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1)

文|公子逸

高晞月临死前说了对来生的希冀:

若有来生,臣妾再不愿被爱恨执着,也不愿再被旁人指使挑唆了。

高晞月,弘历登基后的第一宠妃。

不管是皇后还是如懿都不得不避其锋芒。即使是皇帝,都不得不顺其心意。能与她相较一二的唯有后来的宠妃寒香见。可这样的一代宠妃,却自始至终都是个笑话。

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是别人的棋子,到死都是糊涂的。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2)

你来之前皇上已经有了口谕,为高氏抬旗,抬的可是镶黄旗,又赐姓高佳氏。大清开国百年,能得皇帝亲口抬旗,获此殊荣的,只有高氏一人,且只有正黄和镶黄两旗是天子亲信,这里面的分量,你可掂量清楚了吧?

这是皇后敲打如懿的话。

她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从此之后,高晞月就是最受宠的妃子了。

皇帝初登基,最先抬举的不是结发妻子皇后,也不是他最偏爱的青樱,而是高晞月。

为什么?

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弘历登基,高晞月的父亲是他最得力的大臣。他抬举高晞月,便是抬举高晞月的家族。

原本高晞月可以跟颖妃一样,只要家族不倒,她在宫里的日子便不会太难过。皇后之位,不可争,但当一代宠妃,她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可惜,高晞月从始至终都没有拎得清过,成了多人的踏脚石,最后害人害己,含恨而终。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3)

高晞月的三大弱点:

其一,沉不住气。

高晞月刚听到一丝要给她抬旗的风声,就开始了“越矩”。

她的位分在抬旗前,原本在如懿之下,按照规矩,哭灵的时候,皇后不在,如懿该是第一个跪下的人。

谁知高晞月抢先跪了下去,哀哀地恸哭起来。 还未抬旗,便想要给弘历宠爱的人,一个下马威。

这要是真的抬了旗,给了更大的荣宠,高氏该是怎样的嚣张跋扈。

她给如懿下马威的目的达到了,但是也彻底地把自己的“嚣张跋扈”暴露人前。

看《如懿传》原著的时候,我始终在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利用高晞月,把高晞月当成了踏脚石。要知道,以高晞月的身份和荣宠,宫里该没人敢动她才是。

等我把关于她的内容都拎了出来,成了一条线才发现,不是别人非拿她当“踏脚石”,而是她上赶着要给人家当“踏脚石”。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4)

把抬旗的消息透露给她的人是谁?

莲心。皇后的贴身侍女。

皇后但凡看不惯如懿了,她自己不想得罪皇帝,便把高晞月扔出去当踏脚石。她也从来不直说,她只需感叹两句,高晞月便上赶着去做了。

皇帝赐了如懿亲笔写的匾额,皇后不忿,便告诉了高晞月,于是高晞月便嚣张跋扈地去跟皇帝要匾额了。

那时候的弘历说了这样的话:

你非要这般贪心不足,有什么难的?你既惦记皇后,朕赐给你和皇后就是了,也许你们做成匾额,挂在正殿里。这下可满意了?

皇上给高晞月抬了旗,封了贵妃,连住的宫殿都是奢华无比的,甚至是比皇后的长春宫还要奢华。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5)

高晞月要是聪明,便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该小心谨慎,不过分,不嚣张,感念皇帝的恩德,防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可她不仅没有,还要做那个最出头的,甚至是开始逼皇帝做一些事。

事小,但却触了龙鳞。

这样强求来的“荣宠”,根基便又空了几分。不过是,朽木架高楼,越高越危而已。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6)

其二,心思歹毒。

一个人沉不住气,本就容易被人当筏子,被人当踏脚石。可如果她心思善良,也不过是多吃些亏罢了。可一旦她心思歹毒,去做一些坏事,那么真真是自己往死路去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高晞月也真的到死都不知道是谁害了她,死的不明不白,满身怨气。

纵观全书,高晞月的歹毒也只针对了如懿和海兰。而她之所以针对如懿和海兰,也不过是上赶着给皇后当踏脚石罢了。可她想不到的是,皇后比她更糊涂,因为两个丫鬟,当了金玉妍的踏脚石。

高晞月大雪天要逼死海兰那段,皇帝有多隐忍,就有多讨厌高晞月的恶毒。皇帝明明什么都知道,可却不得不每一句话都表现为心疼高晞月的身体。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7)

弘历这一生,最恨人掣肘,这样的违背他心意说话,他何尝不厌倦,甚至是厌恶。

但是为了权衡朝堂,他不得不把高晞月依旧当成第一宠妃,什么好的东西,都会最先给了高晞月。

高晞月的宠爱,本就是架空的。如果她再做上几件更恶毒的事情,那么皇帝即使不会动她,也会彻底地厌倦了她。

如懿到了冷宫之后,皇后和金玉妍都不想让她好过。高晞月也讨厌如懿,但是仅仅是讨厌,她跟如懿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可她却非要上赶着给皇后和金玉妍当踏脚石。皇后说了说,金玉妍也是说了说,而高晞月便上赶着把她们动动嘴的事情,都变成了她自己去动手。

高晞月最后背了差不多全部的黑锅,并且都是实锤。其实,从头到尾,她不过是受人指使罢了。

一个人心思恶毒,且沉不住气,别人不过是挑唆几句,她就把那些事都积极主动地去做了。如此好用的“踏脚石”,别人自然是要多用几次了。

其实她要不做,别人哪里敢指使她。

她被那么多人当踏脚石,实属活该。因为,她真的是“自愿”的。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8)

其三,外强中干。

沉不住气,心思歹毒,本就容易惹大祸。可高晞月有自己的家族撑着,即使她犯了大错,皇帝也会权衡前朝。

高晞月不是死于失宠,而是死于自己的外强中干。

“阿箬”死了,“惢心”去扮了“阿箬”去吓高晞月。然后,高晞月就说出了一切,甚至是咬出了皇后。并且开始缠绵病榻,再也没能好起来。

“惢心”曾经问过如懿,为什么只吓唬高晞月,而不是连皇后一块吓唬。

如懿说了这样的一段话:

皇后是国母,又是先帝亲自挑给皇上的。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同于高氏。且皇后不比高氏柔弱胆小,万一吓唬不成,反而让她识破,那便糟了。

高晞月沉不住气,又狠毒,出了事,又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们把她这样的人当突破口,当踏脚石也就成了必然。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9)

高晞月最后知道了手钏的事情,知道了药方的事情。她知道之后,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原以为这样的事情一辈子都不会落到臣妾的身上,却做梦都想不到,竟被人这样算计了大半生。

她以为皇后会是她的依仗,却不想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早就断了她的子嗣。

她以为家族是她的依仗,却不想恰恰是因为她家族的强大,才导致了太后的忌惮。

再加上她自己的拎不清,上赶着给别人当踏脚石,她的一生真的堪称笑话。

高晞月临死前哭着对弘历说:

臣妾这辈子便如一场痴梦,后悔也来不及了,只盼下辈子不要落入帝王家,清清静静嫁了人,相夫教子,也做一回贤德良善之人便好了。

她临死之前,还是算计了弘历一把,让弘历染了病。而对于皇后,她留下了茉心这颗棋子。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10)

高晞月比皇后和如懿都要强的一个地方:极其善待自己的贴身丫鬟。

高晞月此人,在没有被抬旗之前,也是温顺的。可是,她被抬了旗,便变了。

她唯一没有变的便是对自己贴身丫鬟的善待。她的丫鬟茉心跟了她多年,连她的一句重话都没听过。

她死后,茉心始终记得是皇后害了她。茉心最后害死了皇后的儿子,也算是为她报了仇。

纵观高晞月这一生,没有被抬旗前,温顺懂事。一旦抬了旗,有了身份,成了第一宠妃,便彻底忘记了居安思危,一味地逞强,终究成了别人的踏脚石。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11)

为人处世,切记,不要成为高晞月这种人。

不要因为别人说几句话,就傻傻地去做一些事。

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一旦有了害人之心,便容易受人利用,而一旦没有防人之心,则容易被别人当了踏脚石。

高晞月有害人之心,于是别人撺掇两句,她就上赶着去做了那些坏事。

可她又没有防人之心,于是所有的坏事都落在了她头上,别人却撇的干净。

试想,如果高晞月自始至终都没有害人之心,金玉妍想要利用她也无从下手。

如果她有着防人之心,皇后和素练指使她的时候,她能多想一想,不去做那个主动出头的,那么她也不会落到了别人的圈套里。

如懿传高晞月高光时刻(再读如懿传高晞月)(12)

其实,高晞月的悲剧,最根本的不是她的家族。即使没有太后和皇后的算计,即使高晞月生了孩子,她这样的性子,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因为她自始至终都不知道,何为真正的求存。

求存的人都会认真看自己脚下的路,不会一味地去仰望别人。求存的人,大多内敛,她们善于听,而谨慎去做。

她们都不会是高晞月的样子,嚣张跋扈,去当最出头的那个。

她们大多是颖妃的样子,无害人之心,亦懂得分寸,于是才能在宫里依仗着自己的家族,长长久久地盛宠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