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成分测试(水分测试不可全信)

本文摘要:

广告是了解新产品最直接的渠道,但百出花样的文案总会绕得人迷迷糊糊。那些神奇成分、惊人功效、特别的使用方法,到底该信不该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妆品宣传中常玩的几个小花招。

原标题:“爆浆”“爆水”≠补水 挤一挤化妆品广告“水分”

化妆品成分测试(水分测试不可全信)(1)

数字经不起推敲

“5000公升矿泉精粹”“3500万个水凝因子”,广告中常有这类巨大的数目。这样几句宣传语往往暗示成分独特、高浓度。这样的信息是正确的吗?

从宣传看来,“神奇水凝因子”能“锁住达自体重量1000倍的保湿能量”,倒是与我们熟知的透明质酸性质相似,说明水凝因子也是亲水的高分子物质。再回到全成分表中去找,原来是“生物糖胶-1”!生物糖胶可以给皮肤提供即时与持久的保湿功能,没有黏腻感,其中掺杂着的岩藻糖提供舒缓的效果。它的确是个优秀的成分,但宣传败在了数字“3500万”上:以分子量为200万计算,生物糖胶分子重只相当于100个细菌那么重,微不足道。如果生物糖胶-1的浓度是0.1%,一瓶50克的面霜中该有3500万的43亿倍个分子才是。

“5000公升矿泉精粹”则要好猜得多,就是镁、锌、铜、锰这四种金属离子。如果用正常矿泉水的离子浓度去折算,如果真相当于5000公升精粹,恐怕只几种金属离子的重量就超过整瓶产品了。

看到大数目,不能被它牵着思路走。记得折算成质量浓度再做判断!

“爆浆”“爆水”≠补水

“爆浆”“爆水”什么的,说明产品含有好多水,给你肌肤补水补不停?错了,这只是配方小把戏!

能做到这个效果的护肤品,都得是乳液膏霜一类,因为配方里有油又有水才“爆”的出来。本来一瓶乳液就像摇匀的珍珠奶茶,珍珠是水滴,要均匀地漂浮在奶茶(油)里面,但它并不是永远这么稳定。当出水霜被抹到皮肤上时,皮肤上与罐子中不同的环境打破了这种漂浮平衡。好像一杯正在被大力摇匀的珍珠奶茶突然破掉、洒到了地上一样,油会均匀地铺展在皮肤表面,包裹在其中的水滴就露出来了。因为皮肤上油膜是不渗水的,水会一滴滴地凝在上面,就好像“爆水”一样。因为油膜不渗水,这几个水滴是再无进入皮肤的可能了,又怎么能给皮肤“补水”呢?后续的保养步骤中若有亲水性的成分,也难以进入这一层,所以出水霜往往都是在保养步骤的最后使用。这样,油膜还会有一点阻止皮肤中水分向外蒸发的效果,虽然不“补水”,但起码是“锁水”了。

还有一些乳液,虽然不会“砰砰砰”爆出水珠,但也会在皮肤上变得像水一样。这是因为皮肤上的一些离子使增稠剂失效了,乳液由稠变稀。这类乳液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补水功效。

真皮层不需要保湿

常有护肤品说自己“保湿效果直达真皮层”。其实真皮层并不需要保湿。它是外用护肤品最难达到的一层,却是皮肤中水分最为充沛的一层——与身体深处任何一层一样,真皮中有血液和淋巴液,因此含有大概70%的水分。

需要补水的是表皮,尤其是表皮的最外层角质层。表皮中没有血管与淋巴管,得不到这么大量的水分供给,只能以真皮层为水源地。表皮中的天然保湿因子(NMF),会像抽水机一样,源源不断地把水分“抽”再从外界散失出去,因此表皮的最外层角质层的含水量只有20%至35%,这么低的数值是正常的。如果“抽水机”工作不良,或者角质层向外界环境丢失水分的速度太快,就需要额外用化妆品去补充水分、减少水分散失了。

养分通过肌肤屏障不靠肌底液

如果有肌底液或美容液的广告说,其产品作用是让肌肤含水分充足,这样养分才能通过肌肤屏障,你是不是一定要买上一瓶?这钱可以省省了:如果一种养分的特性决定了它能通过皮肤屏障,那么不管肌肤干燥或湿润,它就是能通过。当然皮肤含水量提高,肌肤屏障功能会降低,养分的确更容易被吸收。不过,在刚刚洗过脸或者用过爽肤水之后,肌肤已经处于含水较高的状态了,不需要其他保湿产品锦上添花。当然如果基底液中加了酒精或者其他的促渗成分,就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后续养分的吸收。

另外,台湾化妆品配方专家张丽卿老师认为,产品所诉求的作用部位越深,就应该越靠前使用。这样看来,如果真的期待肌底液能到达深埋在表皮的基底层,的确应该是在靠前的步骤使用。

水分测试不可全信

水分测试笔是护肤品专柜常用道具之一。如果在使用某产品后皮肤水分蹿升,这不是非常科学说明这产品的补水效果好吗?事实不是这样的。水分测试笔有用,但它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可全然相信。

严谨正规的水分测试,对受试者的人数、年龄、皮肤状态、所处环境、涂抹多少产品、怎么涂抹……都分别有要求,所使用的仪器更不必说了。而我们用一支几十块的测试笔DIY,只能算小打小闹,数值准确性不确定。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自测皮肤水分时,一般只在刚用上产品时测一下。这样测的结果是,化妆水保湿效果绝对比含油多的晚霜好。哪怕直接用自来水冲一冲,皮肤水分含量肯定也大幅提升。但这些即时补充到的水分蒸发之后,皮肤状态又如何呢?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如一个小时)测一下,连续测上几个小时,才是模拟日常生活的真实状况。经得住这种考验的产品,才是比较有效的。

中国质量新闻网四川版权与声明

  • ①凡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 ②本网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网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 ③凡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或"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四川"的稿件必须经由本网同意方可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