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循环系统解剖学(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儿童循环系统解剖学(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

(一)心脏

1、心脏的胚胎发育 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第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四腔的心脏。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2、心脏的位置 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5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

儿童循环系统解剖学(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2)

(二)心率

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的生长发育的需要。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 ,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三)血压

动脉血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每博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1岁以内的婴儿收缩压80mmHg,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 80mmHg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2/3. 1岁以上的小儿,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20-40mmHg,婴儿期,上肢血压比下肢血压略高。

近些年,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逐渐增多,下一篇分享一下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文章,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留言、关注。(文章仅供参考)如有其它建议,可以补充、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