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妈和靳东谈恋爱上热搜(六旬阿姨称靳东已表白)
这个事,你们应该已经看过了。
一名六旬的阿姨迷上了抖音里的“靳东”,经过节目报道后,上了热搜。
阿姨声称靳东已经对她表白:
“他向全国人民宣布喜欢我。”
她迷恋的。
是那个出演过《琅琊榜》《伪装者》,经常在电视剧里饰演商界精英的靳东。
但她实际看到的。
却是5毛抠图、机器配音的假靳东。
作为一则社会新闻,整件事的结论已经很明了——
一,这是一种冒充明星恋爱的诈骗行为;
二,阿姨应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钟情妄想症,需要得到关心和疏导。
这些,都已经被反复提及过了。
但Sir为什么还要再说?
因为就事论事或许简单。
但要看清,却光怪陆离。
今天这一篇。
是关于那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地方。
01
“一把年纪了,还学人家小姑娘追星啊。”
是这件事上热搜之初,网友普遍的心态。
类似于一时间热议的“名媛拼单群”,大家从奚落和嘲讽中,找到了一点优越感——
“这大妈可能有点嘲糊的”
“老房子着火,没得救啊”
“倾家荡产凑钱也得给大妈买面镜子”
言语间。
是对“中年大妈”鄙夷。
一个在网络鄙视链中早就人嫌狗憎的称谓。
今年初,黄阿姨迷上刷靳东的视频。
茶不思饭不想,人都瘦了,还要和丈夫分床睡。
她剪去多年来的长发。
只为了,不被“靳东”的其他追求者认出来。
甚至在今年年初,远赴长春要找“靳东”私奔。
说“靳东”会和她结婚,还会给她100万和一套房子。
家人一劝说,她就情绪激动,大发脾气。
见到丈夫她更是不能忍——
不关你的事
这是我和他的事
乍一看,阿姨这样的疯狂追星、抛家弃子。
确实像犯了花痴,走火入魔。
可笑吗?
Sir笑不出来。
节目中说,也是在今年年初,阿姨才从老人机换上了智能机,开始刷抖音的——
这,是她的网上冲浪初体验。
我们以互联网原住民的心态。
预设了,一个人理应了解抖音的分发机制,分辨的出真人和抠图配音的李鬼账号,知道互联网诈骗的普遍性。
但我们却很少站在阿姨的立场去思考——
她是从电视时代,一步快进到网络时代。
以前只能在电视剧里出现的人,现在竟然面对面和她“视频”;
以前玛丽苏剧里男主对女主表白的话,现在竟然含情脉脉对自己一个人说了出来……
这难道不神奇吗,不令人甜蜜得晕头转向吗?
“亲爱的姐姐
我一直给你发信息
你怎么不回我啊”
这就如同你家族群里各种假新闻、养生帖。
哪怕你明知道是假的。
不也一样在长辈的相互传播中泛滥。
所以你看。
对于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阿姨依然深信不疑。
她说“靳东”能叫出她的网名。
说“靳东”在抖音里唱歌,“全部都是为了我”。
她相信这份向全世界大声宣布的爱。
是她的私人专属。
无论破绽再怎么多。
骗局都可能找到受骗的人。
因为骗子没有编圆的谎,渴于希望与安慰的人,也会用自己的幻想帮助骗子圆上。
阿姨表示,她们当地有不少人喜欢“靳东”。
可她不认为,那是因为“靳东”花心。
反而担心,这些阿姨们嫉妒她得到偶像的表白,这才剪短了头发。
就为保护他不受伤害。
为了直播卖货,“靳东”经常在镜头前哭,博取同情。
而阿姨对此的解释是。
她是最好的倾听者,收到了60多条视频,是对方选择了她的明证。
反正他每次都选择我这里嘛
阿姨以为自己遇到了一段情。
没想到其实是趁虚而入的一道劫。
劫财的劫。
02
在倾听了阿姨更多的心声后,比起最初的嘲讽。
更多转变为对“中年大妈”的同情。
尤其是她的这句话——
一生没有经历过爱情。
和“靳东”弟弟是她的第一次爱情,让她第一次感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
阿姨不断地诉说着弟弟的好。
体贴,善良,忠诚。
而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被疼爱的感觉——
我一生中从来没有陷入进去
全部是他
我的好 我的美
我的人 我的心 我的善
全部被他唱出去了
反观丈夫呢。
不断用事实提醒她——
你那个60多岁的人
你又不是美女
话是真的。
也是难听的。
而弟弟,就算话是假的。
也让人听了春心荡漾,眉开眼笑。
这就是抖音里那个弟弟的力量——他给予的爱意,他的感情陪伴,哪怕再廉价,也在阿姨的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竞品。
于是一时间。
我们纷纷感慨于这个隐秘的角落——
中年大妈的感情世界。
她们为家庭付出所有,却还被忽视、被嫌弃。
更进一步。
从对阿姨的嘲讽,变成对她丈夫和儿子的抨击。
冷漠、吃绝户、“逼成神经病”、女权叛徒……
大家也开始转变看法——
这是一个被生活和家人逼上绝路的女人,飞蛾扑火投奔“靳东”的故事。
“三年了 我恨他(丈夫)”
但Sir要提醒的是,这可能又是另一种过于简单粗暴的判断。
比如。
这位阿姨算“底层妇女”吗?
为了孙子更好的教育,她前几年在河源买了房。
虽然节目中也说,小儿子曾经欠下了180万,但不管这笔钱还上了没有,还有余力再筹措出几十万买新房,这估计不是每个中国家庭都能做到。
有人说她是因为长期在家庭里没有存在感,处处受打压,才决定一辈子要“为自己好好地活一次”。
Sir不否认,的确有不少妇女生活如此。
但放在这位阿姨身上,似乎不太适用。
儿子表示,母亲一直都非常能干,是家里说话掌事的一方。
就拿买房一事来说,丈夫虽然不愿意,不想晚年还背上一身债。
但拗不过,还是迁就妻子借钱买了房。
事情的导火索,也是出于他的一番善意——
为了让妻子放松心情,他今年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却反而让妻子觉得在家里没事可做,沉迷上了“靳东”弟弟。
不可否认,丈夫和儿子忽视了情感给予。
但这是一个特别恶劣的家庭吗?
在Sir看来,这接近于中国家庭的常态,羞于表达,疏于沟通,彼此之间习惯了比较坚硬的态度,很少亲昵的呵护、拥抱和亲吻……
毕竟,不是谁都生活在美剧《我们这一天》的家庭里。
即使是感动无数人的家庭,也人无完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痕和伤害。
Sir说这些,并不是要告诉你。
痴恋“靳东”的那位阿姨不值得同情。
而是更要明白——
应该怎样去理解她更真实的处境?
在Sir看来,无论是一开始对中年大妈的嘲讽,还是180°转弯为中年大妈抱屈。
都是一种快餐式的回应——
一会她是中老年狂热粉。
一会她是59年版的“金智英”。
我们觉得,她是能够快速和现成的网络议题对接的,而忽略了。
没有大妈生下来就是大妈。
她也有青春、悸动、理想……一切看似专属于今天后浪们的词语。
通常一个令人觉得荒诞的事情出现。
大家会急于揪出问题在哪——
是大妈的错?
还是大妈家人的错?
其实这个社会新闻里,可能还隐蔽着我们更难以察觉的脉络。
03
最初看到新闻是,Sir就觉得像一部电影。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斯琴高娃饰演的姨妈,上了年纪,遇上周润发饰演的“老克勒”。
两人情投意合,诉了衷情。
就当姨妈飘飘然,觉得自己走桃花运的时候,猝不及防被骗得一无所有。
可是。
看到了新闻里这样一句话后,Sir改变了想法。
她更像是《孔雀》里的姐姐。
而且算下来,她们还是一样的年纪。
应该说她们同样。
都是想要挣脱出自己环境的人。
节目中多次说了,阿姨是一个不满于现实的人。
年轻时接触到上海知青,向往大城市,想要离开小县城;
她没成功,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希望他们读名牌大学,找好工作。
可惜,两个儿子都没做到。
最寄希望的小儿子,非但没考好大学,还婚姻破裂,欠下180万巨债。
儿子没了指望,黄月转而望向孙子。
为了改善孙子们的读书环境,顺带做投资,黄月不顾丈夫反对,负债十万,借钱在河源买了房。
心理专家这样剖析夫妻二人的差异——
丈夫是传统型,老了就安享晚年,不折腾。
妻子黄月是“毕生发展”型,“老了跟年轻人一样,要不断追求”。
即,丈夫和孩子们差不多,是满足于现实里小县城生活的;而阿姨,却没有觉得老了,便死心了。
当自己没能离开,她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儿子没能离开,她接着执意通过买房给孙子更好的教育。
她迷恋上靳东。
只是一种纯粹的爱慕吗?
别忘了,她对丈夫反复强调的,找到靳东后,他将会给她100万和一套房。
这就像偶像剧的男主,为什么总是霸总和高富帅。
他们提供的不仅是爱情。
而是一种爱情、美貌、地位的集合体。
是人生终极理想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孔雀》中。
姐姐在看跳伞训练时,对一位男伞兵一见钟情。
除了英俊,他的魅力是什么?
在那个年代,军人是最好的择偶目标,意味着光荣、体面、高收入,无异于今天的霸总。
姐姐向往当伞兵,是她实现阶层跨越,离开小县城的方式。
而眼前的这位伞兵。
她相信他能帮她改写命运。
于是她主动邀约打球,还斥2元巨资(那个年代),打算贿赂他,保送自己通过征兵体检。
她爱他吗?
也许她不可抑制地爱。
他爱她吗?
她逢人就说那是自己的追求者。
直到多年后。
他们在街头相遇,姐姐径直走向那位男伞兵,直勾勾看着他,说:
“你会永远爱着我”
对方一脸疑惑和尴尬。
却不失礼貌地问道:
“您,您贵姓啊……”
回来后。
在弟弟的追问下,她仍然倔强地一口咬定——
可转头向无人处。
她的眼泪终于决堤。
哭。
但为什么?
很容易理解,她的示爱被拒绝了,她幻想的情人穿帮了。
但不止。
你看回头她看到的这个镜头——
男伞兵一脸颓丧,看着老婆的脸色,推着自行车。
他泯然众人,完全不见当年的意气风发。
姐姐的痛苦在于。
她不仅失去了一个梦中情人。
更失去了生活最后的一点寄托和慰藉——
她幻想着,有个男人可以来拯救自己出生活的泥沼,但结果对方自己都泥菩萨过河。
理想,哪里还有半点指望?
甚至——
这个男人真的是伞兵吗?
会不会也是姐姐幻想出来的呢?
这样一个骑着白马来拯救公主的王子。
可以是伞兵。
也可以是靳东。
但终归,他们有一天要化作泡影。
姐姐痴迷用床单做降落伞,把降落伞绑在自行车上,尖叫着在街上跑来跑去。
车后座张开的降落伞,像巨型的翅膀翕动。
那是姐姐一辈子最疯狂的冒险。
旁人用怪异的眼光看着她。
母亲撤下降落伞,把她的希冀和美梦,当做现实的敌人,是丢人现眼的东西。
难道不也像是,那个因为追求“靳东”而落得家人不解与外人耻笑的阿姨?
不同的在于。
姐姐从年轻时,便是一个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理想主义者。
而阿姨,却是一辈子顺从、压抑。
她始终没有谈过恋爱,却结婚、生子,接着成为照料孙子的奶奶。
直到她发现人生只剩下尾巴。
再不破釜沉舟,那便永远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
她的理想从灰烬中复燃。
第一次,放射出刺眼的光芒。
是谁欠了她?
她向丈夫讨要。
可是从一开始就不是因为爱情走进婚姻的夫妻,怎么能够在晚年补偿爱、学会爱?
她向“靳东”讨要。
可要来的只有欺骗和耻笑。
在Sir看来。
迷恋“靳东”的阿姨,与《春潮》中的母亲。
两个女性。
构成了时代后遗症的两种具有史诗意味隐喻——
一个时代结束。
但有的人无法活进另一个时代。
一个,永远被烙上了上一个时代留下的符号。
年轻人的一切,她都看不顺眼。
一个,永远埋藏着上一个时代的辜负和寂寞。
自由恋爱的年代开始了,但她去哪里找回青春和爱情?
难以补偿,难以解脱。
就像《孔雀》的结尾。
一家人逛动物园,怎样逗孔雀,它就是不开屏。
等到四下无人,孔雀终于打开骄傲的尾巴。
美好还是会绽放。
理想还是会降临。
但,与你无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布拉德特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