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土壤墒情安全监测常见问题(四川省地调院技术服务土壤酸化区农田安全利用)
◎本报记者 罗会江 通讯员 王玉亭/文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近日宣布,通过开展典型土壤酸化区农田安全利用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已查明研究区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并研发出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土壤复合调理剂,集成创新了典型土壤酸化区农田安全利用“PCSS”综合技术体系,为土壤酸化区农田安全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项科技成果由四川省地质调查院、西南科技大学和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联合攻关取得,并以优秀成绩通过了四川省地质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验收。项目组通过研究土壤盐基离子含量与pH的关系,发现土壤“缺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得出,研究区内地质背景中镉元素含量高和土壤酸化环境是导致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主要因素。
项目组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土壤、农作物污染情况,研发了有机-无机钝化材料组合的“绿钝”系列复合土壤调理剂。该调理剂以良好的钝化效果、农业废物综合利用高、易获得、价格低和易操作为主要特征,已通过预实验-盆栽-小区-大田试验等系列验证。使用该调理剂后,土壤pH值明显升高,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和大米中镉含量明显下降,且有益元素硒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产出的大米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富硒大米标准。
项目组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套酸化富硒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综合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PCSS”(调酸 阻镉 调整水稻品种 水分管理措施)、“PSS”(调酸 调整水稻品种 水分管理措施)和“SS”(调整水稻品种 水分管理措施)3种综合技术方法。上述方法已通过示范区农田综合利用效果验证,能有效调节土壤pH值,减缓土壤酸化进程,抑制土壤中镉活性,降低糙米中镉含量,达到土壤酸化区农田安全利用的目的。该体系具备高效、持久、低成本、易实施、易推广的特点,无论是修复效果还是材料成本均达国内先进水平,既可在研究区周边广泛推广利用,还可应用于其他地区类似土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