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二龙抬头具体时间(二月二龙抬头)

作者:张笃龙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龙抬头又称春耕节、龙头节等,是传统节日,标志着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漫长的农耕文明中,农历二月二自然备受重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今年二月二龙抬头具体时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二月二龙抬头具体时间(二月二龙抬头)

今年二月二龙抬头具体时间

作者:张笃龙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龙抬头又称春耕节、龙头节等,是传统节日,标志着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漫长的农耕文明中,农历二月二自然备受重视。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包含着上古时期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这一天也是春耕的开始,所以“龙抬头”就成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日子。传说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所以在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黄帝、尧、舜、禹纷纷效法。传说到了周武王时期继续沿袭,并作为重要国策来实行。

唐朝还没有二月二习俗的记载,但却把二月朔日(初一)作为一个“迎富贵”的日子,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一些点心类食品。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在唐中叶之前二月没有节日,后来唐德宗听取了李泌上书,以正月初九、二月朔日和三月上巳合称三令节。于是,二月一日就成为了中和节。这天皇帝要赐宴群臣,赐刀和尺表示裁度;百官要献农书表示务本;民间流行用青袋装谷物及瓜果的种子赠送亲友,还要酿宜春酒祭祀勾芒神……从中可以看出,唐朝中期开始的中和节的这些习俗,已有了祈福春耕顺利的寓意。

到了宋代,二月二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流行辨认时令蔬菜的娱乐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了南宋时二月二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蔬菜,压放在斛下的丝帛上写着名称,猜对有赏,猜错要罚。

到了元朝,二月二龙抬头的节日性被确定,并有了记载。元朝学者熊梦祥在《析津志》(又名《析津志辑佚》)中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各种民俗活动也多了起来。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燕京岁时记》中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二月二的习俗很多,例如这一天理发俗称“剃龙头”。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好运,新年顺利。

孩子们喜欢二月二,因为这天能吃炒豆豆和油炸棋子豆。二月二炒豆有个传说——有年大旱,一条赤龙私自降雨,被罚压在一座山底下。百姓求情,玉皇大帝说除非金豆子开花,于是聪明人想到炒黄豆、玉米豆和面豆;二月二这天,噼哩哗啦炒得炸开了花,赤龙被救。于是,就有了炒豆的习俗。

笔者上小学时,每到二月二,同学们都带着一小袋炒豆子,或炒黄豆,或炒玉米豆,或油炸面豆(棋子豆)而来,课间纷纷品尝,满教室散发着玉米、黄豆的爨香。炒黄豆、玉米豆,要用干净粗沙子一起炒,这样受热匀称,不易炒焦,炒出来的豆子也特别香脆。做棋子豆,一般都是用少量清水和面,加进适量盐、植物油、花椒面或干花椒叶,面要硬,揉匀发到,擀成面饼,切成条,再搓成圆搓搓,然后切成小蛋蛋,撒点干面粉不致黏到一起。锅里倒少量植物油烧熟,把切好的面蛋蛋倒入,反复搅动到均匀上焦花,取出即成。

小时候,觉得油炸棋子豆最稀奇。同学们都拿出自家的炒豆子互相品尝着,夸赞谁家的香、谁家的脆,其乐融融。我拿的是母亲前一夜炒的面豆,是棋子豆,油少,没打鸡蛋,看起来黄亮亮的,焦花很好,但吃起来有点干硬,少了香脆。后来我也吃过关中东府黄土炒的面豆,有一种特有的泥土气息。

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这一天,各地还有放龙灯、起龙船、围粮囤、开笔礼等不同风俗,彰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张笃龙)

来源: 西安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