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的书房读后感小学(读书笔记曹文轩)
文|冉飞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以及孩子们苦痛的成长历程。
作者曹文轩,1954年1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草房子》反映了六大人文主题(尊严、力量、财富、担当、蜕变和怀想),读者通过阅读还可学习六大读写要点(叙述、描写和选材等方面)。
纯真。作品描写的时代背景60年代,亲情、爱情、友情,纯洁、率真、友好,静如处子、温而不火、饥而不寒。
苦难。经历苦难并非是一件坏事,而人生往往是苦难和幸福并驾,苦难让人更加懂得生活、珍惜生活。让我们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回忆。一幅江南水墨,一缕冬日阳光,带给人无尽的回忆和美丽的遐思,一起充满幸福、感恩和希望。
坚持。人可以被打死,但是不可以被打败。支撑我们顽强拼搏和勇往直前的动力是什么,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感动。人生无处不真情,人间自有真情在。人情冷暖,人间真爱,令人感动、令人唏嘘。
总之,《草房子》深深感染着我,我的心随主人公的悲喜命运一起浮沉,故事中所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我分明看到了同学陪着秃鹤在雨中一起痛哭流泪;重疾缠身的桑桑背着妹妹去看风景……, 读着读着,不禁潸然泪下,我宛如又回到童年,回到了故乡,回到那难忘的岁月。
小道具大用途
长篇小说《草房子》反映六大人文主题之首就是尊严,而叙述这一主题的道具,就是一名叫陆鹤的秃顶男孩头上戴的一顶帽子,他也因此被同学们笑称为秃鹤。
文学作品通常用道具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折射人物内心世界。《草房子》亦不例外,它通过少年的"三扔"帽子,真实反映了一名自卑少年走向自信、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
第一扔:扔掉自尊。
秃鹤这称呼,也是因为秃头的缘故,是同学们编的带有讥讽的绰号。因为在乎自己的秃头, 所以他戴上爸爸给他买的一顶精致、好看的帽子。然而,帽子不仅没有给秃鹤"遮丑",反而在班上演了一场"藏帽子、抢帽子、摘帽子和扔帽子"的闹剧。结局,秃鹤扔掉了帽子,这一扔,是生气的扔,他扔掉了自尊。
为了自尊,他用生姜涂擦头发;用帽子遮盖;甚至不想上学,但是所有的一切不仅没有为他赢得了自尊,相反还招来了更多的讥讽和嘲笑。无奈,只得忍辱上学,等待报复的机会。
第二扔:扔掉友情。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在学校会操比赛进行到关键时刻,秃鹤有意地将自己的帽子高高抛起,引得赛场的躁动和混乱,大家笑态百出,再也比赛不下去了,也害得学校失去了冠军的机会。
秃鹤的这一扔,是"蓄谋已久"的,是对所有人刻意报复一扔。
第三扔:扔掉自卑。
前两次的"扔"帽子,只是为秃鹤暂时出了一口气,但是被孤立和排斥的滋味,让秃鹤更加难受。他试图改变局面,机会终于来临。学校演出,他自告奋勇担任演反派人物的角色,正好那个反派人物也是秃头。剧本有一个扔帽子的剧情,在台上,秃鹤把帽子出色的一"扔",赢得了演出的成功,也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
这一扔,扔掉了大家的偏见,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这一扔,也是秃鹤接纳自我,找回自信的一扔。
小道具大用场,《草房子》堪称典范。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学会运用道具,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
侧面描写
在《草房子》第二章中,主人公纸月是一个文弱、恬静、清纯而柔和的女孩子,她的美好近乎完美。作家描写纸月的美好,运用大量的笔墨,通过侧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纸月的美好形象。
大人、孩子眼中的好孩子、好伙伴
-----桑桑的母亲一见了纸月,就喜欢上了她:"这小丫头,真体面。"
-----桑桑的妹妹柳柳:"我跟纸月姐姐睡一张床。"
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蒋一轮老师恨不得给纸月的大字簿上的每个字都画上红色的圆圈。
-----全校毛笔字写得最棒的桑乔校长说:"这孩子的字写得很秀丽,不骄不躁,是有来头的。
------桑乔又从蒋一轮那里得知:这个小纸月还会背许多古诗词。
-----桑乔评价纸月的作文:直觉得那作文虽然还是一番童趣,但在字面底下,却有一般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
桑桑眼中的好同学
先是好感,懵懵懂懂,不敢轻易说爱恋,因为他们是如此单纯、如此洁净,如同一张白纸、一缕清泉,但是小男生对小女生的那种"被打动、在乎和反省"暗藏期间,这种美好感觉,促使桑桑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巨大改变。藏"黑爪子"、要新衣服、冒着寒冷跳到河里洗澡、不再抢妹妹的饼等就是有力的佐证。
为了保护纸月,桑桑敢于向板仓大孩子挑战,不恤打得头破血流;为了维护自己和纸月的尊严,他和同学干仗,打成了"泥巴猴"。
慧思和尚的影子
桑桑在去纸月家的路上,见到了父亲常提起的慧思和尚。他,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尤其是他那张脸和眼睛,似曾相识。读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会猜到他究竟与谁相像。那么,纸月今天能够如此优秀,就不言而喻了。
很佩服作家的传神之笔,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纸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奇效。纸月的眼睛会说话,只有桑桑能读懂。
------桑桑登高掏麻雀时:纸月见了,就仰着脸,两手抱着拳放在下巴下,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紧张和担忧。似乎在说:桑桑,你下来吧,下来吧。
------桑桑拔地里的萝卜吃:纸月见了,就会令人觉察不到的皱一下眉头,嘴微微地张着看了一眼桑桑。似乎在说:桑桑,不洗的萝卜也是吃得的吗?
-------桑桑准备抄邻桌同学的作业:纸月看见了,就会把眼珠转到眼角上来看桑桑。似乎在说:桑桑,这样的事也做得的吗?
------桑桑尿床:纸月是看了一眼那床被子,就走出了院子。似乎在说:桑桑,不要紧,我不会笑话你的。
------桑桑与同学干泥巴仗:他看到了藏在门后的纸月的眼睛。似乎在说:桑桑,不要不要......。
选取有新鲜感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特点
选材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让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必须在选材上下足功夫。《草房子》中杜小康的形象为什么能深入人心,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选材独到、新颖。
尤其是作家描写了杜小康撒尿的姿势:"他往台阶上一站,挺直了身子,左手抓住靠皮带扣的地方,肚皮稍稍一收缩,用手拉住皮带头,这么潇洒地一拉,铁栓便从皮带眼里脱落下来,左手再一松,裤子就像一道幕布一样漂亮地落下来。杜小康撒尿,绝不看下面,眼睛仰视天空的鸟或者云,或者干脆就那么空空地看。杜小康撒尿时,总有那么几个小孩站在那儿很羡慕地看,把他撒尿时的那副派头吃进脑子里,仿佛要努力一辈子记住。"
撒尿,一个敏感、涉及隐私的话题,鲜有被作家写得如此生动,记住的不单是那些小孩,就连我们读者也记住了。
一些同学常常为自己写不出优秀作文而烦恼,打开他的作文本一看,原来做好事不是送老爷爷过马路,就是在地上捡到钱,也许事实如此,但是这样的选材,想作文得高分做梦去吧。
作家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选材。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描写: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作家塑造了一个爱钱如命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还有,果戈理在《死魂灵》里塑造吝啬鬼泼留希金的形象:"泼留希金是个瘦削的老头儿,穿得破烂不堪,如果是在别的地方看见他,乞乞科夫定会向他施舍两个戈贝克。其实,泼留希金的财产用几代也用不完,仓库里的物品多已变质腐烂,可是他每天仍很不满足地在自己庄园的路上走来走去。见到一块儿旧鞋底儿、一片破布、一个铁钉、一块碎瓦,他都拾回家去。他走过的道路,的确用不着打扫。有时,一个女人一疏忽,把水桶忘在井边,他也会飞快地提走,如果有人当场捉住了他,他就不说什么,和气地放下,然而东西一进他的家就归他了,他便以上帝作证,说这东西是他如何买的,或是祖父传下来的。若有什么人想从他手里借点或捞点什么,绝对办不到。他的女儿结婚后,只回来看过他两次。第一次来时,女儿给他带来一个奶油面包和一套睡衣,泼留希金感激地收下东西,并把两个外孙爱抚地放在自己的腿上,可是钱、东西是不给的,女儿只好两手空空地回家了。"一个十足的守财奴的形象,想忘记都很难。
财富
财富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草房子》中,作家通过塑造杜小康人物形象,表达财富这一人文主题。作品中的红门有两重意义:实际上的红门;还有财富、地位的象征。
财富亦有两种:一种是物质财富;一种是精神财富。杜小康经历家庭变故,变得一贫如洗,可他最终获得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不屈的勇气和不灭的希望。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孰重孰轻?值得当下年轻一代慎重权衡!
物质诚可贵,精神价更高啊!
外貌描写如何凸显人物性格
细马:在灾难中慢慢长大
---------通过对"眍眼"的三次描写,反映人物的多重性格
第一次写眍眼。细马懵懂,满怀希望,新的家庭,养父母将倾注全部的爱;将来必将成为有力的男子汉(大的门牙,很亮的眍眼)。养父母(尤其是养母)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养老送终于有了依靠。第一次"眍眼"的描写,写出了一个没有儿女的父母得到一个儿子的兴奋和快乐。
第二次写眍眼。细马还是原来的细马,不变的细马;而养母兴奋之后产生了怀疑,是否有夺取家产的心机?养母不喜欢细马的表面原因是细马为原生家庭的老幺、吃饭多和有心机的眍眼,其实真正原因是养母对细马家人有想法,认为他们过继孩子有侵夺家产的目的。
此时冲突兀起,在学校,细马与同学干仗,他想离开同学,离开油麻地;在家里,养母的无端责骂,有想他回去的意思,但是又有些不舍。此时的细马还是一个倔强和沉默的细马。
一场大水,改变了所有人的想法。房子冲垮,家产荡然无存(夺房产的想法不攻自破),养父母决定让他回去,这反映了养父母(尤其是养母)善良,然而细马不仅没回,而且对养父母改称"爸妈",表现了细马的温柔的一面(原来是个小蛮子)。
第三次写眍眼。灾难逐渐升级,养父生病、病逝,养母精神失常。细马,完全有理由回去,可是他选择留下。患难之际见真情,养父生病期间,三人都为对方着想。养父不想花钱治病,而是想给家人建房子;养母四处求医;细马挖药。细马的担当由此而起。
养父去世,养母出走,细马花七天时间找回养母,此时的细马,眼睛更眍了,门牙更大了,他自己也在家庭的变故中慢慢长大。
卖树,买羊、养羊、卖羊,买砖修房,细马的担当精神逐渐升华。
创设跌宕情节,增强故事的表达效果
桑桑蜕变:一个华丽的转身
在《草房子》中, 在所有描写的人物当中,桑桑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作家描写他求医的过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蜕变
病前的桑桑虽然也有一些优点,如:善良、义气,可更多的是不足:顽皮、虚荣、逞能和懦弱。他是大多数孩子中的普通一员。
一场大病,让他发生了彻底改变。在病中,他背着妹妹柳柳去看城,愿意为别人做任何一件事,甚至对待动物都是那么地有爱心。
他求医的过程,也是小说最经典的部分。由充满希望到失望,再生希望又陷入绝望,最后又重燃希望。
发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生活中的美好虽然处处存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出身、经历、文化、修养的不同,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人只有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过后,才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生活的美好。
《草房子》的桑桑,就是在一场大病之后,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发现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爱。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无所畏惧,磨难也好,缺陷也好,甚至死亡。
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东西,足以点亮桑桑的人生,也足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物皆情语;曹文轩先生也说他自己最擅长景物描写。
《草房子》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段
美丽的乡村
那么大,那么宽广的大平原,到处是庄稼和草木,到处是飞鸟和野兔什么的。有那么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船。
他喜欢看鱼鹰捕鱼,喜欢听远处的牛哞哞长叫,喜欢看几个猎人带了几只长腿细身的猎狗在麦地或棉花地里追捕兔子,喜欢听芦苇丛里一种水鸟有一声无一声地很哀怨地鸣叫,喜欢看风车在野风里发狂似地旋转……
在这幅图画里,有河,有鱼鹰捕鱼,有牛的叫声,有猎人和狗在追赶兔子,还有水鸟的哀鸣和疯狂旋转的风车,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
秋天的悲凉
那是一九六二年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子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
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秋风、悠悠的白云、梧桐的枯叶这些都是秋天这个季节内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这些事物写出了秋天的悲凉,也很好地应和了桑桑的心情。因为第二天桑桑就要走了,离开这片和他朝夕相处的地方。
酷热的夏季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
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匆匆的样子,仿佛在这种阳光下一旦待久了,就会被烧着似的。会游泳与不会游泳的孩子,都被这难忍的炎热逼进了河里。因此,河上到处是喧闹声。
这段描写中,太阳、河边的芦苇都是静态的描写,行人和游泳的孩子都是动态的描写。无论是静态的描写还是动态的描写都为了表达出夏季的炎热。
无际的芦苇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静定下来。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芦苇像绿色的浪潮,也像万重大山,让杜小康产生了一种恐惧、孤独的感觉。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把一望无际的芦苇带给人的感觉写活了。
生命的眷恋
窗外就是河。桑桑坐在窗口,一边继续吃烀藕,一边朝窗外望着。岸边有根电线杆,电线杆上有盏灯。桑桑看到了灯光下的雨丝,斜斜地落到了河里,并看到了被灯光照着的那一片水面上,让雨水打出来的一个个半明半暗的小水泡泡。他好像在吃藕,但吃了半天,那段藕还是那段藕。
在这里,桑桑病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吃着自己最喜欢的烀藕,看到的是微弱的灯光下斜斜的雨丝。和水面上打出的半明半暗的小水泡泡,这不是正好与桑桑的心灵相映衬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