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外冷是怎么回事手脚心发热 冷天手脚心出汗
立冬当天,北京迎来第一场雪,随之而来的还有最低气温跌至零下,气温骤降带来了明显的寒意大家赏雪玩得开心,但不少人都着了凉、出现了感冒的症状“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是中医常说的一句话,指的是阳气足的人抵抗力强,不容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扰在冬季,阳虚的人容易受寒,但阴虚尤其是有内热的人症状会更重、痊愈得也慢阴虚体质的成因是什么?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内热?阴虚内热又该如何调理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内热外冷是怎么回事手脚心发热 冷天手脚心出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内热外冷是怎么回事手脚心发热 冷天手脚心出汗
立冬当天,北京迎来第一场雪,随之而来的还有最低气温跌至零下,气温骤降带来了明显的寒意。大家赏雪玩得开心,但不少人都着了凉、出现了感冒的症状。“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是中医常说的一句话,指的是阳气足的人抵抗力强,不容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的侵扰。在冬季,阳虚的人容易受寒,但阴虚尤其是有内热的人症状会更重、痊愈得也慢。阴虚体质的成因是什么?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内热?阴虚内热又该如何调理呢?
冬季小心“寒包火”
中医讲究阴阳调和,无形之物为阳,有形之物为阴,如气为阳、血为阴。人们对于阳气足不足的讨论比较多,但实际上阴虚体质的人占多数。入冬后,尤其在供暖后,北方的冬季较为干燥,阴虚内热体质的人容易感觉口干舌燥,从而引起咽喉部位的疾患。
常听老人们讲“寒包火”,这正是形容阴虚内热体质的人外感风寒、患上感冒时的状态。普通人着凉属于寒症,会出现发热怕冷的症状,而阴虚内热体质的人由于外感风寒包裹着身体中的内热,会同时表现出寒症和热症,治疗起来更复杂,病程也较长。
那么阴虚内热体质是怎么造成的呢?第一,人的体质受父母身体情况的影响,父母是阴虚体质,就有可能遗传给孩子。如果孩子特别容易上火,总是表现出有内热的症状,那基本上就是阴虚内热体质了。
第二,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也会对体质造成影响,如长期熬夜伤阴精,喜食辛辣食物、长期摄入过量也会引起内热。很多人觉得冬天天气寒冷,吃辣火锅可以驱寒,殊不知驱寒只是短暂的感受,却会对身体造成看不见的损伤。而且不只有辣椒,葱、姜、蒜、花椒、胡椒、芥末等调味料都属于辛味食物,不可长期过量食用。
不只清热还需养阴
中医理论中将病症分为实症和虚症,实火需要泻火,虚火则是泻不掉的,需要通过补养来调理。阴虚内热所引起的火正是虚火。如果将人体比做一口锅,虚火会把锅中的水烧干,使锅变得又红又热。这时不能只清热,还需要给锅中补水,也就是中医常说的养阴了。
阴虚分很多种,五脏六腑的阴虚以肾阴虚最为严重,易伤及人体根基。血虚也就是阴血不足也是阴虚的一种,阴血不足的人面色苍白、没有光泽,女性则表现为月经少、经期后错。如果时常感觉皮肤燥热,体温却不高,那么也有可能是血虚引起的。
但如果出现了发育不良、早衰等症状,那就不是简单的血虚了,而是精血不足。中医所说的“精”是指人体中的精华物质,包括源于父母、藏于肾的先天精华和后天摄入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产生的精华。“精生血、血化精、精血同源”,精血不足的患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脉搏弱、没有精气神,这时光补血就不够了,还需要补精。
养血不可盲目进补
“秋冬养阴”首先要调整生活作息、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熬夜、过劳,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保暖、不要贪凉,在开始补阴精之前先养成健康、不伤阴精的生活方式。
中医讲“草木无情,血肉有情”,当归、鸡血藤、人参等常见的中草药都有补血的作用,但却无法补精血,精血需要借助阿胶、鹿角胶等更有力量的药品来补,特别是对于精血不足还有备孕需求的女性更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进补不可盲目跟风,需要遵医嘱,将身体调整到适合的状态才可进补,如有虚火的人需要先清热,有实症的人更不能直接进补,首先要治疗实症,痊愈后才可进补。另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脾胃功能较弱的人需要先将脾胃调理好再进补,不然不但达不到补益的效果,还会加重人体代谢的负担。
不少人都有疑问,养阴要养多久才能将身体的“亏空”补上,这要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定,阴虚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要补的就越多,花的时间也更久。补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坚持。
小贴士
怎么判断是不是阴虚内热体质?
中医讲“五心烦热”是阴虚内热体质的明显症状,五心指的是双手心、双脚心和心胸。如果经常感到心烦不安,手脚心发热,身上不怎么出汗但手脚心总出汗,那么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阴虚内热了。
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分辨实火与虚火:自己观察舌苔的情况,如果舌苔厚腻则为实火,如果舌苔薄或没有舌苔,则为阴虚内热所引起的虚火。(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 李晓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