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广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情况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

防城港防城区那良镇高林村国门文化大院

人民网南宁12月29日电(彭远贺)近年来,广西紧紧抓住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契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增强活力,提高效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积极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广西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广西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服务便捷、保障充分、统筹有力、充满活力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框架。据统计,目前广西建成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纪念馆)251个、文化站1168个。

“如今这里可热闹了,俨然成为党建、农业和旅游三链协同发展的综合体。”在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镇安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不断有村民在这里出入。这里不仅有书屋、棋牌室、舞台等文体设施供群众平日娱乐休闲,还融入“服务惠民”的一系列功能,成为该村服务村民,推进乡村旅游,进行基层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多年来,广西财政累计投入24.31亿元,建设了11522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广西80%的行政村,每年服务群众3000多万人次。全区3个设区市、4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造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广西经验。

持续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常态化。广西115个公共图书馆、235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美术馆、124个文化馆、1168个文化站实现零门槛开放和免费提供基本服务,文化服务延伸到了城市社区及乡村的大街小巷。

“每年我们会下乡送演出三四十次,基本上全县大小的村子都去过了。”上思县万山红业余文艺队编导常江说。近年来,广西上思县积极搭建群众文化生活“大舞台”,让山区群众也能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该县逐步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戏台、篮球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形成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业余文艺团体进行巡演时,还注重发挥文化扶贫扶“智”扶“志”的作用,把党的惠民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等通过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群众身边。

在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防城港市以突出非遗传承为工作重点,利用边关优势,构建特色平台,并突出民族特色,打造中越边境文化活动品牌。

“以前的舞台,是露天的,场地是没硬化的。现在搭建了这个国门大舞台,周围地面也做了硬化,方便很多啦!”防城港防城区那良镇高林村的村民谈起高林村的国门大舞台等一系列公共文化设施,都感到很欣慰。

防城港市20个非遗保护工作平台,其中有14个就位于中越边境线上。防城区那良镇高林村位于沿边公路旁,与越南广宁省海河县广德社板促村接壤,交通便捷,又是大板瑶、细板瑶、花头瑶聚居的瑶族村,多年来是三月三歌节、阿宝节的最佳会场之一,高林村的大板瑶非遗展示中心、瑶族展示馆、国门陀螺竞技场和国门大舞台节目,就具有浓厚的瑶族特色。

在全国率先打造“5·23全民艺术普及日”品牌活动,持续组织各级文艺院团开展“唱响八桂中国梦·艺术精品到基层”“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活动品牌,每年深入农村、社区、企业、校园、军营开展惠民演出近万场;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传统民族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