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富五车说明了什么道理(学富为什么用五车)

东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经说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拔高了曹植,也抬高了自己,轻狂傲物之意甚浓。当然他也确实有真才实学,有狂的资本。有他这一句话,于是后来便有了“才高八斗”这个词,它从专指曹植变成了用以称赞拥有很高学识,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子。

学富五车说明了什么道理(学富为什么用五车)(1)

不过你知道吗,“才高八斗”并不止这一个典故,“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合在一起还有一个更加久远的故事。

事情还要从仓颉造字说起,有了仓颉造字才有了后来的文化传承。传闻仓颉造字时那叫一个惊天地泣鬼神,文字的出现使得天地奥秘慢慢被揭开,鬼神无所遁藏。而仓颉一共造字一石,后人多有学业不精浅尝辄止者,都为未能得其真传,唯有孔子精研不辍,得其精髓,但始终也只得到了九斗六。

学富五车说明了什么道理(学富为什么用五车)(2)

为什么孔子不学全那剩下的四升呢?不是学不会,而是不肯学。我们知道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而剩下的四升正是与鬼神之说有关。所以,虽然孔子也整理编修了《易经》,也是靠万物奥秘,却始终不论鬼神之事。

孔子学富九斗六,首开私学,有教无类。然而他因材施教,拣择而教,众弟子虽有聪慧者,却也无人能进得其真传。最有希望的颜回却是英年早逝。一众弟子也就学了他八斗的本事。弟子们整理成册,造就了五车书简。所以,如果真能有五车学识、八斗之才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学富五车说明了什么道理(学富为什么用五车)(3)

仓颉造字一担黍,传于孔子九斗六。还有四升不外传,留给道士画符咒。鬼画桃符君不识,才高八斗有来头。孔子识字九斗六,传于弟子整八斗。弟子造就五车书,千秋万代永流传。从此学富称五车,自古才高曰八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