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嘉靖敲法器(嘉靖皇帝虽然聪明)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的第一次出场,显得特别的拉风。他穿着一身道袍,手里面杵着一根磬杵,嘴里面还念叨着道家的名篇,从帷帐后面缓缓走出,很有一种修道成仙的感觉。
今天笔者就来继续给大家聊聊大明王朝1566:自以为最聪明的嘉靖帝,却还是被严嵩给蒙在了鼓里面。
在御前会议上,严世藩、高拱、张居正等人正在审核上一年各部的财政支出报表,并且为下一年的财政预算做打算。因为上一年吏部和工部的财政支出超出预算太多,所以几个负责人就吵得不可开交。
按照高拱所说,去年一年的财政支出就超出了相当于一千四百万两银子,而去年明朝所有的财政收入加起来才仅仅四千五百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个花法,大明朝的国库支撑不了多久就要破产。
所以说当务之急,一是要算清去年的帐;二是要想办法多挣点银子。
而这帐因为是死的,所以很快就给算清了。但是这挣钱却是一件难事,一时间谁也想不出来什么好主意。
这个时候嘉靖帝正式出场,他嘴里面念着道家的名句:“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带着一股来自上位者的威压,气势直压群臣。
在嘉靖皇帝的世界观里,他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只需要躲在帷幕之后,就能控制群臣于手心之中。而且他也不止一次地坦露过这个想法,正如后面他所说的一句话,朕亦迷也,尔等不迷乎?一句话,就把他的自负给表现出来了。
当他出来以后,就把挣钱这个难题抛给了内阁首辅严嵩。严嵩不亏把持朝政这么多年,挣钱的办法随口而出。
他给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就是节流,也就是想办法少花点钱,减少支出。第二个办法就是开源,这才是挣大钱最好的办法。显然他这么一说,嘉靖皇帝就来了兴致,听得也更认真了。
严嵩给出的具体办法就是让浙江现有的农田一半改成桑田,然后多种桑树,这样就能多养一些蚕,多产一些蚕丝来织丝绸,然后再出口到海外,这样每年可以多挣几百万两白银。如此以来,明政府的开支也就有了着落。
嘉靖皇帝一听就认为这是个好办法,想都没想就批准了严嵩的这个提议。此刻在他的脑子里面,估计白花花的银子已经在向他招手了,他又有什么理由拒绝呢?而他不知道的是,其实自己正在落入严嵩提前埋好的陷阱里面。
其实想一下我们就能明白,这样一个主意,绝对不可能是严嵩一个人能立马想出来的,肯定是私下和自己的幕僚策划过这件事。所以朝堂上面,他才引着嘉靖帝的思路一步一步来,直到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他知道,缺钱的嘉靖帝绝对不会拒绝自己的这个建议。
而且从事后张居正等人的反应来看,他们事先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所以这肯定是严党事先就计划好的。
那么他们这么做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皇帝分忧?为了大明朝的百姓?
谁要真这么信了他们,那才是白痴呢。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捞钱。
因为嘉靖皇帝给出的政策是,浙江新改的桑田仍然按照农田交税,但是桑田产生的效益却比农田高出很多。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接着改稻为桑的名义,趁机兼并农田,然后再种上桑树,通过避税的方式多捞钱。再加上丝绸生产作坊也大多由他们控制,这样一来,他们就从原料,到生产,再到销售全部垄断。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少,能捞到多少银子,可想而知。
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他们确实是打着这样的主意。为了把银子捞到手,他们甚至干出了毁堤淹田这样的混账事情,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不过此时的嘉靖帝只顾着沉浸在终于有办法挣钱的喜悦中。认为谁都玩不过他的嘉靖帝,却没想到自己已经落入了严党的圈套中。更没有想到,一个因此事而产生的更大的危机还在等着他。
一向自以为是的嘉靖帝,终于翻车了。
本期笔者关于大明王朝1566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大明王朝1566的朋友们,欢迎点击关注,笔者将会持续更新的,谢谢大家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