难懂。受庄子影响很深的佛家对"指"这一命题也作出过解读,《指月录》对于"指"的解读就是"以指指月",以手指指月亮,让人看月亮而不是看指头,此"指"比庄子的"指"用得高明。

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庄子的这个"指",不是指头的指,而是宗旨的"旨",以指喻"旨"。其实庄子的这个"指"就是指头的"指",只是他不是用"指"来作比喻,因为这不是手指的问题。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这里的"指"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指的是天地万物,而"马"则是用作比喻的。马的全身,有头、有脚、有尾巴,还有无数的毛,马的每一根毛都代表了马,但每一根毛又都不是马。所以,后世有"乾坤马一毛"的说法。

庄子对于后世的影响自不必说,因"指"和"马"而悟道的也不在少数。公孙龙的"指"和"马"则被认为是诡辩而逐渐淡出历史,直到近代才回到人们的视野里。其实与西方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比,公孙龙子并不逊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