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教育评估包括哪些(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还记得“狼爸”萧百佑的名言。

“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

按照萧百佑的说法是,通过打使得孩子更加懂事,使得孩子更加懂规矩,将来能有更大的成就,毕竟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而且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正是这句话,使得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有理由进行打骂责罚,采用了很多国外的教育方法,比如哭声免疫法。

哭声免疫法曾经风靡一时,其创造人就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而且华生是一名著名的心理学家。当时发明了哭声免疫法的华生,曾说过“给他一个孩子,他能使得这个孩子按照他的设定,最终成长为想要成为的人”。华生对待自己的儿女也采取此种方式,时间最终证明了他的理论是错误的,耽误了很多孩子,可以说是毁了一代人。

他的孩子也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患上了抑郁症,多次尝试自杀,大儿子最终在30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剩下的孩子也是带着抑郁症。

那为什么著名心理学家的孩子,最终会患上抑郁症呢?这是与华生的理论脱不了关系的,因为哭声免疫法,对于孩子的培养是不利的。

孤独症教育评估包括哪些(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1)

1.孩子缺少关爱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对于这个世界还很陌生,需要父母的引导。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是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步,是帮助孩子内心建立世界观,也是帮助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人。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诉求都是无意识发出来的,需要父母的积极回应。

孩子因为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通过哭声表达,父母置之不理,这使得孩子的内心几近崩溃,孩子信赖的最亲近的人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使得孩子内心对于父母产生怀疑。而产生怀疑之外,就是孩子内心那种父母关爱的感觉缺失,这种温暖的关爱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心理成长必备的东西。这个环节的缺失,使得孩子没有体验到这种温暖的关爱,孩子长大之后也会觉得生活很不友好。

父母在童年时期的关爱缺失,使得孩子产生这个世界巨大的隔离感,更使得孩子与社会格格不入。融入不了社会,孩子能不抑郁吗?

孤独症教育评估包括哪些(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2)

2.孩子性格有缺陷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让其哭,当孩子对于一件事表达开心的时候,用恐惧制止。通过外物干扰孩子的情绪表达,使得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来。

这就是哭声免疫法,按照设想去培养孩子。

这样的孩子内心是灰色的,毫无生机可言,孩子小的时候还表现不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在童年时期受到的情绪上的控制,就会慢慢反馈到日常生活中去,甚至产生性格上的缺陷。比如易怒、对某件事物单纯的害怕、与人打交道不适应等,使得孩子无法表现得像一个正常人。

孩子内心缺少的这些快乐与精彩,会影响性格的养成。而性格缺陷导致孩子心理上不是很健康,最终成为了抑郁症。

孤独症教育评估包括哪些(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3)

3.孩子不快乐

按照哭声免疫法的培养方式,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处于一个压抑,严格没有笑声的环境中,仿佛笑声同娱乐方式,是不能存在的。孩子没有一点快乐的来源,心理长期压抑,肯定会对世界产生无趣感,对世界感受不到精彩,这也造就了抑郁症。

可能这就是著名心理学家,培养出抑郁症孩子的原因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