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明创造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农用工具。《管子·禁藏》解释:“缮农具,当器械。”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出现的农具叫做耒耜,也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犁的前身,用来翻整土地、播种庄稼。据传说,耒耜是由原始社会时期的神农氏发明的。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1)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农具根据不同用途、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而分成了不同的种类。从大的范围来看,有耕地整地工具、灌溉工具、收获工具、加工工具、运输工具、播种工具、耕作除草工具等,而农家常见的农具名称包括犁、耙、镰刀、风扇车、磨盘、石碾、箩筐、扁担、锄头、弯刀、斧头和水车等等。

从远古先民开始发明并利用农具以来,经过历朝历代的创新改造,农具已经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繁衍生息的重要帮手,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天,止茶君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农具发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看看农具到底是如何帮助农民改造世界的?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2)

一、我国古代农具的四大特点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借助农用工具。在古代科技文明和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候,没有现代文明下的机械动力设备,绝大多数都是利用自然规律和古代先民智慧创造出来的传统农具。因此,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十分有特色特点的古代农具体系。这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第一,对自然力的利用无人能出其右。通过观察古代农用器具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对于自然力的利用实在超乎想象,尤其是在借助水力和风力方面,都处于同期世界领先水平。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3)

第二,各地区农具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大物博,古代人口流动以及文明传播没有像现在这么迅速方便,因此受到地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导致我国古代各地区之间农具发展非常不均衡,贫穷落后山区的农具比较落后,而中原及长江和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发达的地方,农具更加先进。第三,农具配套使用历史悠久。在秦汉以前,古人就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智慧,将各种农用工具配合起来,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效率。

第四,耕地整地工具带动其他农具的发展。前面已经说过,古人最早发明的农具是用来犁田耕作的,其他系列的农具都是在垦耕农具的基础上发明和创造出来的。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4)

二、不同时期农具发展状况

1.原始社会时期农具发展情况

原始社会又被称之为史前社会,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处于距今约2.5万年-约1万年以前,而新石器时代,则从1万年前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在旧石器时代,还没有真正的农业生产诞生,原始居民主要是通过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存。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对天然石块以及动物骨头,进行有意识的打击磨砺,使之形成尖锐或棱缘的工具,帮助切割或者狩猎。但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农具。

到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成为了标志性的变革象征,各种农具开始出现。包括神农氏发明的耒耜,以及各种石斧、木耒、石磨盘、有孔石锄、单孔长条石铲等,种类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致,材质也不再局限于石头,还有木头、陶土、蚌壳、动物的骨头和角等。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5)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从传统狩猎和采集,进入到农业耕作文明中来。一开始是原始刀耕火种时期,主要利用石斧、木棒、天火和骨刀等农具,从事砍伐、烧荒、点种和收获农业生产。等人类进入耜耕农业时期以后,农具的发明和应用,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已经普遍出现石犁、石铲和石耜等耕地开荒工具,石镰、石刀、蚌刀、陶刀等收割工具,石磨棒、磨盘等生产工具及水罐等灌溉工具。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6)

2.夏商周时期农具发展情况

当原始社会结束,进入到夏商周时代,我国的传统农业文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开始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农具发展,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历史上称之为“青铜农具”阶段。这一时期,青铜已经被人类发现并加以利用,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因此,人们尝试利用青铜来制作农具,结果发现青铜农具更加坚固牢靠,结实耐用。商代青铜农具种类有锸、铲、斧、锛等 。

到了春秋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进一步发展,由此制作出更加复杂精巧的青铜农具,比如铜犁、铜镰、 铜铲等。但总体而言,由于铜属于相对稀少的金属材料,大部分被统治者据为己有,锻造铜鼎和酒器等奢华生活用品和礼器,真正用于锻造农具的青铜,其实数量很少。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7)

这一时期,真正获得极大发展的,仍然是石器农具。商代已经出现通体磨光的石斧和石镰、石铲等,狩猎工具有石球石镞等。另外,还有骨制品比如骨鱼叉和骨铲等,蚌壳也是最主要的农具制作材料之一,商周时期蚌壳制品技艺成熟,使用方便,有蚌镰、蚌刀和蚌铲等。此时金属材料太少,不足以支撑农业生产所需。因此,大部分先民仍然在石、木、蚌、骨和陶等材料上深入钻研,发明创新,有限的资源,开发无限的可能。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8)

3.封建社会早期农具发展情况

自战国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封建大一统国家。《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中央集权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让农业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农具制作材料方面,铁的发现和利用,逐渐取代了木石,成为最主要农具制作材料。

我国最早制作铁制农具的时间,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国语·齐语》记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这里美金指的就是青铜,恶金指的则是铁。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铁器制品的记载。自战国后,我国冶铁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再加上铁不像金铜那么精贵,所以能够广泛民用。因此,铁器农具在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开始广泛运用。铁犁、铁杵、铁锄、铁斧、铁铲和铁镰等大量出现。直辕犁、犁壁、耧车、龙骨水车、风扇车等,也是这一时期的发明创造。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9)

此外,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农具发展迅速,逐渐完善定型,除上述农具外,还有利用齿轮传动和水传动的水碾和水磨。农具开始参与到耕地、播种、耕作、除草、施肥、除虫、灌溉、收割、脱粒、加工、运储等各个环节。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农具发明和发展完善繁荣阶段。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10)

4.唐宋至明清时期农具发展情况

其实从魏晋时期开始,我国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向南转移,尤其是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基本转移到长江以南地区。江南成为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南方水田精耕细作体系,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适合水田生产环境使用的农具。

在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水田农具时期。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过水轮,到了两宋时期则发明了专门用于水田耕作的铁犁、水田耙,用于播种栽秧的秧马等。当然对于北方旱地的农用器具,仍然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到了元代的时候,以南方水田种植和北方旱地种植为不同代表的两种农业耕作体系,得以确立和完善。因此,用于不同种植环境的配套农具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11)

明清时代,农业耕作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所以对于农具的作用提出了更加复杂化、更加个性化、更加专业化的要求。不管是南方也好,还是北方也好,农具的基本形态已经定型,并且开始相互交流融合,促进了一些新式农具的发明和创造。明代时候有人力犁“木牛”,有稻子脱粒用的稻床。

清朝的时候已经有深耕犁和专门用于捉虫的虫车。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明清时期的稻桶和风扇,几乎与现代农具没有太多区别。换句话说,现代农村使用的大多数农用工具,在明清时代已被广泛运用并且逐渐定型完善。

传统农具和现代农具有哪些区别(我国农具起源于何时)(12)

总之,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和农具发展已经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解放,已经无法再有大的突破。但是,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里,传统农具的发明给人类改造世界,养活自己,繁衍生息,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和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