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的全文文字(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18)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声律启蒙的全文文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声律启蒙的全文文字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麟对凤,为什么是麟对凤而不是龙对凤,这里也许和孔子有关系,麟指麒麟,传说是一种祥瑞的野兽,《春秋》记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在鲁哀公十四年的时候,鲁哀公去狩猎,捕获了一只麒麟,孔子见了哀伤麒麟不应该在那个乱世出现,应该在太平盛世出现,生不逢时,想到自己也是生不逢时,因此痛哭自己的理想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再也无法实现,从此也不再写《春秋》,遂有“获麟绝笔”之说。据说孔子晚年还作了《获麟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唐尧世就是上古尧舜时期,也借指太平盛世,那时麒麟和凤凰都经常出现,今天已经不是唐尧那个盛世了,你出来干什么,你的出现不逢其时,这不是个好兆头,让我心忧愁。同时也有说这首诗是先秦无名氏所作。和这首《获麟歌》相对的就是《楚狂接舆歌》或者叫《凤歌》,也是和孔子有关。“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劝阻。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罢休吧罢休吧!现在当官的有多么危险!据说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经过楚国遇到一个狂人,他唱了这首《接舆歌》,有说法接舆不是他的名字,而是迎接孔子的马车之意。这首歌意在讽刺孔子,以凤凰比喻孔子,凤凰在乱世本应隐藏起来,而孔子到处奔走、求为世用,所作所为不合时宜,必然会失败,不如隐居去。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说的就是这个典故。鳖对鱼,这里二者相对也是大有深意,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有一种大鳖叫鼋,《左传》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楚国给郑国送来了一只大鼋,可能是楚国的特产,(《墨子•公输》一文中说“荆有云梦,犀兕(sì)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yuán tuó)为天下富。”荆就是指楚国。)郑灵公命人烹煮,准备和大夫们一起尝尝。有两个大夫,公子宋及公子家听了,不禁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公子家说公子宋早上食指跳动,预示今天可以吃到美味,果真如此,灵公听了,笑了笑说:“这能不能灵验,主权在我的手里呢!”于是命令鼋羹不分给公子宋,还大笑着说:“你的食指还灵验吗?”公子宋很生气,就走到盛有鼋羹的鼎旁,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这就是“染指于鼎”的典故,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这又让我想起另一个和孔子有关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鲁国的大夫,按照世袭制,孔子也是贵族,虽然孔子有个哥哥,有资格继承爵位,奈何是个跛子,因为残疾失去了资格,按说孔子可以继承吧,谁知叔梁纥死后,孔子和他的母亲被叔梁纥的正妻赶出家门,孔子一直不被承认是贵族,直到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给孔子送来一条鲤鱼表示祝贺,《孔子家语》里记载“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kuàng,赐予,加惠),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孔子感到非常荣幸,同时孔子的贵族身份也得到了认可,因为《国语》中记载:“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周代的等级鲜明,天子诸侯卿大夫可以吃肉,被称为肉食者,士只有鱼吃;庶人只能吃菜。所以鲁昭公赐鱼,就是承认了孔子是贵族了,士是贵族最低的一个阶层。这是国君赐予的,不给你你也就不被承认。名不正,则言不顺。鱼对鳖,可以用这两个故事来注解,国君给予的,便是恩赐,不予的则是强夺。内史对中书。说的是古代管制三省六部制度中的中书省,中书省是隋朝时设立的,最早在汉代叫中书令,就是在皇宫中负责传达皇帝诏令,多由官宦担任,司马迁就曾经做过中书令。后来到了隋朝中书省改名内史省。因为隋文帝为了避父讳而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他父亲叫杨忠,隋朝不但避讳“忠”字,因“中”与“忠”同音,也得避讳。凡“中”皆改为“内”,中书省改为内史省或内书省。犁锄对耒耜。耒耜读音:lěi sì。古代一种耕地用的农具,即原始的犁。也用作农具的统称。犁锄和耒耜意义相近,都可借指农事耕作。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有“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元代王冕的《耕读轩》中写到“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犁锄和牛角书代表耕读生活。白居易《归田》中云“种田意已决,迎春治耒耜”畎浍对郊墟。畎浍quǎn kuài,田间排灌用的水沟。也可用来比喻平庸。如唐代诗人元稹写过“自伤才畎浍,其奈赠珠何。”郊墟,指郊外,村野荒丘之间。唐代韩愈 的《符读书城南》诗中云:"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畎浍对郊墟,与前面的“犁锄对耒耜”都可以指田园生活。犀角带,象牙梳,装饰有犀角的腰带和用象牙做的梳子,借喻达官贵人的奢华,身份地位的象征。驷马对安车,驷马就是驾车的四匹马,古人对马非常重视,不同数量,不同颜色,不同等级的马,名字各有不同,二马驾车为骈,三马驾车为骖,四马驾车为驷;黑马为骊,黄马为骠,枣红马为骅骝,劣马为驽,骏马为骥等等。有个成语叫“驷马难追”,不是四匹马都追不上,而是指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形容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所以驷马除了指驾驶一辆车的四匹马,还可以指代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所以这里驷马和安车都是指马车,安车指的是可以坐乘的小车,古代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有个成语叫“安车蒲轮”,在汉代实行征辟制,为了迎接贤士,以示礼敬,就用蒲草裹轮子以减动震动。如《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这是两个故事,传说东晋时,前秦皇帝苻坚起草赦免文告,一只青蝇飞进内室,赶走又飞来,很快大赦的消息满城皆知。苻坚追査是谁走露了消息,众人皆说是一个青衣人在大街上奔走相告。原来是那只青蝇化作青衣人传了讯息。黄耳是犬的名字。相传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洛阳做官,他的家乡在吴中,很久没有收到家书,有一天,对黄耳开玩笑说:“你能带书信回家乡取消息(回来)吗?”狗狗开心地,摇摇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黄耳日夜不休的赶路,送信回家,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给陆机写了一封回信。狗狗立即上路,一路上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千里之远,人走路来回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长裾就是长衣或者长袖,借指读书人,曳长裾指穿着长衣去拜访某人。这两句推测出自李白的《行路难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曳裾王门”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李白诗中前一句的弹剑说的是冯煖客孟尝君的典故,冯煖贫困潦倒,身无分文,只带着一把剑到孟尝君家里做门客,孟尝君同意了,但以下等门客相待,冯煖不满,击剑而歌,要求吃饭有鱼,出门有车,孟尝君都满足了他,后来给了孟尝君很大帮助,如狡兔三窟的典故。“庭畔有人持短剑”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冯煖的典故,如果是的话,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前一句指一个人有声望有权势,有人投奔他,门客众多,和后一句暗指一个人已经失去权力,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状况形成对比。在孟尝君的故事里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孟尝君开始时门客三千,但后来被齐王罢官后,所有门客除冯煖外都离他而去,孟尝君发誓如果将来这些人再来投靠自己,一定好好羞辱一下他们,说“如复见,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孟尝君也很有意思,要吐人一脸口水。幸好被冯煖婉言制止。有人推测“庭畔有人持短剑”指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感觉和后文意义不通。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波浪拍打着船只,惊骇了外船中夜宿的船夫;峰峦叠嶂围绕着屋舍正是喜欢隐居的人理想的生活。这两句表面说的是两种人的生活,一种是船夫渔夫,一种是隐居山中的人,但又有所指,风波,波浪代表着官场的风险争斗,所以用一个骇字,如同船夫在惊涛骇浪中终日不得安宁;而山居的隐者却能够远离官场的纷争,自由自在的安乐生活。,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