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指法简单5个(何谓古琴有何手法技巧)

古琴指法简单5个(何谓古琴有何手法技巧)(1)

古人说:“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于琴。”古琴积累了大量的乐曲,这些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阔,从社会政治到人伦情感;从花鸟虫鱼到自然山水,无不是彰显古琴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

古琴是一种弹拨乐器,由散、泛、按(包括罨音)三种音色交错运用。

散音即空弦音,就是弹奏琴弦的时候,左手不按弦,仅以右手指弹弦。其特点是比较响亮,共鸣性强,余音长,但音质比较松弛,缺乏紧张度。

泛音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自然泛音是不用左手按弦,在六根空弦上面发出泛音;人工泛音是演奏琴弦的时候,食指实按在指板上,小指虚按在琴弦上。其特点是清脆透明而轻量,带着一些金属质感的铿锵和冷冽,适合演奏轻快活泼的曲调和华彩旋律。

按音即左手按弦时所弹出的音。从音质来说,没有散音那么响亮共鸣而富有余味,但是贵在声音厚实,与泛音的富有弹性正好形成对比,使用走手音时特别适合于表现力度和制造紧张度,也适合演奏丰富多变的旋律。三种音色常常配合使用,从而更好地表现乐曲所要传达的情意。

古琴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所提到,比如《诗经·关雎》中的“琴瑟友之”,《荀子·非相》中的“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此后也多有所提,比如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聊斋志异·竹青》:“且卿与仆,名为琴瑟,而不认一家,奈何!”从这里,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琴”总和“瑟”放在一起。为什么呢?琴瑟从整体外形来说比较类似,不过,在琴弦的数量上有所不同,琴初为五弦,后改为七弦;瑟二十五弦。古人常有“琴瑟和鸣”一说,可见这两种乐器是可以相互配合弹奏的,而这种相互配合的目的就在于调和身心、顺畅阴阳之气。

古琴指法简单5个(何谓古琴有何手法技巧)(2)

古言有云:“琴之妙趣,半在吟猱。”而这“吟、猱”既是基本功,又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技法。但是由于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指法,而是附属于“散、泛、按”指法的技巧性动作,并且在演奏中运用得好坏不会影响到节奏、音准,所以往往不被表演者重视,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忽视这种技法,就有可能限制了古琴的表现力。

吟的定义是:按弹得音后,在指所按本音位上和下四分之一音幅度内,先大后小,往来动摇五次(旋律以低音上进绰人本音,先下位左,转上位右,又下位左,又上位右,复归本位。旋律以高音下退注入本音,先上位右,转下位左,又上位右,又下位左,复归本位),然后以定呤收归本音。

猱的定义是:按弹得音后,在指所按本音位上或下四分之一音幅度内,先大后小,向本位音往来移动三转,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旋律以低音上进绰入本音,先下位左,转上本位,又下位左,复上本位,再下位左,复归本位,指力虚下实上。旋律以高音下退注入本音,先上位右,转下本位,又上位右,复下本位,再上位右,复归本位。指力虚上实下。然后以定猱收归本音。

对弹琴来讲,单纯按指法弹曲尚属容易,不过却是干巴巴的,缺少感情,必须有吟猱来丰富音色。但是对于吟、猱,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度,既不可过少,自然也不可过多运用,否则就可能造成相反的喧宾夺主的效果。所以,古人才说,“当吟则吟,当猱则猱”。

吟和猱两个指法下,还可以根据运指幅度的大小分成“大呤”“大猱”和“细吟”“细猱”;还可以根据指速,分为“急吟”“急猱”和”缓吟”“缓猱”。吟、猱要运用得恰到好处是体现古琴表现力的一个方面,但是,重复乐句如果处理不好,不能深化感情也是一个会影响古琴表现力的方面,需要注意。因为古琴曲谱基本都是前人留下的古谱,绝大部分是没有标注节拍的,仅仅是通过指法的动作来示意相对节拍。这些都是要求弹琴人根据自己的气质、体质、艺术修养去发挥、去创作,从而演绎好琴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