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为什么要超薄(你了解水下桩吗)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为什么要超薄(你了解水下桩吗)(1)

一、钢筋笼制作及检查

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检查:钢筋笼直径.对边两主筋外缘边之间的距离.允许偏差-1cm.主筋与加力筋采用点焊焊接.加力筋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的5倍,焊迹为钢筋直径的1倍.箍筋与主筋用绑扎丝绑扎.现场通常以满绑代替.箍筋接头以弯钩接头和搭接点焊形式,搭接长度为箍筋直径的30倍.主筋间距允许偏差正负2cm。箍筋允许间距偏差正负2cm。

二、检孔器的制作、使用及检查

检孔器用来检查终孔后成桩直径和成桩垂直度的一种仪器.现场用直径16号的钢筋焊接而成.规范要求桩径为1m的检孔器长度要求为6cm。大于1m桩径的检孔器长度为桩径的4倍.两头做成不大于1m的锥形.检孔器的大小跟桩径大小相同.允许偏差负1cm。

三、泥浆制备及作用

1、泥浆为钻孔时护壁所用.防止在钻孔中和终孔后待灌期间塌孔、缩径

2、泥浆制作采用粘性比较大的泥土和水搅拌而成,一般制作泥浆的材料用粘性土,彭润土,糯性比较大的泥土加上活碱,泥和水的比例称之为泥浆比重,泥浆比重一般控制在1:1.15至1:1.3之间,在渗漏地区可将比重控制在1:1.3至1:1.6之间。严重渗漏地区可在泥浆中加锯木屑为水质量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稻草末或水泥,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泥浆17公斤。泥浆的含砂率不得大于百分之五。

3、在砂性较大的地区,一般采用双泥浆池,把造好的新浆用一个池进行循环保存。回收的泥浆用一个沉淀池在静止情形下进行沉淀。代泥浆沉淀好后将泥浆池上面无砂含量的泥浆在进行钻桩护壁使用。

4、泥浆制作所用的水一定是通过正规质检部门检验,能确保水搅拌出的泥浆对砼,钢筋笼无腐蚀,没有对泥浆造成污染,制作好的新泥浆放入池中保存好,不能受到污染,必须在池中中循环流动着的,决不能静止保存,方法:池中放一泥浆循环泵。

四、导管

钻机进场后在未开钻前对导管的检查。

1、检查导管的长度和配管的长度以方便将来对灌注时导管的合理理使用,用尺量,管壁厚不宜小于3毫米,直径偏差不应超过2毫米。

2、钻机进场导管应做气密试验,把导管连接全部密封,注满水加压时充进高压氧气,试压压力为0.6----1.0MPa。

五、钻机开钻前桩位及护筒埋设

1、桩位的施工放样,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先对桩位进行施工放样,放样时最好把整个单位工程的桩位一次性放好,以免出现单桩桩位错位,对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2、埋设护筒,在桩位放样完毕后,钻机开钻前孔孔口需要护筒护住孔口,护筒应比设计桩位直径大,埋设时先把桩位做上四个以上的桩。保护好桩的中心位置,防止护筒埋设完后偏位,钢护的埋设深度不宜小于2m,护筒顶应高出地面15cm-30cm,其上面应开设1-2个溢浆孔,用土将地面以下护筒周围夯实,进行护顶高程测量,重定桩位。

3、一切做完,施工单位应对桩位和高程进行复测后,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下合格情况下,报验监理单位进行检验,如护筒埋设好后不进行复测,不保护有可能桩位完全错误,造成废桩,桩位偏差较大成为缺陷桩。如护顶高距地成不满足要求。易使周围的铁器工具和石块掉入孔内。或下大雨时地表水流入孔内使泥浆比重降低造成扩孔,踏孔。周围土示填实,或有振动时会引起孔口沉陷,护筒下沉偏位或者踏孔。

4、检验护筒时检查护筒直径,看是否变形。用全站仪检桩位中心。桩位允许偏差5公分。用水平仪检测护顶高程。测两点以上。以保证护筒的垂直度,控制好桩的垂直度。垂直度允许偏差为百分之一。如护筒变形,在下钻时可能带出护筒。经复测桩位,高程,符合要求时再报验。

六、钻孔

1、钻机就位,把钻机安放在钻孔的合理位置。不影响别的施工情下到位。

2、对中:钻机要开外之前,必须把钻头中心点跟桩位中心点对中,看钻头是否能在护筒中顺畅的下落上升。不影响到护筒,不和护筒发生碰撞,以免护筒偏移,下沉,造成桩长不够,偏位以及钢筋笼埋设不到位,桩头标高达不到设计要求,引起桩头砼达不到要求而影响到强度等后果。

3、开钻:钻机开钻之前检查钻头的大小是不满足设计桩径,正确检测钻头应该测量从钻筒上的护趾量。检查泥浆比重是否满足设计护壁要求,用泥浆比重计测。旋挖钻开挖时速度不宜过快。过快会造成孔壁螺旋下降。形成孔径不够。

4、端沉桩持力层的见证:见证持力层时按照设计指定的地质层,准确判断。一定要准确。以免出错造成桩的承载力不够下沉。

5、成孔,清孔:钻机队伍在质检人员和监理见证完持力层完达到设计要求孔深终孔后,一定要清理孔底在钻孔中或钻孔时不注意掉下的土块。和泥浆沉积的沉碴。清孔方法。旋挖钻快速转动清孔。和泥浆正反循环清理。清孔完毕后通过自检。孔深和桩径,沉碴合格报知监理。

七、监理检孔程序

1、检测孔深及沉碴。用尖头测绳自护筒顶以下深度,测量时注意孔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设计桩长以及为保护桩头砼强度按设计要求超灌砼范围的长度。满足要求后放下平头测绳,看是否清理沉碴干静,有无沉沉碴。摩擦桩沉碴不得超过20公分。端沉桩不得超过5公分。尖头测绳和平头测绳之差为沉碴厚度。

2、检测钢筋笼,按照设计要求检查钢筋笼长度,直径,主筋间距,箍筋间距,焊迹焊接。钢筋笼主筋长度和间距允许偏差负2公分。直径允许偏差正负1公分。

3、下探孔器检孔,探孔器主要检查桩径,成孔是否规律一致。如果探孔器下不去。卡住不动。证明孔径达不到设计要求。有可能钻头在钻孔中磨损严重造成。就应该扩孔处理。扩孔时先将钻头加焊,钻头从孔口往下绶慢螺旋扩孔,到达孔底应多停留旋转清理出扩孔掉下的沉碴保持孔底清洁。扩孔时不宜用钻头在孔壁内碰撞扩孔。伤害到护壁,易引起踏孔和孔径不规律造成成桩降级。

4、泥浆面的控制,先目测泥浆面在成桩后的高度是否达到护筒底部以上1m左右。能安全护好孔壁。如果达不到护筒底部易踏孔器下不去。卡住不动。证明孔径达不到设计要求。有可能钻头在钻孔中磨损严重造成。就应该扩孔处理。扩孔时先将钻头加焊,钻头从孔口往下绶慢螺旋扩孔,到达孔底应多停留旋转清理出扩孔掉下的沉碴保持孔底清洁。扩孔时不宜用钻头在孔壁内碰撞扩孔。伤害到护壁,易引起踏孔和孔径不规律造成成桩降级。

八、混凝土灌注

(一)混凝土灌注前的复检

在成孔检测完到混凝土下灌前的时间为待灌时间。待灌时间不易过长,一般控制在1小时到2小时之间(根据工程地质而定)如超出规定时间,易引起孔径缩孔,踏孔。这种情况应再下探孔器检查孔径。从测定沉碴厚度。却不能超出规范要求之外。如果沉碴过厚就应该外里。处理方法:用高气压吹孔法,或是利用加压进行泥浆置换。要不就从新下钻清理孔深。

(二)混凝土

1、混凝土到场查看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cm~22cm井口测量每罐车灌注中,水下灌注的粗骨料有严格的要求,粒径粗骨料用1—3cm,增加粉煤灰、缓凝剂,把初凝时间控制为3个小时前,如砼坍落度偏大,和益性差,就会出现离析,泌水现象,此砼若用在水下灌注中会造成砼在孔内无法翻滚,堵卡导管导致导管无法下沉,至达到出埋深造成断桩。影响桩的质量和使用,此工程由于是两个搅拌站,商砼和自搅拌砼,用商砼时特注意搅拌到整桩灌注完的时间决不能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自拌砼相同之处主控坍落度,及配合比。

(三)封底和导管的控制

1、导管悬空按规范要求30cm~50cm,在桩径大于1m时,悬空控制到30cm,小于1m时,可控制到50cm,导管连接处的密封随按随控有破损立即更换丝扣是否拧紧,以免在灌注时渗漏造成断桩。眼观和耳听。

2、封底时本工程采用两种密封法,一种挡板法:这种方法需要计算出导管悬空后砼用量在一斗下去后能埋深导管1.5m以上连续灌注。灌注时封底中不宜提动导管,影响砼下降速度造成反冲力,封底不到位现象。一种球胆密封,此方法必须满足在砼能快速送进的情况下操作,球胆大小小于导管内径2cm,不宜用硬皮球和脆性大的球代替,硬皮球可能密封不了导管形成排浆干净,影响混凝土质量形成夹层,脆性大的球在砼接足时就破裂造成反浆无法封底。

3、浮笼现象,在灌注时导管埋设过深,速度过快在砼上到钢筋笼底部未减速发生浮笼现象,其次砼坍落度过小在灌注中也会造成钢筋笼上浮。处理方法,测定砼上升面,计算导管埋入深度,快速提起导管2~3m,缓慢下落,反复数次。

4、拆卸导管,在每罐砼下灌时一定作好砼上升高度,计算导管埋深深度,用测绳测,导管埋深2~6m为宜,每灌注一车砼取一次砼上升数据并做好记录。计算出每次折出的导管长度,导1、导管悬空按规范要求30cm~50cm,在桩径大于1m时,悬空控制到30cm,小于1m时,可控制到50cm,导管连接处的密封随按随控有破损立即更换丝扣是否拧紧,以免在灌注时渗漏造成断桩。

5、水下砼灌注时间控制。砼初凝时间一般控制在3h以内,以第一车下灌搅拌时间作为灌注时间控制。如砼达到初凝灌注时间再灌会引起砼无法下灌,孔内砼面翻滚不动,堵塞导管,新砼和孔内初凝砼凝固连接处出现冷缝形成断桩。

6、断桩处理,如果在灌注中出现断桩,根据设计要求满足受力的情况下,浅处可以进行接桩处理,如深处断裂无特殊要求在设计满足下,可邦桩,不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又不能移动桩位的条件下原桩不动进行重新钻桩。

九、人工挖孔桩桩检测

人工挖孔在人工护壁时,会出现上下护壁错位导制桩中心偏位,又因人工挖不到设计要求深度,在钻机就位对中后,先自由降落钻头在无碰撞时可继续下钻,反之另行处理却不能开钻,如钻造成桩位偏位严重,形成废桩而造成损失。

注: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