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忠权为什么来广西大学(九秩情缘余哲)

建校九十年,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广西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学界才俊、政界栋梁、商界精英、文化名人及各类建设人才。广西大学在90周年校庆之际,特推出“九秩情缘——西大校友回忆录”系列推送,记录历届西大校友对曾经校园生活点滴回忆,感受广西大学九十年来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和精神积淀。

余哲,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46级学生,1950年毕业留校,1952年9月全国大学院系调整分配到华南农业大学,任该校兽医临床诊断学及中毒学副教授,1987年退休。

关于广西大学的一点回忆

广西大学(以下简称“西大”)于1928年在梧州蝴蝶山创立,当年6月开始招生。

马君武博士是西大第一任校长,我父亲余克缙是广西大学第一批预科班学生,由此认识马君武校长并得到马校长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被马校长介绍到上海大夏大学函授班进修英文。1930年,我父亲顺利考入杭州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前身)电机工程系,四年后毕业,因成绩优良留校工作。后来因战争,浙江大学迁至广西宜山,父亲回校受阻,马君武校长邀请他回西大任助教。这样,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一家三口来到梧州,那时我刚好10岁。

梧州是广西省内几个大城市之一,我们一家就租住在市内环湖路的一间平房,平时妈妈就在家里做做家务,我入读附近的一间小学。父亲在蝴蝶山广西大学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晚饭后他除了备课,还抽时间辅导我复习功课,并教我ABCD等简单的英文字母及汉语拼音。我对这些情景记忆犹新。有时星期天,父亲仍然回校工作,我偶尔也跟着去蝴蝶山游玩。

蝴蝶山,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安静,教学楼林立在绿色的树林里。许多大学生,男的穿着白色衬衫,女的穿着黑色裙子,一个个提着书包健步走入教室。年幼的我开了眼界,内心羡慕至极,心想自己长大了能和他们一样,在这栋楼里读书学习该多好啊!

一年后,父亲考取了公费留学美国,我和妈妈又回到家乡生活,我入读家乡的县立小学。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行霸占东北三省后,继续以飞机、大炮、坦克夜以继日入侵我国领土。许多城市和农村被摧毁,人民流离失所。在美国的父亲得知这些消息后,心想自己的国家如此被别国欺辱,很不安心。此时父亲在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后,入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博士班,导师正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导师 — —冯·卡门教授。刚修读半年,又得知上海失守,危机席卷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的重要城市,他想到“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便毅然决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好机会,立即启程回国。

1939年马君武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学校也早已由梧州蝴蝶山迁至桂林良丰西林公园(农学院仍在柳州沙塘)。马校长一定要我父亲回西大任教,于是父亲重返西大教学兼任机械系主任。我也跟随父亲再次回到西大校园生活,并入读桂林女中。

西林公园自西大迁入后,大门原来悬挂的“西林公园”牌匾换成了“国立广西大学”。院内的亭台楼阁都是红墙绿瓦,房屋也是以平房为主。因西大迁入时新建了一幢二层楼的教职员宿舍分配给教授居住,我父亲也分得楼上一间,内配有书桌和书架,星期天我从桂林女中回来,同父亲居住在此。后来的外来专家教授,只能在附近雁山村租住民房,如浙江大学机电系的裘献遵教授一家。也有些单身教职工在公园的亭台楼阁“隐居”。

园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优美,大家在园内居住,也乐在其中。学校门内有一块空旷的地方,自然成了学生们活动的场所,门的右侧是一栋小平房,住着一位叫黄庭英的教授兼总务长。另两间为学生自治会工作用房,其他为壁报栏、通知栏等。

齐忠权为什么来广西大学(九秩情缘余哲)(1)

永淳县同乡会欢送应届毕业生合影,中排左一为余哲,前排右三为余克缙。

碧云湖,人们常叫相思江,湖面很宽。湖的两岸架着一座九曲桥,共有九个弯曲,每个弯曲改作约20个座位的小教室,便于修课人数少时使用。桥的一头是一座男生专用宿舍,另一头是一条碎石路,直通膳堂,路的旁边有个岩洞,人们也叫它相思洞,很大。抗战时期日本飞机来了,警报一响,人们就走入洞中躲避,解除警报后,人们又出来工作或学习。由于洞里黑暗又积水,为了大家的安全,我父亲领着机械厂的工人在洞内安装了一座小型发电机发电,从而点燃了西林公园的第一盏电灯。这是他在90岁生日回忆往事时告诉我们的。

相思树又叫红豆树,生长在相思洞旁边,听说几年才开一次花,秋冬时节结着红色的果实,如蚕豆大小。学生们每天去往膳堂路过时,能够“幸运”地捡到一两颗,会如获至宝,珍藏起来,留做纪念,作为在西林公园读了四年大学的见证。2012年,我重游西林公园时,见到红豆树旁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录有王维的《红豆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西林公园门外有一条约3000米长的交通要道,直通杜鹃山。在山的右侧是一栋二层楼,原叫科学馆,是教室或实验室,学生们下课后去爬杜鹃山锻炼身体,星期天也一双一对地去爬杜鹃山谈情说爱。山的左侧是广西植物研究所,所长是陈焕镛,一级教授兼西大林学系主任。台湾草是他从台湾引种入内地的少有草种。我读大学二年级时曾约同宿舍林学系的陈德超、陈丽芳同学一起去参观植物研究所内的植物园,地面上长着一片台湾草坪,一眼望去,像深绿色地毯一样很平整地紧贴地面,四周很安静,躺在草坪上,真令人身心愉快,能驱走一天学习后的疲劳。

1940年马君武校长去世后葬于杜鹃山上,墓碑向着西林公园(即面向西大正门)。2012年我重游杜鹃山时,校长墓地已杂草丛生,令人感慨。

因为抗战,全国各省市大学能像西大一样坚持上课的不多,所以西大的学生都是来自各省市甚至海外的青年男女。大家都庆幸考取了西大,说:只要有书读,有饭吃,还有几元钱领用就感到很满足了,在学校就如同回到了家一样,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但日本帝国主义仍然在垂死挣扎,桂林时局紧张,人心惶惶,学校也只能暂时停课,并告诫学生们:为了大家的安全,学生从哪里来的先回到哪里去;回不去的,可以跟随学校迁至贵州榕江。迁贵州榕江时,港澳及海外的学生居多,大家以步行为主,十多天到达目的地。适值榕江发大水,来得快也退得快,没有思想准备的学生就近爬树,避过洪水。但是学校的图书、仪器损失严重。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西大以柳州鹧鸪江作为临时集中点,号召原师生回校复课,并在鹧鸪江招考1946级新生。此时我在柳州高中12班学习,即参加西大新生入学考试,结果我顺利考入西大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当年9月,西大由鹧鸪江迁回西林公园内,但因人数众多,法商学院及理工学院便被安置到桂林将军桥主校区,农学院及所有一年级新生继续在西林公园分校区。我到分校区报到,入住西林公园女生宿舍,这样我就在西林公园里度过了我的大学时光,一直到1950年毕业。

1947年国共谈判失败,内战爆发,西大学生和全国大学生一样经历漫长的战争洗礼,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及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我们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更热爱在战争中培养我们成长的母校。同学们热情高涨,提出“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并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形式表达诉求。

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的这些活动恨之入骨,对学生强行压制,停发学生的助学金,取消对困难学生的补助,并强行逮捕了农学院的李启光、潘广燧、陈铭玉及主校区的方亢中、方茂金、李竞生等7人。被逮捕的学生在狱中被严刑拷打,残酷迫害,其中一名学生不幸牺牲。师生闻讯,十分愤怒,立即罢课,高喊“反对迫害,反对饥饿”,进行游行示威,在狱中被迫害长达半年之久的同学最终被释放。

1948年学潮稍为平静,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1946—1947年,农林部接到世界救济总署拨来的一批荷兰牛,组成了奶牛场,又叫牛种场。牛种场场长由孙仲逸院长兼任,奶牛的饲养管理和繁殖由王丕建指导,奶牛的保健由叶浩教授负责,系主任秦礼让兼家畜病理学教授。王、叶、秦三位是西大沙塘时代即1942年毕业的同窗好友。秦、王两位于1946年留学美国后回校任教,他们都有教学任务,又肩负牛种场的各项生产及奶牛疾病的预防等任务,很自然地形成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学得深、学得透、用得着。

齐忠权为什么来广西大学(九秩情缘余哲)(2)

余克缙(中)98岁时在家中合影,右一为余哲。

在校的四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留校工作,后于1952年夏天因全国大学院系调整离开了母校。西大 — —我的母校,我永远怀念您!您的教诲,使我走入社会,走向世界,克服困难,报答母校,报效祖国。祝福母校西大乘着伟大时代的春风,争创一流,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时间无情人有情。回顾过去,70、80周年校庆时,我都回校参加庆祝活动,9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年近94岁的我也将尽量回校和校友们欢聚。

齐忠权为什么来广西大学(九秩情缘余哲)(3)

来源丨广西大学

编辑丨陈秋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