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连续剧孟丽君全集(长篇弹词孟丽君第二回)

戏曲连续剧孟丽君全集(长篇弹词孟丽君第二回)(1)

【故事梗概】

辞别爹娘的当晚三更,孟丽君就与云兰换了男装,逃出孟府。怎奈丽君小姐小脚伶仃,走了没多久,就走不动了。云兰就说,我们不妨到车行雇车去吧。于是两人以车代步,终于在天亮时出了昆明城。第二天孟自源与夫人发现女儿已经出走,才明白昨晚丽君留下自己肖像的良苦用心。只是再过一天刘家就要来迎亲,娶不到新娘,孟自源就要背上“逆旨欺君”的黑锅,这便如何是好?

【细节梳理】秦文莲老师放噱头与众不同,她放的噱头多为肉里噱,而且完全融合在情节之中,旁人觉得十分自然,稍加回味,才发觉原来只是噱头而已。以下举三个例子:

人们习惯说道,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是“三寸金莲”,秦老师说,孟小姐的金莲只有二寸七、八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她解释,孟的金莲取决于天气,大冷天,西北风刮,天气干燥,只有二寸七;黄梅天,滴滴答答,天气回潮,就有二寸八。没有人考证过,人的脚倒底会不会湿胀干缩,很明显这是一个噱头,但秦老师说得像真的一样,如果不用脑子想一想,有人还以为是真的。

主仆二人逃出孟府,只走了半天,丽君就再也走不动了,于是决定去车行雇一辆马车。云兰到车行叫车,老板说,你们主仆二人年纪轻轻,怎么还要叫车子?云兰说,我家相公脚上都是毛病,脚气、烂柱膀,膀牵筋,还有流火。老板良心好,就对云兰说,我端一盆水,让你家相公洗洗脚,可以舒服些。云兰说,谢谢老板,我家相公一年之中很少洗脚,老板说有这等事?那么是什么日子才洗脚呢?云兰脱口而出说道,六月六。老板听了哈哈大笑,你家相公莫非是属狗的?这里秦老师一连说了两个噱头。

车行老板问云兰,你们主仆要到哪里去?云兰一时竟答不出来(因为她不知道地名),就说“随便”,接着又说,我们相公是去京城赶考的。车夫说京城路途遥远,我们只到贵阳,到了贵阳你们再换乘别家的车行吧。这段书,表达了云兰的聪明机智。一般而言,书中的情节都是为人物服务的,情节离不开人物,人物又离不开情节。传统书中,丫头一般都比小姐能干,这是不是夸大了?我以为确实如此,因为人的认知与能力,主要源于生活实践。古代的大户千金,她们可能读过书,甚至是满腹才情,但她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生活经验就远远不及丫头和仆妇。

【唱字记录】

03′00″丽君(蒋调):我虚长年华十七春,岐老未报养育恩。而今奉旨成婚配,无可奈何要两下分。女儿是从此不能游膝下,未知何年骨肉再相亲,我难别堂前两大人,想后思前要哭断魂。爹娘啊,虽然还有相逢日,然而离别爹娘彻痛心。都只为圣旨赐婚担不孝,出于无奈XXX。爹娘啊,你们休挂念莫担心,譬如十七年前并未生。

09′09″云兰(夏调):(先把青丝)挽上边,金簪骑发插中间。头戴那方巾欲结双飘带,身穿那鹦绿海青颜色鲜。小小乌靴双蹬足,用白绫无数缠金莲。今朝是女装出家把男装扮,对镜凄然暗自怜。我抛撇双亲逃出外,再相逢未识在何年。学不像花木兰代父从军去,她一点孝心感动天,不久功成奏凯旋。小姐是无限伤心多感触,丫头旁侧劝连连。

25′05″唱表(祁调):云淡淡,月无限,听那声声报晓唱金鸡。她们乔装主仆匆匆走,心慌不管路高低。XX点头黄犬吠,令人儿胆战又魂飞。僮儿旁侧忙安慰,少停惊魂已凄离。缓步行来无多路,小姐是酸麻两腿无X,嘘嘘呀喘汗淋淋。

42′35″唱表(陈调):丫鬟仔细禀端详,二老夫妻着了慌。一个老太夫人先流泪,老爷顿足也彷徨。女儿忽地无踪迹,御史闻听怎主张。逆旨欺君担大罪,只怕合家性命一齐亡。老夫妻相对无良策,面面相观少主张,惊动旁边的苏大娘。

【评弹史话】

戏曲连续剧孟丽君全集(长篇弹词孟丽君第二回)(2)

秦纪文(1910 —2003 ),弹词演员,原名震球,浙江平湖人。少时喜爱弹词,自学说唱。后又根据清代陈端生、梁德绳所作国音弹词本《再生缘》改编为苏州弹词脚本,并登台演出。 秦先生20岁师从李伯泉习《文武香球》,并与师拼档一年。其后即以单档说唱《再生缘》,渐享誉书坛。其他说唱的长篇尚有《啼笑因缘》、《范蠡与西施》、《红梅阁》、《情探》、《聊斋志异》等。1959年加入上海长征评弹团,曾与其长女秦香莲拼档(秦文莲是他的小女儿)。书艺说法平稳,说表细腻,善放噱,唱腔圆熟,自成一家。《再生缘》经数十年演出,经不断加工和再创作,在情节铺排、人物塑造、组织关子等方面,均颇具特色。其演出本于1981年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部分选回,如《洞房刺奸》、《母女相会》曾刊载于1962年《评弹丛刊》第4集。 秦纪文因病于2003年7月19日逝世,享年93岁。18岁起从艺的秦纪文以一部长篇《再生缘》(又名《孟丽君》)走红苏浙沪书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率长征评弹团赴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巡回演出,受到叶圣陶等文坛前辈的赞赏。他的这部作品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后播出,深受听众欢迎,还出版了评弹演唱本。 秦纪文先生在民国时期,以陈端生的弹词作品《再生缘》为底稿,把它改编为苏州弹词的形式加以传唱,后由薛汕整理成文字稿的形式,为读者留下了宝贵的苏州弹词的文学著作。 (摘自百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