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人生如逆旅(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三山岛,坐落于苏州西山和东山之间,是太湖上真正的岛屿,由一个大岛三山岛,两个小岛泽山岛、嶡山岛组成。三山岛因岛上的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座山得名。
去三山岛必须先乘船,在苏州东山镇的长圻码头有班船前往三山岛的先奇码头。到达先奇码头后,我们参加省作协读书班一行的同学们便乘车来到一座古庙前。
这座古庙名叫娘娘庙,传说是为吴王阖闾的爱女胜玉所建。胜玉,也叫“滕玉”,在《吴越春秋》里有这么一段记载:吴王有女滕玉,因谋伐楚,与夫人及女会蒸鱼,王前尝半而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愿久生,乃自杀。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令万民随而观之。还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因发机以掩之,杀生以送死,国人非之。湛庐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
娘娘庙因供奉的是年轻貌美、性格刚烈的胜玉姑娘,也就比别的庙多了一丝的悲怆与忧伤。走进殿内,只见一尊栩栩如生的女神像平视着前方。从她的眼中,我们看不到胜玉姑娘当年的负气任性,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份平和仁爱,是对三山岛的一种深情凝视。这样一座座散落在太湖之中的仙山小岛,真的很适合一个人尽情地仰望。
于历史的沧桑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这不就是娘娘庙想要给予我们的精神提示吗?在这座古老的娘娘庙面前,多少爱情故事在不断上演着。年轻人,总归有一份爱情的向往。这不禁让我们怀疑起胜玉的死因来,谁又能说清胜玉之死不是因为爱情,而仅仅是因为一条鱼呢。
我更愿意相信前者,因为当我走进殿内的那一刻,我心中所有的俗世愿望都只化作了对爱情的祝福,祝福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祈祷相爱的人儿永不分离。
别过娘娘庙,转身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湿地公园。湿地,近几年各处建的特别多,也是旅游一大热点。其实湿地本质上就是纯天然植物生长的低洼处,在我们那亦可称为梦里水乡。小时候,在河边,你就会看见齐扎扎的菖蒲破水而出,将氤氲的水汽散发到周遭的空气里,而眼前的景致不过是让我作了一次时光回溯。儿时随处可见的美景,现在却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这是谁之过?漫步湖边,回想从前的时光是那样的柔软:碧水蓝天,脚踏青春,柴鸟也从一枝芦苇跳到另一枝芦苇上,传播着自由、放纵的野趣意味。
更加让我心生惆怅的,不只有这些儿时就司空见惯的风景,还有那些置于美丽风景下的一张张长椅。它给我的心灵突然一击,我想起了《阿甘正传》里的一个镜头,阿甘与一个人平静地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毫无顾忌地向周围路人讲述他的传奇。那个镜头很美,有一种叫做梦想的东西在那张长椅上慢慢飘散。
而现在,我的照片里有的只是空空的长椅和美丽的风景,平淡的时光早已磨去了当初的棱角,只有濒临崩溃的防线在固守着一碰就碎的梦。在蹉跎中孤寂,在孤寂中沉默,又在沉默中悲愤,最后只能在悲愤中哀叹。一个人的时候,惆怅总会在心中漫无边际地疯长。
娘娘庙
我享受着孤独带来的苦痛,也在苦痛中反思存在的意义。当一切得不到答案时,只有在大自然宽广的怀抱里寻求解脱。人终究只是世间的过客,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如何求得内心世界的安稳与平静,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在先奇桥边的一幅地图上,我看到了一座名为三峰寺的古刹,我想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去处了。于是离开众人的视线,独自一人沿着农家小径行走。一路上鸡犬相闻,村意盎然。不远处,一口千年唐井出现在路边。信步前去,只见古井呈现圆形,探头而视,井里的水清澈见底,可见我的倒影,斑驳着一个前世的自己。我喜欢读书、旅行,因为读书可以找到前世的自己,而旅行则可以找到前世的故乡。因此,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即在某个名人的旧居书房,恍惚似曾来过,就像是自己曾经生活许久的地方。但这口唐井里,什么也没有,却盛满了孤寂。
千年的历史,在这座湖中孤岛上延伸着,时间一点一滴,缓缓流逝,仿佛与外面的世界无关。古井里的故事简单而漫长,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叶片落满了井栏边,走过的人们捡起又抛下,许多故事消散在风中,无人知晓。
多少有情人一起携手走过这里,一起喝过这井里的水,一起凝望着彼此说着永不分离的情话,一转眼,天涯海角,望断层云,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在这里回忆。那远去的时光里,有多少有情人无助的泪水。
井的不远处有一座形似北海的小白塔,小白塔另一头就是三峰寺。一条荒径直接通向那里,两旁是杂草丛生的灌木,一枝枝青条青脆欲滴,拼命生长。荒山藏古寺,道路少人行,恰是初夏极好的景致。
古刹门前写着三峰禅院几个大字,寺院前有几个小圆凳,可供人们休息俯瞰山下的景致。步入寺中,大雄宝殿旁一条黄狗正在酣睡,我轻微的脚步声还是惊醒了它,相互对视几秒钟后,我以为它要发作,它却又继续睡觉了。它睡的位置正好挡住我向后通行,我知道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打扰了它,心想就不再惊扰它,退得殿外从偏门绕进去。寺内建筑呈现徽派风格,面积不大,却雅致得很,但留下来的古迹太少。循山而上,石壁上刻有一个大大的“禅”字,再往上有洗心池,静坐片刻,愈觉心旷神怡,与山中万物有一种气度的契合。
再往上是观景楼,登楼远眺,整座三山岛皆在视野之中。远处太湖烟波浩渺,三山点缀湖中,不觉有姜夔词“数峰清苦”的意境。当初范蠡与西施扁舟五湖,不知可曾到过这里,这与世隔绝的三山岛定是当时归隐的绝佳去处。
三山岛因其山路崎岖、孤巧而绝,晨钟暮鼓三百年,风月三万六千顷,而与人境不同,故有“小蓬莱”之美誉。登斯楼,则无去国怀乡之感,只有遁世绝俗之意。李商隐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是他的追求,也是我的梦想。人到中年,却仍然一事无成,未免会生出这样的感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天下又有几人有苏东坡的情怀,在饱经忧患之后仍能淡定洒脱。
纪德说:“我的心灵终于充满激情,而在孤独中,这种激情尤为猛烈。”是的,登上高楼,凭栏远眺,眼中除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孤独,还有什么呢。孤独,也许是通向心灵的最佳途径。它懂得你内心的需要,它懂得在你疲惫的时候让你停留。
南风悠悠,来而复去,活跃起来的万物,都由和谐的节奏维系着平衡。一切孤独之中却酝酿着快乐。生命的茂盛,发出信息,转瞬又消逝得无影无踪,恰似四季的循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孤独的快乐的,最终都要尘归尘土归土。
走出三峰寺,回首来时路,一切仿佛未曾发生,一切却早已在命中等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