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谁道飘零赏析(愁向风前无处说)
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因避太子保成名讳,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容若的父亲是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纳兰家族隶属满洲正黄旗。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官至一等侍卫。他的词不仅在清代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光彩夺目。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贵族家庭的兴衰,和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生活,个人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与他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他生活的郁郁不得志。
直到他二十岁时,遇见了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他的妻子又是他的知己——卢氏,婚后二人夫妻情深,琴瑟和鸣。只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婚后第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作为深情的男子,容若异常痛苦,卢氏去世也带走了他的灵魂。他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写下了大龄的悼亡词,来祭奠他和亡妻之间深深的夫妻之情,度来让然伤感不已。这里以一首《摊破浣溪沙》为例: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本词解析:
林下:僻静的地方,隐身为退隐或退隐的地方。
道韫: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的侄女,王凝之之妻。她曾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来 咏雪而闻名,后人将女子的诗才称作“咏絮才”。
生怜:可怜。
玉骨:秀丽清瘦的身架,多用于形容女子的体态。
这首词饱含伤悼之意,为亡妻而作。1674年,纳兰容若二十岁,娶了两广总督之女为妻,赐淑人。那是卢氏风华正茂,史书上记载她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这样的女子,自然是纳兰的最爱,夫妻二人婚后感情非常好,情深意切。也许是天妒有情人,他们婚后第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给纳兰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从此他: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爱妻的去世让容若经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他此后写的词一度都是很消极的,并以悼亡词为主,此中多是流露出哀婉凄楚和不尽的相思之情。但无论怀念有多少,故去的人已无法在生还,失去了知己,纳兰也失去了精神寄托,无奈的现实令纳兰心灰意冷,日子过得如同行尸走肉,只有在悼亡词中,还可以找到昔日纳兰的神采。
词的开篇依然是平铺直叙,直接道来,在这里他用到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他的词中多次用到的“道韫家”。所谓的道韫是指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作为才女,她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成名,之后许多诗词中便将谢道韫因为典故。在这首词中,纳兰写道“林下荒苔道韫家”,“林下”是指幽静僻静的地方,引申为退隐的去除。幽僻的地方本是谢道韫的家,可如今却是一片荒芜。曾经的才女如今也是荡然无存,她的居所也在风吹日晒中破败了下去。
纳兰写这些,主要在写光阴无情。而后一句紧接着写到:“生怜玉骨委尘沙。”依然在写谢道韫,她曾经美丽的身影,如今已被埋葬在一片黄沙之中,但实际上纳兰是在映射自己的妻子,曾经美丽温婉的妻子,如今也是永远离他而去了。纳兰无计可施,“此情无计可消除”,他只有“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愁绪挥不去,只有抬头去数黄昏下归巢的乌鸦。这里纳兰将自己思念亡妻的抑郁心情刻画到了极致。
上阙写景,下却便接着抒情。“半世浮萍随逝水”,感慨自己的命运如同浮萍一样,近半生的岁月就这样转瞬即逝,纳兰在悼亡妻子,又在伤感自己。这首词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并非纯粹的悼亡词,作者还写到自己,二者相结合,更令读者感受到纳兰与卢氏之间深厚的情意。词中写道:林下那片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经荒芜不堪,可怜那美丽的身影也被埋在了一片黄沙之中。我的妻子也一样,这生死离别之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半生命运就如同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打落了。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飘荡在天涯!
在怅然若失的心绪下,纳兰写下这首《摊破浣溪沙》意境唯美,是纳兰词中的极品之作。词意在晦涩中透着纳兰独有的淡雅气息,仿佛幽谷深处开放的兰花,清幽淡雅,品格独特。下阙中一句“一宵冷雨葬名花”令人无端的想起葬花的黛玉,一样的痴情,一样的悲伤,一样的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极尽之美,极尽之冷清,极尽之动人。最后一句“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更是点出这首词的主旨,无论爱的人死去多久,无论她是魂归天涯还是近在咫尺,爱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纳兰的爱超越了世俗,超越了生死,这才是爱的真谛!
本文由新月青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