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信仰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从红色信仰中汲取奋斗力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6月初,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纪念馆淅淅沥沥的雨水,阻挡不了群众前来学习参观的热情,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传承红色信仰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传承红色信仰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从红色信仰中汲取奋斗力量)

传承红色信仰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6月初,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纪念馆。淅淅沥沥的雨水,阻挡不了群众前来学习参观的热情。

“1921年7月,10多位有志之士赶到这个小院,轻轻叩响铜环……”来自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的战士讲解员,正向观众讲述党的光辉历史。

十中队,是一支学党史铸忠诚的模范中队。中队指导员杨泽楠介绍,阔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官兵们在学党史悟思想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人人争当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打造问不倒的“专业讲解队”

“1920年春天,29岁的陈望道在柴房里废寝忘食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端来粽子和红糖,聚精会神的他错把墨汁当成红糖,蘸着墨汁吃粽子,边吃边对母亲说‘够甜,够甜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共产党宣言》展示柜旁,中队的大学生士兵罗子昂为学生们讲述党史故事。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看着展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罗子昂感悟到了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年轻的共产党人追寻真理的执着。“以前,我总觉得理论枯燥乏味,研读党史、用心感受才发现,真理的味道特别甜!”他说。

“不学理论待不住,理论不强难进步。”在中队营区,操场两侧展板上,官兵们学党史、研理论的心得体会按周更新;理论授课表上,记录着每当提出重大战略思想、理论观点、决策部署时,中队的授课和讨论计划。

自1999年开始,十中队就陆续在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等红色遗址讲述党史,将党的故事和声音传播给千家万户;2020年,十中队官兵创作拍摄《兵哥说党史》系列短视频,至今已播出近百期,在网络上获得了3亿多次观看,让党史学习教育以生动的形式感染更多人。

“武警官兵讲党史,让人感觉端庄、威严,有信服力。”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开放主管马玮佳说,虽然中队战士是业余讲解员,但业务水平却可以与专业讲解员相媲美,是纪念馆里的一张“红色名片”。

每一次解说都是一次党史考试。一次,战士徐子建正在讲解时,一名游客突然问:“什么是托派活动?”几十名游客随之把目光聚焦到徐子建脸上,期待他给出答案。徐子建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从那天开始,徐子建更加发奋学习,“每天本子抄一点,读报时间记一句,月底体会写一篇。”他读了数十本党史军史著作,做到对重大事件了然于心。

执勤第四支队政委陆伦明介绍,中队以摸底考、阶段考、结业考的“三考”模式对讲解员优胜劣汰,打造问不倒的“专业讲解队”。

听党话就有方向,跟党走就有力量

下士陈伉入伍前打过工、创过业。被分到中队第三天,陈伉踏上了中队每年一次的“寻根之旅”,沿着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等红色场馆参观。“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让革命先辈们不畏牺牲坚决跟党走?”来自战友们的一段段讲述,将他带回了那些意义重大的历史节点。

心中有魂,脚下生根。回到中队不久,他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这名年轻战士,已经成长为一名武警部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辗转全国各地的军营哨所,向官兵们讲述党的光辉历史。

“十中队官兵在宣讲党史知识的同时,也在用党史知识教育自己。”副中队长张文涛告诉记者,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像是一把把钥匙,为一茬茬官兵开启了提升思想认识的大门。

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去年11月中旬,中队带着新兵们展开理论学习活动,把课堂从营区搬到了浦东新区。乘坐磁悬浮列车、参观上海中心大厦、看国产大飞机……改革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令官兵们无比自豪。

“你们知道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是怎么来的吗?”指导员问。新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热烈讨论。

最后,战士们总结:“没有党的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春天的故事’。”

始终艰苦奋斗、服务人民

端午假期,上海南京路的“网红人墙”再次刷屏——

霓虹闪烁的南京路,来自十中队的两列武警战士站姿笔挺、立起“人墙”,在路口疏导人流。他们引导游客秩序井然地通过马路,有效缓解了“大客流”带来的拥挤,保证了行人的安全。

官兵们每天都要执勤7个多小时,来回要走上300多趟。闷热的天气里,汗水浸透了二十来岁武警战士们的衣衫。看到这样的场景,网友们一致称赞:“这个夏天,你们是最美的风景”“向人民子弟兵致敬”……

1982年,十中队进驻上海南京路,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承担该地区的执勤任务。39年来,十中队官兵赓续着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作风,被武警部队授予“南京路上学八连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自1982年开始,十中队“雷锋班”坚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服务日,许多居民都会早早去排队等待。对他们而言,等待的不仅仅是服务,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我家住得远,每次都坐地铁过来,就为了来看看这些热心肠的战士。”一位老奶奶告诉记者。

中队士兵陈晨曾是学雷锋标兵,如今已是某航空公司副机长的他,在机组里成立了学雷锋服务小组,带领同事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战士徐志退伍后自主创业成立饲料公司,招聘20多名残疾人职工,还为村里修路建桥……将红色基因和优良作风融入血脉的十中队官兵,就像“火种”一样,走到哪里,就把这样的精神传递到哪里。

优良的作风,也被十中队官兵带到了练兵备战之中。夜晚,十中队营区周围的高楼大厦灯火通明。记者看到,官兵们正借着灯光在中队楼顶开展体能训练。官兵介绍,不只是楼顶,楼梯间、地下车库,都是开展不同课目的训练场地。

中队长王浩说,曾经场地不足制约着中队训练水平提升。不少来自外单位的官兵参观后感慨:营区只有巴掌大的地,营院外又是繁华闹市,开展训练可真难。

“办法总比困难多。”王浩说,在地下车库练队列、上下楼梯练体能、微缩靶子练射击,在楼顶建起了集器械训练场、搏击训练馆于一体的“空中训练场”,使营院小场地变成练兵大舞台。正是经过这样刻苦的训练,十中队官兵锻造出过硬的军事素质,在近几年上级组织的考核比武中,屡屡摘金夺银。

离开十中队,记者又想起了毛主席创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八连颂》:“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就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在十中队官兵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指引着官兵们不断从红色信仰中汲取奋斗力量,在新时代的强军之路上发起冲锋。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17日 07 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