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小松鼠(儿时回忆之小松鼠)

儿时,野性十足的我们,应该算是玩虫高手了。无论是捕捉小动物,还是饲养小昆虫,基本上就是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可偏偏就有一种小动物,我们不仅从来无法捕捉和饲养,就是想近距离观察,都是一种奢望,真正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渎。

回忆小松鼠(儿时回忆之小松鼠)(1)

那是一种游荡辗转于松林深处的精灵,全身灰褐色,拖着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抱着松果啃食,动作敏捷,生性胆小,一旦有人类靠近,马上就会纵身一跃,从一棵大树跃到另一棵大树,几番腾挪,瞬间便隐没于松林中。那就是高傲得使我们只能仰望的小松鼠,家乡话称之为“过木猫”。

以我们当时的年龄和能力,能够多看几眼就有点心满意足了,即使是成年人,面对其敏捷的身手和高度的警惕性,也是无计可施。所以在当年,我们心目中的松鼠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存在,根本就不屑于与人类为伍。

似乎只有公园中人工饲养的小松鼠,才会克服对人类的恐惧感,可以与游客互动,并且大胆的向游客讨食,得到食物后,又飞快地跑回巢穴,多少都会保持一点戒备心理。

回忆小松鼠(儿时回忆之小松鼠)(2)

2019年秋天,一次外出旅游,我在山上与一只野生的小松鼠一次意外的邂逅,却完全颠覆了我对松鼠的认知。

那是在五大连池的老黑山上。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北部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老黑山,是我国有详实史料记载准确喷发时间的休眠活火山,曾在公元1720~1721年间喷发,形成了世界罕见的火山地质遗迹。

经过差不多三百年的阳光雨露的滋润,昔日寸草不生的火山岩上,生长出了独特的桦树、杨树、柞树、松树等树种,它们利用火山岩缝隙少得可怜的泥土,形成了葱郁的火山森林,沿着上山的台阶往上爬,呼吸着林间清新的空气,让人忘记了自己是在攀登一座休眠的活火山。

爬到半山腰处,发现有几个人聚在一起,手拿着食物似乎在给什么小动物喂食,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毛发漆黑得发亮的小松鼠。现在的小松鼠不怕人,敢向游客讨食,也是常见的事情,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还不时发出惊叹的声音,就有点奇怪了。

回忆小松鼠(儿时回忆之小松鼠)(3)

我停下来仔细观察了几分钟,才发现了其中的奧秘,真的令人难以置信。原来,这是一只聪明绝顶的黑精灵,它的出现,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填饱肚子的讨食行为。它毫不客气地叼起面包,在众多的游客面前慢嚼轻咽,没有一点胆怯的样子。吃饱了,还不肯离开,又塞了满嘴的食物,才跑回了松林深处。看着小家伙那种有点贪得无厌的样子,游客们都笑了。

然而,正当游客准备离开时,黑松鼠又飞快地跑了过来,嘴巴里已然是空无一物,又继续向游客讨要食物,把嘴巴塞满后,又跑回松林深处。如此反复几次,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黑松鼠是把嘴里的食物带回去选地方埋藏好了,又来讨食,这完全就是一种有计划的拦路讨食行动。

回忆小松鼠(儿时回忆之小松鼠)(4)

虽说埋藏食物来应付食物匮乏的冬季,是松鼠的一种本能,但那是要经过辛勤忙碌的劳动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它却用了拦路讨食这种不劳而获的办法,不仅省去了整日奔波的辛劳,还能吃上如此的美味佳肴,仅用本能来解释,恐怕说服力不强。这样一种智商,应该远超人类两三岁的婴儿吧?

回忆小松鼠(儿时回忆之小松鼠)(5)

后来,听导游介绍,这只黑松鼠可是老黑山上的大明星,每天它都会在这里拦路讨食,与游客混熟了,人们都称它为“火山宝宝”。

我赶紧拍下了几张照片,把这种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记录下来,也算是对儿时无法与松鼠相嬉戏那点遗憾的一种补偿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