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河北省秦皇岛市爱心人士(对话河北好人傻大妮)

【好人名片】

郭令霞,1981年出生,邯郸市曲周县康乐养老中心院长。作为医生和养老院院长,她17年来如一日,用爱心守护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先后为200多个困难家庭免收或减免医疗费用,深入200多个贫困户开展义诊服务,常年为孤寡老人、残疾儿童、流浪儿童提供康复、锻炼、医疗救治、食宿等帮助和服务。充当热心“红娘”,帮100余对青年人牵线搭桥,促成姻缘。

在贫困患者心中,她是好大夫;在孤寡老人眼里,她是好闺女;在流浪儿童和困难家庭子女心里,她是“好妈妈”“好大嫂”。但在亲朋好友看来,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傻大妮”。今年9月,她被评为“河北好人”。她的家庭也荣获河北省“最美家庭”称号。

寻找河北省秦皇岛市爱心人士(对话河北好人傻大妮)(1)

郭令霞为老人看病。河北日报记者霍相博摄

11月23日,天气寒意渐浓,但阳光正好。上午9时半,曲周县康乐养老中心的老人们吃过早饭,在护工陪同下,结伴来到院子里晒太阳聊天。

看完门诊病人的郭令霞和往常一样,乐呵呵来到老人们中间,问他们早饭吃的好不好,衣服穿得暖不暖和,还叮嘱护工在按时给老人服药。

“妮儿,你咋也不穿个袄?”“快来,大娘给你暖暖手!”……老人们拉着郭令霞的手,眼里满是疼爱。不管是入住多年的老人,还是新来的老人,他们心底里早就认定了这个“闺女”。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做公益的?是什么促使您选择做这件事情?

郭令霞:小时候,我们家里条件不好,挨过很多饿,吃过不少苦,但经常有亲朋好友关心和帮助。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父母总是教育我要自强独立,要学会感恩。我从医学院校毕业后,2003年开始创业,开药房、办诊所和养老院,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

每当看到穷苦人家,我就会想起自己小时候。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只要遇到特别困难的群众,就会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减免医药费用,照顾孤寡老人,帮助流浪儿童、残疾儿童……从未间断过。

寻找河北省秦皇岛市爱心人士(对话河北好人傻大妮)(2)

郭令霞为老人喂饭。河北日报记者张淑会摄

记者:我们注意到,养老中心的老人们都特别喜欢您,您是怎么做到的?

郭令霞:康乐养老中心分前后两院。前院是中医医院,后院是养老中心,现在住着218名老人,其中有50多名孤寡老人,29名五保老人。其中有不少老人,是我亲自带回来的。

2014年,我下乡义诊时,得知村里有一对老夫妻生病卧床好几年,生活非常困难。义诊结束后,我悄悄去了老人家里。

院子里长满了荒草,房子特别破旧,好像长时间没人住一样。推开门进屋,又乱又暗,老人躺在床上,看上去非常虚弱。看到这些我的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当下就决定把他们接到养老中心,好好照顾他们。我实在看不了老人受苦的样子。

平时,只要一有空闲,我就会扎进老人堆,了解他们的脾气秉性,倾听他们的“家长里短”。有的老人会突然情绪低落,很可能是想儿女了;有的老人比较敏感,交不上费用时就有点怯怯的,不愿见我……这时候,我会陪他们聊天,像哄小孩一样给他们喂饭,带他们在院子里走,劝他们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他们会特别高兴,非常满足。

我觉得,只要带着爱心、耐心、责任心去照顾老人,老人肯定能够感受到你的真心,他们就会喜欢你。

寻找河北省秦皇岛市爱心人士(对话河北好人傻大妮)(3)

郭令霞为老人按摩。河北日报记者张淑会摄

记者:老人们都喊您“闺女”,但也有不少人说您是个“傻大妮”,您怎么看?

郭令霞:有件事我印象深刻。每个老人过生日,我们都会他们买蛋糕庆祝。记得有一次我出差回来,到院里找老人们聊天时,一个老人悄悄扯住我的衣角,把我领到他屋里。“闺女,我给你留了块蛋糕,快来尝尝……”原来是老人几天前过生日,分蛋糕时没找到我,就特意留了一块。看着那已有些变质的蛋糕,我的眼泪在眼里直打转。

我把老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他们自然喊我闺女。

这些年来,我给老人们减免医药费和养老费,给他们免费提供毛巾、香皂、卫生纸、衣被等日常生活品。同时,养老中心里还有一个脑瘫儿童康复室,不仅费用低廉,还免费给孩子们准备了零食、纸尿裤、换洗衣服等。

我的朋友们给我算过一笔账,养老中心的收费标准并不高,按我现在的做法,一年下来救助孤寡老人、流浪儿童、困难群众的费用少说也有几十万。他们不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所以喊我“傻大妮”。

寻找河北省秦皇岛市爱心人士(对话河北好人傻大妮)(4)

郭令霞指导老人作康复训练。河北日报记者霍相博摄

记者:17年来,家人支持您做这件事吗?您遇到过困难吗?有没有想过放弃?

郭令霞:说真的,如果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的爱心守护之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前些年,我丈夫觉得我把挣的钱都用给了孤寡老人和流浪儿童,心里没有家人和孩子。我帮助过的人,甚至也认为我另有所图。除了“不理解”,资金短缺是最大困难,我经常手里拿着很多“欠条”,不知道向谁要账。

曾经有段时间,我经常躲着家人哭,在心里问自己“还要不要干?能不能坚持?”但静下来心来想想,老人们的需求很简单,干净的床位,一日三餐,有人陪,有地方看病就知足了。如果我不帮助他们,很多老人可能就没了依靠。

还好,现在身边支持我的力量越来越多。我丈夫每天都会在网上捐款20元,用于救助困难群众,已坚持了两年。我公婆、我母亲和身边很多亲朋好友都会隔三差五来到养老中心做“义工”,陪老人聊天,帮我打扫卫生。我特别高兴他们的加入,也希望有更多和我一样“傻大妮”,一起用爱心来守护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河北日报记者霍相博 张淑会 河北日报通讯员韩富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