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强势的父母断送孩子的一生(强势父母易养出)
社会上有一种公认的现象:强势的父母,养不出要强的孩子。
强势与强大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有人对强势做了解读,称强势的人,其实背后有深深的恐惧。而强大没有!
父母强势的目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出一个要强的孩子。但往往事与愿违!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的齐明月,堪称学霸,但因为有一个强势的妈妈,已经成年的她还活得像个孩子。不懂选择,不敢选择;没有主见,没有自己;令人心疼和心酸。她这一生,就毁在强势妈妈的手里。
一档情感节目来过一对母女,女儿已获得博士学位,并拥有钢琴十级的证书,但女儿却得了精神疾病,是一名轻燥狂患者,她爱哭,爱竭斯底里发作。在场的她,情绪已近崩溃。而她的母亲却一直昂着头,说高学历很重要,说女儿很优秀。女儿在这位强势母亲的身边,就如同一具木偶,所有的牵线都在母亲手上,她完全没有自我。
强势的母亲,养出一个病态的女儿。
没有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出强者的模样,但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一部分父母。尽管很多父母付出很多,甚至用尽心血,但最终的结果跟自己的期待大相径庭。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做父母,是世上最难的职业,没有智慧不行。
想要孩子强,自己先示弱。这也是做父母的一种智慧。
有这样的言论:“父母越笨拙、越懒惰,孩子越聪明、越能干”。
育儿中如果能用上这几招,或许会很有效。
在调动孩子学习兴趣时,先让孩子赢,让孩子获得自信。
任何人都有回避心理,当面对的是自己的弱项,或者预感到失败时,基本上能回避就回避。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学校中那些对学习有兴趣的,都是成绩优秀者。但两者的关系并非绝对的有兴趣在前,成绩优秀在后,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孩子可能因为偶然的一次考试名列前茅,然后得到及时的鼓励从此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可能因为一次失败一蹶不振,从此厌烦学习。
赢或者获胜,唤起的是孩子的自信。有了自信,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很容易养成。
陪伴孩子学习时,尽量多给孩子“赢”的感觉,尤其在孩子幼儿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
记得当初为了培养儿子的速算能力,总是跟儿子一起玩,一起练,总是不经意输给他。
那个时候他五岁,对什么都好奇,也好胜。在跟他玩速算游戏时,我故意算比他慢,输给他。他因为能够赢我,兴致很高。我顺序渐进,从易到难,中间穿插赢他几次,调动他的注意力。很快,我从故意输他,变成了真正的败者。我的反应速度已跟不上他。而他,在这样的陪伴学习中,已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跨进小学门槛后,他的数学成绩很突出,可以说是一路领跑。
如果让孩子学习,是以呆板、高要求、责怪的形式进行,孩子不仅难以有学习兴趣,还会产生自卑心理,厌倦学习。
生活中适当表现自己的“无能”,向孩子求助,让孩子懂得担当。
在高度重视文化课学习,常常以学习成绩衡量孩子的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对孩子大包大揽,把孩子养成除了读书,啥事都不会的“大婴孩”。
这样的孩子,哪怕大学毕业,甚至从名校硕士、博士毕业,也可能成了“巨婴”,成不了社会真正的有用之才。
单位中,有不少高学历的人,工作效果远不如低学历的人,更别指望他们挑重担。家庭中,举全家之力培养出来的高才生,却成了白眼狼。
这样的人并非个别,原因也不完全在他们身上。若要追究,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走近这些人,基本可以发现:他们都有强势的家长,父亲或者母亲至少有一人非常强势,也非常能干。正是强势和能干害了孩子。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示弱。
一位朋友说她在女儿读初中后,不只一次跟女儿说自己每天工作很忙,回家已累得不行,希望女儿能够帮忙,有时还表现出很疲惫、很虚弱的样子。女儿终于主动走进厨房,并渐渐养成习惯,把家务看成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她还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家里添置了洗碗机等。
另一位朋友称他们每次一家外出旅游,行程、交通工具、住宿的酒店都交由只读初中的儿子安排、联系。她告诉儿子:“新的生活方式,你比我们知道得多,包括网上订票、预约、定房等操作,我们不如你。”
这两位朋友的孩子,在朋友的示弱之下,相比其他孩子,更有担当,也更能干。
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只要没有“跑偏”或“脱轨”,应全力支持孩子。
强势的父母,习惯于控制孩子。不仅孩子的衣食住行要由父母安排,孩子的兴趣和交际,也躲不开父母的操控。
被父母强力控制的孩子,必定缺乏成长空间,自然长不成强大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但绝不是父母的影子。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父母以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去要求孩子,强行把孩子养成自己期待的模样,势必伤了孩子。
不高高在上,给孩子以尊重,这也是父母示弱的一种表现。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父母可以对孩子有所期望,但更要尊重孩子,最终的控制权与决定权一定在孩子手上。
放下父母所谓的权威,孩子的潜力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一个中医世家,孩子又是独苗,父亲很期望孩子能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将他们家的中医发扬光大。但孩子偏偏痴迷舞蹈,高考填报志愿时,家里虽然继续提出期待,但最终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读了舞蹈学院,在各种舞蹈比赛中频频获奖。
被尊重,是一个人顺利成长的前提。一个不被尊重的人,往往连健康成长都可能成为问题。
父母的强势一定会挤压孩子的生存空间。只有父母懂得适当退让和示弱,给孩子以尊重,孩子的视野才会更加宽广,孩子才有可能成长为真正的强者。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