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

很早之前就听过一则“九犬一獒”寓言故事,说的是一只母犬生养了一窝九只小犬崽儿,九只小犬崽会在母乳期进行互相残杀,最后只有一只能活下来,是为“犬中之王”的“獒”,从而独享母犬的爱,并称霸一方天地。

且不说寓言故事的真实可否,但类似于“九犬一獒”的斗争,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权斗争中上演了无数次。尤其是每个朝代的初期,打下江山的初代君主在面临权位交接时,都很难避免继承人之间的“流血”斗争。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正值盛年,也并没有确立谁是太子。但秦始皇49岁时却暴毙沙丘,本来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公子扶苏却不在身边。胡亥却在赵高和李斯的谋划中,顺利登上了帝位,并逼死了公子扶苏,又杀害了自己几十个兄弟姐妹。当然在秦二世死后,也宣告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断子绝孙

后续的汉高祖的继承人刘盈,隋文帝的太子杨勇,李渊的太子李建成,赵匡胤和他的两个儿子,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努尔哈赤指定的继承人……几乎都在政治的斗争中死于非命,甚至子孙后代也被新继任的帝王给赶尽杀绝。最惨不过的是扶苏、刘盈、杨勇、李建成这批早期的继承人。当然后面的赵匡胤父子,很庆幸没被继任者赶尽杀绝,甚至有活下来的后人在南宋时重新获得最高统治权力。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1)

明太子朱标

当然今天我要说的主角是朱标朱允炆父子,他们在靖难之役后也彻底丢失了正统的皇位继承权。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有被篡位者朱棣赶尽杀绝了吗?在明朝最稳太子朱标在英年早逝后,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还有其他后人幸存吗?最终朱标是绝嗣了吗?

时间回到公元1495年,从太子朱标去世的时间讲起。因为太子朱标的去世,埋下了政权交接矛盾的种子,这颗“种子”一旦生根发芽,不仅会对大明王朝这颗参天大树有颠覆式的影响,也影响了中国几百年后的历史发展进程。

当然,我们能看到的是已经发生的既成事实,对于没有发生的先不做太多假设。

既成事实就是,朱标意外病逝了,朱元璋没有把皇位继承权给其他任何儿子,而是把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元璋为了政权的顺利交接,不惜再一次的屠戮功臣,为朱允炆走向最高权利中心铺上一条尸山血海的路。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2)

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顺利登基,坐上象征最高权力的宝座。望着这一路走来的,由外姓功臣铺就的血路,朱允炆始终担心路基不稳,担心有同姓的叔叔踏着这条路走来,抢走自己的位子。

于是,朱允炆在朱元璋尸骨未寒之际,在屁股下的龙椅还没坐热之际,和一众大臣开启了“削藩”行动,试图把皇祖父朱元璋铺就的血路再混凝上一些同姓人的鲜血,让鲜血像“沥青”一样凝固,把路基筑牢打死。

出发点没有错,错在太操之过急了,把叔叔们逼得太惨,甚至湘王朱柏以全家自焚的死亡方式来表达抗议。这是朱允炆想要达到的目的,杀人手还不沾血。但他没想到世道好轮回,自己在三年后也被逼到携全家奔赴大火自焚的境地,至于他有没有勇气,像被自己逼死的十二叔朱柏一样纵身跳入火海,这个发言权留给后面的继任者朱棣。

燕王朱棣是个不好惹的主,别人束手就擒也好,自杀抗议也罢。朱棣可是要走上第三条路的,那就是反抗,于是借口“靖难”发动战役,和大侄子掰一掰手腕。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3)

朱棣剧照

一个是在马背上用真刀真枪和敌人厮杀的猛士藩王,一个是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书生皇帝。燕王在僧人姚广孝的精心谋划下亲率大军,在“靖难”的路上出生入死,奋勇杀敌;建文皇帝在齐泰、黄子澄几个文臣的你一言我一语中瞻前顾后,任用李景隆这个“软蛋”去碰燕王这颗“石头”。结果不言自明。

燕王朱棣的大军浩浩荡荡,像一把利刃直接插入“敌人”的心脏,于是南京城破。破城之际,有人缴械投降,就有人誓死不降,还有人会趁乱逃跑。

此时皇宫里已经是一片火海,纵火者便是建文帝朱允炆本人。他究竟是想以死殉国,还是想趁乱逃跑?但真相只有一个。不过最权威的“新闻发布会”当由胜利者来书写并全国发布。燕王朱棣,不,皇帝朱棣,也不,影帝朱棣,在四年前贡献了一波“装疯卖傻”的精彩表演后,又开始晋升导演,并且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罗生门之建文帝生死谜》,让此后的六百多年的研究者们莫衷一是,分不清建文帝到底是死是活。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4)

朱棣哭朱标剧照

“导演”朱棣开始了他的三步走战略,首先第一步,先下了个定义:建文帝已死于大火,国不可一日无君,从而让自己顺利继承大位,给那些抱有幻想的反抗者们最后致命一击。

第二步,已经坐稳了皇位,可自己也背负了杀死皇帝,谋朝篡位的恶名。那就要筹划着给自己“洗白”,所谓马皇后“嫡子说”就应运而生,蛊惑了不少后世专家学者。再通过小道途径,散发朱允炆并没有死,而是带着他的太子趁乱逃跑了的传闻,洗脱自己“弑君”的罪名,也诱惑出哪些没有被清除的“建文旧党”,从而一网打尽。可谓一石多鸟。

第三步,就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继续做文章,一方面委派郑和姚广孝等人“暗中查访”。并以七下西洋为自己宣扬国威,获得朱元璋都没有达到的“国际化认可”。并虚构出了一个建文帝“出家为僧”,多年后被找到并带回南京与朱棣见面,并以朱允炆认可朱棣做皇帝很成功,愿放下了一切凡尘世俗,专心念佛。这些新闻一旦流传出去,朱棣就达成了“洗白”的效果。

那他自导自演的这出戏,就没有“穿帮镜头”吗?

有,在南京破城之后,朱棣让方孝孺拟写诏书,说自己是建文帝遗诏要退位给他的,而他攻入南京也只是想帮建文帝除去齐泰、黄子澄这批奸佞小人。按照这个剧本来,朱棣可以更加得体大方的继承皇位。可以像宋太宗赵光义和赵普一样,坐稳了皇位还能留下好的名声。

虽然“靖难之役”很像“斧光烛影”,但是方孝孺不是赵普,“矫诏退位”也没有成为《金匮之盟》。方孝孺说,建文帝死了为什么不让他儿子继承,再不然他还有弟弟可以继承,怎么也排不到你燕王朱棣。朱棣的目的没有达成,这也是他导演的第一步的“穿帮镜头”,被方孝孺给揭穿了。当然,方孝孺的下场也很惨。

第二个穿帮镜头,就是朱棣对于朱标和朱允炆的后代处置问题。回到建文帝放火这个时间点,其实被烧死的只是一些宫女嫔妃。建文帝和他的六岁的太子朱文奎失踪,他三岁的小儿子朱文圭还在,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也还在。这些比朱棣更加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朱棣不能杀,也不能让他们当皇帝。于是后面朱棣无论怎么样的“洗白”,都只会显着“苍白”。

话说回来,真相是怎么样的?是朱允炆当时就死在了大火中,还是趁着大火带着太子朱文奎逃跑了?

不要纠结朱允炆到底死没死,先看一看朱棣对于朱允炆的“死”的两种定义:一种是身体性死亡,一种是社会性死亡。

大火之后,朱棣宣布了朱允炆的“身体性”死亡,从而随着时间让朱允炆“慢性社会性死亡”。这样一来,无论他真的死了还是活着,他都是个死人了。当“社会性死亡”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对于朱棣的皇位已经没有了威胁,朱棣就又间接散发朱允炆没有“身体性”死亡,从而达到降低自己残暴弑君的恶名热度,让后世给予他尽可能的好的评价。

讲到这里,朱允炆在靖难之役时,死没死在大火中,还那么重要吗?这个值得玩味。后面还是看看朱棣的好大哥朱标的子孙后代们的凄惨结局吧!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5)

朱标剧照

明兴宗孝康皇帝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母为马皇后,按照正统观点,朱标就是马皇后所生,靖难后,朱棣为了强调自己夺权的合法性,谣言说朱标是马皇后领养在身边的,从而剥夺了朱标嫡子的身份。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标出生于太平陈迪家。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称吴王,立朱标为世子。同年,朱元璋派十二岁的朱标前往临濠省墓,这是朱标第一次走向政治舞台,朱元璋此举是希望自己的长子能迅速成长,对他寄予了厚望。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正月朱标就被立为皇太子。朱元璋亲自为朱标选择太子府的文武大臣,其中包括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明初的优秀政治人物,足见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

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一反历朝历代皇帝对于太子的猜疑和矛盾,下令政事先上报太子处理,然后再上奏自己,以此来锻炼朱标的政治能力。而那一年,朱棣17岁,面对22岁的大哥朱标,他心中没有丝毫邪念,也不敢有。有野史记载朱棣对朱标非常尊敬,常说愿为大将,为大哥扫平天下群魔。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有御史胡子祺上书朱元璋,表示长安城地处中央、八水环绕,有威武之气。朱元璋一早就有迁都之意,便命令朱标先去考察。但是,朱标从关中回到南京就病倒了,第二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病逝,谥号懿文。

朱允炆即位后,追封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等到靖难后,朱棣夺取了朱标的追封,恢复为懿文太子。

朱标生有五个儿子,他们的下场,其实都挺悲惨的。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6)

朱雄英剧照

长子朱雄英,太子妃常氏所生,出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是朱元璋的嫡长孙,血统非常尊贵。可惜朱雄英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病去世,只活了8岁,没有后代。如果朱雄英不死,无论朱标有没有死,他都是最佳顺位人。以朱雄英的背景实力,也许朱元璋就没必要再屠戮那么多的功臣。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7)

朱允炆剧照

次子朱允炆,继太子妃吕氏所生,出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可见从那时起朱元璋已经给家族排下了族谱。因为朱雄英早亡,而吕氏后来成为继太子妃,所以朱允炆也从庶子晋升为朱元璋的嫡长孙。这就是后来继承皇位削藩把自己皇位削没了的建文帝。靖难后不知所踪。当朱棣宣布了他的死亡之后,他死或者没死都没有那么重要了。这已经被朱棣给做成了千古悬案,即使再过几百年历史专家们依然会对此莫衷一是。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8)

太子朱文奎

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皇后马氏所生,出生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朱允炆登基后被立为太子,靖难时6岁,和朱允炆一起下落不明。南明时上谥号恭愍太子。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9)

朱文圭

朱允炆的次子朱文圭,皇后马氏所生,出生于建文三年(1401年),靖难时才1岁。朱棣登基后被废为庶人,在凤阳圈禁55年之久,是历史上著名的建庶人,天顺元年前后(1457年)被放出来,但是他头发长到了地上,分不清牛羊,也不知道什么是女人。虽然被许配了侍妾,但不久即去世。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说他有生下一子半女。南明时被追谥为润怀王。

朱棣对朱标后人真狠(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子孙有多凄惨)(10)

朱允熥剧照

朱标的三子朱允熥,太子妃常氏所生,出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建文元年(1399年)被封为吴王,靖难后,被朱棣改封广泽郡王,是明朝唯一一任广泽王,几个月后被召入南京,废为庶人,在凤阳圈禁,是历史上著名的吴庶人,永乐十五年(1417年),因为有宗室假借建文帝的名号作乱,年仅39岁的吴庶人很快就“暴毙”了。有关他的后代见本文最后,南明时追谥为悼王。

朱标的四子朱允熞(jiān),继太子妃吕氏所生,出生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建文元年(1399年)被封为衡王,但还没就藩就靖难了,之后被朱棣改封怀恩郡王,是明朝唯一一任怀恩王,几个月后和哥哥朱允熥一起被召回南京,废为庶人,在凤阳圈禁,永乐十二年(1414年)病逝,没有留下后代。南明时被追谥为愍王。

朱标的五子朱允熙,继太子妃吕氏所生,出生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建文元年(1399年),受封为徐王。靖难后被朱棣降封为敷惠王,和生母吕氏一起居住在其父朱标的陵墓旁边。永乐二年(1404年),被改封为瓯宁王,这两个王的称号,也是明朝唯一的一任,没有承嗣,世奉懿文太子之祀。永乐四年(1407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府邸发生火灾被烧死,年仅十六岁,谥曰“哀简”,是朱标子嗣中唯一一个在永乐朝就获得谥号的,他没有留下后代。

最后再说说建庶人朱文圭和吴庶人朱允熥,有关他们有没有后代的问题一直是明朝历史研究者所争论的话题。

历史上对他们的后代问题,主要分为三种观点:一是间接推断有后代,主要证据来自《明实录》;二是猜测可能会有,源自一些明人的笔记和史册;三是干脆什么都不说,来源于《明史》。

建庶人和吴庶人,他们作为朱标唯二的子孙血脉,是否还有后人在世,也已经成为几百年来历史专家和学者热议的话题,永远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或许某一天中国的生物科技足够发达了,提取到朱标的DNA,在中国所有人的DNA库里去对比分析,才能揭晓真正的答案。

不过话说回来,朱标是真的惨。即使没断子绝孙,子孙后代也是生不如死。如果朱标泉下有知,一定后悔当初自己没有锻炼好身体。如果朱标能像父亲朱元璋一样活到七十多,就能直接把朱棣给熬死。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当代的我们,更应该以史为鉴,珍惜当下,锻炼好身体,免得子孙后代被人欺负,吃尽人间疾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